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装甲兵武器装备建设回顾与展望

2000-06-13邱明

坦克装甲车辆 2000年6期
关键词:坦克研制装备

作者简介邱明,大校,1976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长期从事装甲车辆科研管理工作,现任总装备部陆军装备科研订购部装甲科研订购局局长。

装甲兵以坦克为基本装备,是主要遂行地面突击任务的兵种,是陆军的重要突击力量。装甲兵武器装备的发展,标志着陆军现代化建设的程度,对提高地面部队的作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具有重大影响。在世界近代史上几次重大战略决战中,装甲兵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装甲兵更显露出它的不可取代的地位。因此,坦克被人们誉为“陆战之王”,并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技术兵器。

当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庆典阅兵分列式开始后,行进在最前面的坦克装甲车辆就是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的最新型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和轮式装甲车,这一个个方阵充分展示了人民装甲兵雄伟、壮观和所向披靡的气势。短短几分钟的铁甲轰鸣,谱写了一曲人民装甲兵武器装备发展历程的壮美赞歌。

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今天的壮大,寄托着明天的强盛。在人们为之振奋、为之自豪的时刻,不禁让我们回顾,让我们展望。

在解放战争隆隆的炮火声中诞生与成长

《管子》曰:“兵无完利与无操者同实,故凡兵有大论,必先论其器。”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深刻地揭示了这个伴随着人类战争史的道理。无疑,武器装备是军队建设的基础。从冷兵器到热兵器,从战斗机的空中格斗到远距离的精确打击,自古至今,戎马干戈者无不追求着更胜一筹的武器。

正是抱着这种愿望,人民装甲兵在我军逐步走向强大、走向正规的过程中组建起来了。抗战胜利后,仅有1辆坦克、约30人的第一支人民坦克部队在进驻沈阳的延安炮兵学校成立,从而开创了人民军队战斗序列里的坦克兵历史。在这支部队的推动下,我东北部队遵照“分散干部、搜集武器、发展部队、建立家业”的方针,通过在战斗中缴获和搜集拼装修复的坦克武装自己,相继组建了华东、华北和中原野战军坦克队。组建后的各坦克部队作为人民军队的一支生力军,积极投入战斗,初试锋芒于东满剿匪,夜战靠山屯,再战望河铺,突袭历城,攻克济南永固门等战斗中,参加战略决战于锦州、淮海、天津。这些坦克部队坚持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继承和发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努力学习,掌握技术,艰苦创业,英勇奋战,共出动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160辆次,参战25次。1949年底,人民坦克部队已发展为2个战车师和2个战车团、共有410辆坦克及367辆各类装甲车辆、近万名官兵的特种兵部队,为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部队打下了基础。

1949年2月3日,战斗中成长起来的装甲兵,踏着胜利的凯歌,集近百辆坦克、装甲车辆组成的钢铁洪流参加了北平入城式。3月25日,四野战车团喷涂一新的40辆坦克在西苑机场接受了毛主席和中央首长的检阅。7月6日,华东军区特纵战车团以坦克和汽车各50辆的威武之师,参加了上海市“七·七”纪念大游行。10月1日,由“功臣号”等有着光荣战绩的坦克组成的坦克部队参加了开国大典的阅兵式。

1950年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装甲兵司令部正式成立,许光达任司令员。1951年7月16日,改称装甲兵司令部。

进口装备迅速发展

装甲兵领导机关成立后,装甲兵部队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显然,要想建设现代化的装甲兵部队,仅靠解放战争中缴获的400余辆日、美式坦克是不够的,必须以相当数量和性能先进的坦克替代,以扩建新的坦克部队。但是,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短时间内自行设计和生产坦克是不现实的,所以,只能从国外购买坦克装备部队。当时,中央军委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给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写信,请求苏联为中国装甲兵部队提供装备。

1950年11月,首批从苏联购进了10个坦克团的装备。为满足抗美援朝战争发展的需要,从1951年至1955年又相继从苏联购进47个坦克自行火炮团、1个机械化师、5个自行火炮营的装备,其中主要是T—34中型坦克和少量的ИС—2重型坦克。1955年11月,又购进T—54中型坦克和T—54A中型坦克样车。这些具有50年代先进水平的战斗车辆,对我军装甲兵部队武器装备的改善及坦克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的仿制装备创造了条件。抗美援朝也是一次机遇,使中国装甲兵部队及装备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成相当的规模。

1956年至1959年期间,装甲兵部队的坦克数量没有增加,并且缴获的日、美式坦克逐步退出现役,至1960年,除部分美制水陆坦克、水陆装甲输送车外,苏式坦克已成为装甲兵部队的主要装备。

在整个50年代,苏式装备不仅在抗美援朝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年轻的中国装甲兵上了正规化的第一课,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人才,为日后装甲兵成为陆军中的骨干技术兵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仿制到自行研制

