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娶个男人回家

2000-06-13莲子

现代妇女 2000年5期
关键词:公婆

莲子

“苦命的公婆把所有的关爱都给了我”

1986年,当芳龄20的韩保红刚刚成为滑县信用联社正式职工时,立刻引起单位许多同事的注意。因为这个姑娘不但娇小秀美,性格温柔恬静,而且肯下苦功钻研业务,上进心很强。“一家有女百家问”,年长的盼望她能成为自己的儿媳,年轻后生则憧憬娶她为妻,登门求亲者络绎不绝。然而,保红一点也不急,说自己还年轻,要先把工作干好,个人问题以后再考虑。

1987年春,信用社来了一个名叫张国庆的小伙子,高高的个头,大大的眼睛,言谈举止稳重踏实,神情里有一种饱经磨难后的善解人意。与一般的小伙儿相比,保红觉得他更让人信任。以后交往多了,保红进一步了解了他的家庭。那是由两个命运多舛的老人组成的家,像一本沉甸甸写满了喜泪交加的大书。

张国庆的继父张连荣,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下放到滑县林场劳动改造。他的妻子怕受连累,无情地弃他而去。

1980年,经人介绍,张连荣认识同样有着不幸遭遇的刘喜莲。她幼年丧母,受尽贫穷的煎熬。1960年,她与一个姓朱的乡村医生结婚成家,生育一女一子,小家庭尽管清贫但充满了生活乐趣。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64年,卫河水暴涨,刚满两周岁的女儿不慎落水身亡。1976年,正值盛年的丈夫又得急病去世,中年丧夫的刘喜莲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惟一的儿子国庆身上,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张连荣与刘喜莲结婚后,彼此都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家。张连荣把国庆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不仅供他上学,还给他安排了工作,成为信用联社的一名正式职工。

韩保红被这个家庭深深地打动了,在国庆的陪伴下,羞怯怯地去拜见未来的公婆。两位老人的善良、慈祥和对晚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使保红有一种全身沐浴在温暖阳光里的感觉。

“闺女,你是在小铺乡信用社吧?”张连荣打听到韩保红不爱讲话,就先开了口。

“是在小铺乡。”韩保红只是抿着嘴笑。

“可不近,离县城十多里呢!”

“不怕,习惯了。”

刘喜莲拿出一副自制的棉手套:”天冷,骑摩托车天天跑,戴上它,冻不了手。”

韩保红接过手套,把它抱在胸前。手套是纯棉布的,枣红色的底子上绣着白色的小花,里面的新棉花蓬松柔软。戴上它,是那样的舒适自如。一抬头,她看见两位老人正用欢喜的目光注视着自己,双颊顿时一片绯红,不由自主地往国庆身边靠了靠。她感觉自己同这个家有一种缘分,恐怕今生今世都难以割舍。

1988年“五一”节,韩保红和张国庆举行了俭朴而热闹的婚礼。婚后,小夫妻恩恩爱爱。张连荣和刘喜莲更是把韩保红当亲闺女一样百般呵护。1990年夏天,韩保红生下一个男孩,张连荣给孙子取名张继京,小名京京,借以纪念已经离开38年的老家北京。孙子的问世,使这个小家庭充满了天伦之乐,饱经忧患的张连荣和刘喜莲整天乐滋滋的,庆幸自己终于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我要把男人娶回家”

1991年,一向健康的张国庆突然患了急性肾炎。治疗了一段时间,症状基本消失,他以为全好了,就重新上了班。但没过多久就又躺倒了。小便排不出来,两腿肿得像水桶,大夫说是尿毒症。宛如晴天霹雳,全家人都被这可怕的现实吓呆了。尿毒症,不治之症呀!血液透析只能缓解病情,最好的办法是做换肾手术,然而,换一个肾需要二十多万元,一个普通百姓家哪里出得起?为了看病,韩保红和公婆跑遍了安阳、开封、郑州的大医院,家里债台高筑,但死神还是一步步逼近了。1992年一个阴霾的春日,张国庆永远闭上了眼睛——

面对家庭的突然残缺,悲痛像一团厚重的乌云紧紧压在张家上空。一家人整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张连荣夫妇常常深更半夜为老年丧子而抱头痛哭。韩保红更是终日以泪洗面,在无尽的忧虑中,一天天消瘦下去。

怎么办?自己才26岁,京京才1岁半,就这么残缺地过下去,以后的日子可还长着哪!找一个合适的男人再成个家,年迈的公婆怎么办?风烛残年,就让他们无依无靠地孤独下去,愁苦下去?

