APP下载

“我不理你了”

2001-07-13

为了孩子(孕0~3岁) 2001年9期
关键词:成人飞机小朋友

方 振

孩子间的争吵与成人不同,孩子记住的是争吵后求得的统一,而

忘记了争吵过程中的痛苦。在争吵中,他们学会了约束自己,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位从事学前教育的专家说: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自己的主张,只会完全按照别人的意志去做,从不据理力争,或者不会为保护自己和别人的正当利益而争吵,即使受人欺负也不作声,那么这个孩子不是智力发展迟缓就是性格方面存在缺陷。我们每个过来的正常人仔细想想,觉得是相当有道理的。

当然,这里说的“争吵”或“吵架”都是指各自的据理力争,是广义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相互间的认识、理解过程。

由于“争吵”或“吵架”在现象上给人印象不愉快,甚至夹杂些秽语、暴力,于是被人们归属到不好、贬义的方面去了。然而,孩子间的争吵不同于成人,孩子记住的是争吵后求得的统一,忘记了争吵过程中的痛苦。

孩子间的争吵,往往是为一些细小的,被成人看来是完全可以用商量解决的甚至是滑稽的小事。但是,因为孩子小,受着生理、心理发育的限制,不会也没有能力解决出现在面前的问题。于是,要么回避;要么出言不逊,结果也许不欢而散。但不管怎样,在孩子的交往经历中增添了一份经验。

在争吵中孩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刘佩丽(上师大附属幼儿园):

最近,我们小班新添了一套精制的、逼真的娃娃家餐具,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然而,争吵的焦点就往往落在这套餐具上。有一次,清清和超超就为谁能摆布这套餐具而争吵起来,清清说:“是我先拿到这套玩具的,应该我先玩。”超超说:“我也要玩!”“不行!我先拿到的!”“老师说的,玩具应该大家一起玩的。”超超毫不示弱,并且上前把清清手上的抢了过去,清清不让,抢回了“煤气灶”,并且说:“我烧饭,你端菜、洗碗。”“好吧!”超超爽快地同意了,还把“锅”、“瓢”递给了清清。他们的争吵得到了统一,合作玩起了“办家家”。

他们都只是3岁的孩子,通过这次争吵,他们积累了经验,懂得了如何与人合作。

对于6岁左右的孩子,他们争吵的内容可能要“上一个层次”。达达要求恩恩不要与玲玲做好朋友,玲玲是“很坏的”,不要理睬她。玲玲很委屈,先央求达达:“我要和你们做朋友的嘛。”“不行!”玲玲遭到了拒绝。玲玲哭着去找老师,老师正与小朋友谈话,没空。她就向其他小朋友诉说,于是,不少幼儿自发地对此问题展开了讨论。讨论的结果是:第一,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第二,玲玲不要动不动就生气不理人。

事后,该班老师说她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他们班的孩子能借助集体的力量来解决个人之间的矛盾了。

在争吵中学会约束自己

赵燕(上海宛南幼儿园):

幼儿间发生纠纷、争吵是常事。在争吵中谁都想赢,谁都为自己寻找充足的理由,谁都会开足脑筋、使出浑身的解数。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争吵是一种思想的交锋,是斗智。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能得到锻炼,能快速懂得人际关系中应具备的品德;能学到愉快交往的方法;能知道如何约束自己,宽容别人。

有一次午餐后,杜峥一吃完饭进教室,拿了一架小飞机在玩,后进教室的鲍卫慷见了,招呼不打一声地上去抢了杜峥一手中的小飞机。杜峥一是个胆小、文静的女孩,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有气不敢出,满脸通红。而鲍卫慷正美滋滋地玩弄着小飞机呢!杜峥一把眼光投向我,我快速用眼光支持她。正好,施毅桓走过来,他马上帮杜峥一去拿回小飞机,鲍卫慷慌了,抱住小飞机不让。最后,在其他小朋友的帮助下,小飞机又回到了杜峥一的手里。

不甘示弱的鲍卫慷哭着去找班里个子最高的张荣,想叫张荣帮助他。这时,小朋友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开了:“谁叫他先抢人家的东西”“他可以跟杜峥一商量”等等。张荣听后甩下一句“我不帮你”就走了。

鲍卫慷伤心地走到我跟前,诉说他受的委屈,其他小朋友也围观上来。我把鲍卫慷漏掉叙说的细节补上去,然后再与他一起分析他为什么得不到小朋友的帮助,以后碰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对待……鲍卫慷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了。我鼓励鲍卫慷小朋友要像个男子汉一样,有错敢于承认,去向杜峥一道歉,小朋友们一定会欢迎你,再跟你做朋友的。这时,张荣自告奋勇地陪鲍卫慷去道歉。

这是一场很有趣、很有意义的争吵。大部分孩子都得到了一次锻炼和教育。如果,成人过早地加以制止、教育,孩子们的受益就会少多了,特别像鲍卫慷这类“自我中心”比较强烈的小朋友,通过这次的“挫折”会开始想到别人的存在和别人的需要了。

必要的干预要掌握分寸

居晓冰(上海宛南幼儿园):

孩子争吵的原因各种各样,归纳起来,绝大多数的幼儿认为:是别人的言行、举止给自己带来痛苦或不快。比如:被别人踩痛了,身体被碰撞了,自己的玩具被人夺走了,滑梯通道被堵住了。也有嫉妒被老师表扬的同伴,也有因为比赛输了,也有看到好朋友受欺负了等等。总之,争吵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成人干预也应适度,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根据我的体会,不妨先观察一下孩子们在“吵什么”,也许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原因。只是某一方说话口气重了一点,另一方不服气而已。这种争吵可以放给孩子自己解决,如果解决不了,争吵升级变为“骂人”时,那就要干预了。有时因为客观原因造成一方行为影响了另一方利益,比如:通道窄,人多拥挤造成碰撞等,可以在孩子争吵的间隙向双方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看看你们的周围情况……”引导幼儿去发现是因为客观因素造成了大家不愉快,从而彼此谅解。

其次,必要的干预要掌握分寸。孩子在争吵中能够发展语言能力,能够磨练出交往的本领,能够学到如何尊重对方,能够培养宽容别人的胸襟等等。那么,我们成人在干预时,只要起到点拨的作用就够了。过分了、过激了,出来干预一下,但不要一干涉就到底,只要孩子争吵的问题越来越趋于达成一致,成人的干预就可以暂停。

再次,干预要有公平性。孩子很小就知道要得到公平的对待,特别在集体的环境里。碰到争执,更希望得到公正的支持和评判。不管是来自成人的还是同伴的;不管是表扬的还是批评的。如果,成人公平地实施干预,不但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发展,还能在孩子的心中树起威信。

猜你喜欢

成人飞机小朋友
飞机失踪
成人不自在
“拼座飞机”迎风飞扬
乘坐飞机
神奇飞机变变变
找茬儿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