“一五”期间,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突飞猛进发展中坦克工业萌芽,从1956年4月破土动工兴建坦克制造厂,到1958年9月即开始试制生产,当年年底组装出了中国的第一辆国产坦克。次年,第一批国产坦克装备部队,命名为1959式中型坦克(简称59式中型坦克)。国产坦克的出厂和装备部队,不仅为中国坦克工业,而且为国防建设写下了新的一页,它预示着装甲兵装备将得到迅速的改善,国防力量将得到进一步加强。59式中型坦克是按照苏联T—54A中型坦克仿制的,经过几年的研制,所有的原材料和绝大部分部件都能立足于国内,但从总体布局、外型、性能指标等方面看,还是没有改变苏制坦克的样式。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地形复杂,尤其是南方水网稻田地多、河川纵横、气候湿热,单靠中型坦克不能满足不同地区的作战需要。1958年7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军事坦克专业组根据我国地理状况,制定了“南轻北重”的发展方针,即南方发展轻型和水陆坦克,北方发展中型和重型坦克。从此,装甲兵的武器装备进入了自行研制阶段。其中,1962年式轻型坦克(简称62式轻型坦克)于1964年首批装备部队,1979年用于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根据实战暴露的问题,在1984年做了30余项改进。1963年式水陆坦克(简称63式水陆坦克)以其优于苏制ΠΤ—76水陆坦克的性能,于1964年后逐步装备部队,也曾用于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1963年式装甲输送车(简称63式装甲输送车)1964年装备部队,此后还研制和生产了变型车,如130mm自行火箭炮、122mm自行榴弹炮等。这些装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军装甲兵的骨干装备,发挥了它们应有的作用。另外,还研制了轮式装甲输送车,1964年11月设计定型,但该车没有装备部队。

装甲兵武器装备从仿制生产到自行研制的过程中,虽然引进了苏联的坦克生产技术,但广大科技人员和工人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攻克了一道道难关,自行设计和生产出了适应中国地理特点的轻型坦克、水陆坦克和装甲输送车。这标志着装甲兵的装备已向国产化、系列化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进入60年代后,各国战后第二代坦克相继问世,并集以往的中型和重型坦克的优越性能于一身,使坦克的发展出现了一次飞跃。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新兴的装甲车辆研制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970年2月4日,装甲兵机关和第五机械工业部联合成立了“五种新型车辆会战领导小组”,负责会战的组织领导工作。五种新型车辆为122中型坦克、132轻型坦克、212水陆坦克、532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和522轮式装甲输送车。后来又增加了523轮履合一装甲输送车。当时试图以科研会战的形式,加速新型车辆的研制速度,力求在较短时间内使装甲兵部队得到更新的装备。直接参加会战的涉及10个军区、7个军兵种、16个部委,共200个单位,计2600余人。这次会战俗称“二四会战”。经9个月夜以继日的艰苦努力,6种车辆的第一轮样车试制完成,并在北京南口装甲兵射击场进行了汇报表演。由于当时受“文革”影响,加之缺乏经验,未按科研程序办事,到1975年4月会战结束时,这几种车辆都未能设计定型。

69式中型坦克的研制,是装甲兵主战装备脱离仿制迈向自研道路上的第一次大的举动,这项研制工作历经9年坎坷攻关,于1974年3月设计定型。但由于研制时间太长,使本来比较先进的性能在迅速发展的新技术面前显得逊色。因此,69式中型坦克定型后仅少量装备部队。但它对取得科研工作的经验,促进装备性能的改善获益匪浅。

1975年4月和1977年6月,南京“装备发展方向座谈会”和青岛“装备科研工作座谈会”相继召开。其间,讨论了装甲兵装备发展方向,提出了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应以高度的机动性为首要特点,组织科技力量研制新装备等一系列问题,再次论证了装备发展方向,及肯定了以我为主,走自己的装备发展道路的方针,并讨论了新型装备发展系列和规划。这两次装备会议确定的指导思想,对后来装甲兵装备的改进和配套车辆的研制工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看,这一段时期装甲兵装备的发展有成绩,有进展,也有挫折。主要问题是丧失了时间,拉大了同先进国家的差距。

发展主战坦克与新型装甲车辆

进入70年代,许多国家的坦克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主战坦克已居于主导地位,其综合作战性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中国坦克的设计者们再一次感到压力沉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改革开放的形势给坦克装甲车辆的研制工作带来了活力,促使科研试制进度加快,定型车辆增多,部队的齐装配套情况有了改善,战斗车辆的数量继续增长,使装甲兵的武器装备在发展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为向世界先进装备水平靠近,经过不断努力,1981年终于研制出了69—2式坦克。紧接着,在引进70年代水平的105mm坦克炮、坦克火控系统、新型战术电台等项技术后,于1986年1月,79式中型坦克设计定型。这一次技术引进,大幅度提高了装备的技术性能,部队反映良好,同时也拉动了兵器行业中僵化的局面,促使一些主要项目的技术水平上了台阶。

在“七五”期间,完成了坦克和装甲车辆装备由“一代”向“二代”的过渡。从“八五”计划开始,经过两个五年计划,以新型主战坦克为代表的新一代坦克装甲车辆的研制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加快装备更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坦克和装甲车辆装备由“二代”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迎接挑战再创辉煌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装甲兵部队的主要战斗车辆已经形成了主战坦克、轻型坦克、水陆坦克、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等多个车型系列,并在此基础上,自行研制了能配合坦克作战的各种车辆,其中包括火力支援、战斗保障与技术、后勤保障车辆。这些车辆已成为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现役主要装备,为我军质量建军、科技强军达到精兵、合成、高效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向机械化、装甲化、信息化发展,是我国陆军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战争的客观需求,在这一发展的必然中,技术进步既是先导,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军事需求的紧迫和战场环境的巨大变化,促使装甲兵突破那种“矛”与“盾”相互作用发展装备的陈旧观念,把大量的高技术注入到自己的装备中,把装甲兵的整体作战能力提高到历史的新水平,并正在大力推进数字化部队建设,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发展的灵魂。面对新世纪的到来,人民装甲兵将继承光荣历史传统,发扬“两弹一星精神”,接受新的挑战与较量,向装备技术的新水平、新高度攀登,再创辉煌,续写装甲兵武器装备发展新的华章。

猜你喜欢

坦克研制装备
港警新装备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简易光学显微镜的设计与研制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年总目次
超级坦克大乱斗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96B坦克的精彩瞬间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坦克新杀手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