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用言语伤孩子的心

2000-06-13艾莱娜· M·吉卜森张宏编译

为了孩子(孕0~3岁) 2000年5期
关键词:餐馆小男孩言语

[美]艾莱娜· M·吉卜森 张宏编译

一天中午,我们去附近一家餐馆用餐。坐下时我注意到旁边桌子坐着一对夫妇和两个孩子,孩子行为非常得体。正吃着,突然从他们那儿传来异样的声音。

那位母亲盯着小男孩,用急促而刺耳的语调说:“你说不知道番茄是什么,这是什么意思?人人都知道什么是番茄!”母亲是那样气急败坏。

小男孩懦懦地答道:“我忘了它是什么了。”

那位母亲立刻反唇相讥:“你知道什么是番茄!你已经六岁了!你妹妹都知道番茄是什么,而她才三岁。你是不是有毛病?”

接着她转身对女儿甜甜地说:“你哥哥记不得什么是番茄,你跟他讲讲!”三岁的女儿嘴里被什么东西塞住了,什么也没说,而那位母亲继续训斥她儿子。

此时小男孩已流下了眼泪,他低下头,轻轻地抽泣着。他父亲终于干预了,平静地问他是否记得番茄是什么颜色的。小男孩摇摇头。父亲说道:“它们是红色的,你吃的汉堡包里有。”

小男孩抬头看看他父亲,在轻轻的抽泣声中说道:“哦,现在我记起来了。我没有想到是它。”

小时候我们都曾学过这样的儿歌:“棍子石子会伤我的骨,可话语绝不会伤我的心。”事实是,言语可以伤我们的心,而破碎的心灵比受伤的骨头更难恢复。

显然那位母亲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她感觉到自己在羞辱儿子吗?世上有许多红色的水果和蔬菜,忘掉什么是番茄算得上是一个大罪吗?为何那位父亲允许她那样做呢?他只是在小男孩已被伤害后才出来干预。也许他已习惯了妻子的这种管教策略。

我看着那一家,心里想象着两个孩子的未来:男孩开始上学就带着母亲造成的信念,认为自己是个笨蛋;小女孩则知道妈妈最喜欢她。几乎人人可以看出问题正在产生。

可能那位母亲是在此类(甚至更糟)事情司空见惯的家庭里长大的。就算她是,我知道她当时也不会喜欢这样。我不断想,“难道她不懂她在做什么吗?难道她意识不到她给儿子带来了多大痛苦吗?”“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就应该怎样对人家”,这是公认的道理,如果认为对方是孩子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是大错特错了。我们必须用我们自己所希望得到的同样的尊重和尊严来对待孩子。没人愿意被羞辱,孩子也一样。

我们离开餐馆后,我儿子说道:“那位女士怎么啦?她疯了吗?谁会在乎番茄呢!”不幸的是,类似的事在食品店、餐馆、购物中心等总时有发生。那是种伤心的经历,尤其是对于仅仅是记不起“番茄”的小男孩来说。

猜你喜欢

餐馆小男孩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聪明”的小男孩
小男孩
萌萌哒的小男孩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