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新的供弹构想

2001-06-13

轻兵器 2001年2期
关键词:导气全枪弹壳

自动步枪都是利用枪机的往复运动完成推弹进膛和退壳,如果采用能开启的弹膛,就无需枪机的往复运动,直接将枪弹横着推进弹膛,闭合弹膛后就能发射。这与转轮枪有点类似,不同的是弹膛只有一个,且是能开合的(如图1)。为了实现自动射击,需要一个导气机构完成开膛、退壳、进弹、闭膛等动作,类似导气式自动步枪。

这种结构有如下优点:①减小全枪长度;②减轻全枪质量;③提高可靠性,且射速比原来提高较大,甚至能实现射频转换,易于采用浮动原理。

存在的问题:①闭气;②烧蚀;③退壳与进弹互相影响;

④弹匣要有所改动。

为了可靠地闭气,可将下弹膛与枪管连成一体,上弹膛与枪管尾端做成如图2形状,发射时枪管尾端与上弹膛紧密配合,枪管尾端膨胀而将间隙填满,上弹膛下平面的凸起与下弹膛上平面的凹部也同样会将间隙填满,防止侧向漏气,而下弹膛上平面中部的梯形凸笋与上弹膛下平面中部的相应缺口配合能防止向后漏气。

由于弹匣要使枪弹能被顶出,适于采用双排弹匣,并在弧形面下端开一缺口,从缺口处由下一发弹将最上面一发枪弹顶出弧形面,再送进弹膛。

甘肃粟冬喜

甘肃省读者粟冬喜来信提出用一种可开启式弹膛、横向供弹,取代现有的整体式弹膛、由枪机纵向往复运动完成供弹和退壳等动作的结构,这一设想虽有一些优点,可减小全枪长度,减轻全枪质量,但也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现就该建议谈几点不同看法,供商榷。

1结构复杂,且机构动作难以实现

一是上弹膛动作循环。作者提出采用导气机构完成上弹膛的动作循环,即这一套机构要使上弹膛上移→到位、弹膛打开、停止运动(等待完成进弹、退壳)→上弹膛下移返回→到位、停止运动、定位并锁紧。此后即可击发枪弹。

二是进弹与退壳。作者提出在弹匣口部弧形面下端开一缺口,由下一发枪弹从缺口处将最上面的一发枪弹顶出弧形面,并从左向右推进弹膛,退壳也是这样(用次一发枪弹推出弹壳)。这就至少有几个问题:

⑴既然顶部的枪弹可以被下面的枪弹顶出,并推入弹膛,而且弹壳也要用次一发枪弹顶出,但不论是顶弹或者顶壳之时,上弹膛应在开启的位置,这时采用什么方式限制枪弹不继续横向移动,而且还要给上弹膛(合膛)留有余地,之后,需要枪弹移动时又如何解除对枪弹的限制。再则,枪弹推弹壳时,仅触及弹壳上半圆部分,枪弹将从弹壳上方滑下。

⑵弹匣装满以后,如何限制顶部的枪弹在使用前不被下面的枪弹顶出口部。

⑶第一发装填采用什么方式,因为这时上弹膛是闭合的。

三是导气机构还要完成一般枪机的压倒击锤或使击针待击的动作。同时也存在第一发枪弹待击的问题(此时没有火药燃气)。

2闭气烧蚀问题难以解决

上弹膛与枪管之下弹膛闭合后,不论加工如何精细,配合如何紧密,组成一体锁紧后,间隙总是存在的,一是上弹膛的前端面,二是上弹膛的后端面与枪尾之间,三是上下弹膛两侧贴合面处,所以,闭气烧蚀问题难以解决。特别是两侧贴合面的间隙,在弹壳受高压火药燃气作用时,弹壳必然膨胀变形,甚至开裂。特别是使用一段时间后,间隙还要增大。

3加工困难

弹膛由两部分组成,但合为一体后,不仅要保证弹膛的形状、尺寸准确无误,而且间隙要尽可能小,加工难度很大。

尽管如此,粟冬喜朋友的这一设想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想法,可谓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学习。◆

黎光供稿

(编辑/魏开功)

猜你喜欢

导气全枪弹壳
导气针法的研究概况
弹壳底部平底成形工艺优化
不同开垦年限黑土耕地土壤导气率及其影响因素1)
不许去当兵
导气式自动武器变质量热力学计算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