“保红,要是遇到合适的人,你还是走吧!京京留下来由我们照看。”

“不,我不走,我不能抛下你们不管……”两位老人每次提起改嫁的事,保红就哭。自从嫁到张家,她一直与公婆和睦相处,大小事都和老人商量着办,从未发生过任何口角,更别提生气吵架了。寂寞的夜晚,哄睡了不谙事的儿子,她就不停地给公婆织毛衣,薄的、厚的,深色的、浅色的,似乎要把对这个家的深厚感情和所有的孝心都织进去,变成公婆身上丝丝缕缕的暖意。

韩保红整理丈夫遗物的时候,无意中翻出了相亲时婆婆送她的棉手套。结婚5年了, 她仍然把那副棉手套视为宝贝,珍藏在柜子里。国庆去世后,公婆把自己当成了亲闺女,怕她伤心过度,强忍着自己的悲痛,每天想着法儿来安慰她,给她做可口的饭菜。她是他们的依靠,是他们的感情寄托,自己怎么能走呢?“要是有人肯来这个家落户就好了!”突然,一个想法闪电般跃上她的心头,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她要找一个不嫌弃老人和孩子、能和老人共同生活的男人,把他“娶”到张家,做公婆的“养老女婿”。

然而,有这样的男人吗?

“云星,云星你是我千年的那个守候啊!”

韩保红的娘家嫂子替保红张罗了个人,对她说:“保红啊,你都为国庆守孝三年了,年轻轻的,总不能一直这样下去。我们厂有个小伙子叫李云星,人又老实又勤快。说也巧,还跟你娘家在一条街上住呢!你要是觉得合适,我就跟你们牵个线。”

1995年那个温暖得让人涌上许多美好念头的春日中午,嫂子来电话,叫保红去一趟。保红去了,一进门便看见圆桌旁坐着一个男青年,中等个儿,戴副黑框近视镜,挺斯文的样子。嫂子给他们相互介绍后便出去了,剩下两个不善言谈的人僵在那里,两人你瞅瞅我,我看看你,保红觉得挺逗,“噗哧”一笑先开了口:“我的情况,大概你已经知道了吧?”“知道了。”“我有孩子,还有年迈的公婆,我不能抛下他们,而你却是未婚……”“我考虑过了,只要两人合得来,其他问题都是次要的。”保红心中一阵发热,话竟变得多起来,从家庭到工作,两人不知不觉谈了好久。保红牵挂着孩子,先告辞出来,云星送出门外,两人都有些依依不舍。

他们开始了约会。说是约会,其实就是云星在下班路上等保红。保红路远,每天早上7点就出发,晚上6点多才能回来,把摩托车开得风驰电掣。暮色中,远远地看见云星的身影,心里就感觉非常踏实。国庆的早逝,使保红觉得人生太匆匆。三年多来,又要忙工作,又要照顾两位老人和年幼的儿子,尽管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可是,她实在太孤单了,她多么希望有个宽厚的肩膀和自己分担生活的重担,共同经历人生的风雨啊!而这个李云星,是否就是自己苦苦守候的那个人呢?

1995年7月,为了节约开支,他们没有举行婚礼,只是去洛阳玩了一趟,就算把事儿办了。回来就一直和张连荣老夫妇生活在一起。云星少年时父亲就去世了,生活的困苦使他深深地感到长辈的艰难。他和韩保红一道,拉沙子、铺砖地、修房屋、疏通下水道,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1996年夏,保红喜添一子,取名李智,小家伙的到来,使这个六口五姓的奇特家庭更加幸福快乐。六口人,五个姓,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72岁的张连荣老先生曾专门赋诗一首:“似亲非亲一家人,五姓六口一条心,和睦相处如骨肉,相爱何须血缘亲?”

1997年,下岗后的李云星自谋职业,开了个摩托维修门市部。为了帮丈夫照应,韩保红就带着小儿子李智在那儿吃住。张连荣夫妇心疼他们,常常过去帮着照看小孙子。有时云星太忙顾不上做饭,刘喜莲就做好饭菜,让张连荣蹬上三轮车送过去。星期天、节假日,保红夫妻总要带上营养品回家来团圆。

1996年夏天,刘喜莲因车祸腿部受伤,好几个月不能下地走动。保红和云星用三轮车一次次拉着老人去医院治疗,终于使婆母重新站了起来。1999年秋,刘喜莲患子宫肌瘤住院手术,保红和云星七天七夜守在病床前,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轮流值班,喂药喂饭、端屎端尿。同病房的人们都感叹万分,跟保红开玩笑道:“你嘛,到底是得过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的,没说的;可是云星也那么好,你是怎么打着灯笼找到他的?”“我吗?”保红自豪地一笑,“我找了他整整一千年呢!”

“真希望能和公婆住得更近些!”

保红目前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把工作调到县城,云星的铺子能在公婆家附近寻个好地方。她说,婆婆虽然痊愈了,可公公却患上了脑血管硬化症,经常头晕,她不放心他们。因为让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健康长寿,是做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啊!M

(责编 丁可)

猜你喜欢

公婆
恩怨如污垢
烦恼,公婆搬过来住了
为了独处,我从婆婆家搬了出去
丈夫去世后,公婆阻止我行使监护权,我该怎么办
婚姻重组的困境
我该不该和愚孝老公离婚?
这样偏心的公婆 我能否不养他们老?
儿媳不是公婆的债权人
能嫁到有奇葩准公婆的人家吗?
称谓词“姑、舅”语义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