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寅恪的“世家子”情结

2000-06-04王晓清

博览群书 2000年11期
关键词:蔡锷俞平伯王国维

王晓清

世所公知,陈寅恪系出名门世家。祖父陈宝箴(右铭),父陈三立(伯严)在晚清迄民初的政坛、学界享有清誉。陈宝箴出任湘抚,一开湖南近代新风;陈三立是“清末四大公子”之一,同光体诗派的魁杰。书香世家的趋庭承教、启蒙先开,以及与当时清通练要之士的酬唱往还,给陈寅恪的印象是深刻的。胡适曾说,陈寅恪有“遗少”气,这话应该是不错的,但似乎太表面化了。与其说陈具“遗少”气,不如说他身上有着浓厚而深刻的“世家子”情结更符合实际。

“回思寒夜话明昌,相对南冠泣数行”。这是陈寅恪哀悼比他年长13岁的王国维的诗句。王国维在晚清无甚功名,基本上是一介醇儒。为王氏博取大名的,乃是他在学问上开出新局的功力。王氏与陈寅恪在清华园“寒夜话明昌”,谈清末掌故,谈宦海浮沉,禁不住欷嘘感慨。陈寅恪曾将王国维告知他的清宫见闻转述给傅斯年,傅把它写进了自己的文章里(傅斯年著《官家民间记载之比较》)。陈宝琛、沈曾植、樊增祥、郑孝胥、缪荃荪、柯凤孙诸人是王国维熟识的前辈,亦与寅恪父、祖相交相知。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相对南冠泣数行”就是十分真切与自然了。所以,陈寅恪不只一次地对自己的弟子说,我不能研究晚清史,一研究就会倾注太多的感情。沉湎于父、祖一辈的历史,追惜家族或家族以外的已逝去的荣光。将一己学问寄托于深层的历史之思,是陈寅恪不表露于形而显露于心的“世家子”情结的一个缩影。故此,我们从陈氏不少的史著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即陈寅恪考镜家族或朝代源流与个人身世,非常典型也非常精彩。在《读吴其昌撰〈梁启超传〉书后》中,陈寅恪就直白地道明,梁启超不理解陶渊明的家世出身。何以言之?因梁氏出身寒素故也。注重出身,讲求渊源,贯彻于陈氏史著,再明显不过地表达了陈寅恪寄托遥深的史家情怀。

因为陈寅恪自己出身名门,因此他交往与结交的大抵是名门之后。尤其明显的是陈寅恪十分看重与他父、祖辈有渊源的名门之后。曾国藩、陈宝箴系前、后辈的关系,陈宝箴能腾达显赫,与曾大有关联。曾、陈两家还有戚谊之亲。陈寅恪之母、陈三立之继妻俞夫人,是曾国藩第三子曾纪鸿之女曾广珊之夫俞寿丞的妹妹,俞寿丞之子俞大维的夫人是陈寅恪的胞妹。俞寿丞之弟俞恪士与曾广钧、陈三立系诗界挚友,陈寅恪与这些前辈时有往还。建国后,陈寅恪还与曾国藩裔孙曾昭じ枋唱和,颇有交往。文廷式与陈三立同举江西乡试,陈寅恪曾为文氏《云起轩诗集》赋诗,中谓“此意追思一泫然”。俞平伯系晚清大学问家俞樾的曾孙,陈与俞平伯交往密切,俞曾谓“余与寅恪倾盖相逢,忘言夙契”。陈还为俞平伯撰写《俞曲园先生病中呓语跋》。1953年秋,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受到批判,陈即赋《无题》七律一首,诗尾写道:“回首卅年题尾在,处身夷惠泣枯鱼”。蔡锷、杨树达是陈宝箴主湘政时的时务学堂的高材生,蔡锷以护国名垂史册,陈寅恪曾任过一段时间蔡锷的秘书。在清华园时,陈与蔡锷时务学堂的老师梁启超谈起蔡,不禁感叹人世沧桑。杨树达与陈年岁相若,杨与陈同是清华同事,但杨一生敬重陈寅恪的学问。陈寅恪曾给杨树达的多部著作写序,以推奖友朋之作。瞿子玖系晚清重臣,辛亥以后做“海上寓公”,是生活优裕的“遗老”。其裔孙瞿兑之熟悉清末掌故,对历史亦很有研究。陈寅恪与瞿歌诗相酬,颇为相值。夏曾佑是晚清学术界有影响的人物,他的《中国历史教科书》是近代第一部章节体的通史。国学大师章太炎、梁启超沉浸佛学与夏曾佑的鼓动与指点是密切相关的。1912年陈寅恪回国曾拜访过夏曾佑这位年伯,夏给陈寅恪这位“故人之子”教以读书之法。夏曾佑之子夏元栗是留德生,二十年代曾在北京大学任理科学长,与陈独秀并名。陈寅恪有留德经历,亦长期在清华执教,与夏交往当不疏阔。康有为是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但从年辈上说,康还要晚于陈宝箴,与其子陈三立年相若。康、陈两家究竟关系若何,要弄清楚怕是“所南心史”了。可以寻出蛛丝马迹的是,陈寅恪在1958年(旧历戊戌年)康有为百岁生日时,写有《南海世丈百岁生日献词》。因为同年陈寅恪得知康有为之女康同璧在北京寓所设祭,故有做诗之举。但陈诗为何不投寄,恐怕也是一个无人能解之谜了。陈寅恪个人婚姻也可以看出他是十分注意家世渊源的。陈夫人唐晓莹系台湾巡抚唐景菘孙女。陈第一次到唐晓莹处所首先注意到的是挂在墙壁上的落款“南注生”的条幅。“南注生”是唐景菘的名号。同是巡抚之孙的陈寅恪在38岁拒父谋聘而与唐晓莹结婚,其中蕴涵的不仅仅是缘分与生命的期待。

陈寅恪弟子金克木在九十年代晚期曾写《陈寅恪遗札后记》,谈到陈寅恪、唐晓莹夫妇听说金妻唐季雍(唐系著名史学家唐长孺之妹)与刘承干嘉业堂是亲戚,即与唐说长道短,很是高兴。金不明了唐晓莹家与刘氏嘉业堂有何关系,以为刘、唐两家都是前清遗老才有共同的话题。作为晚辈的金克木说“我也够不上有和他谈古话的程度”。陈寅恪“谈古话”说的都是晚清以还的伤心史,他的父、祖辈及其师友先后物故,陈本人只好将历史留存在自己心里,偶尔得一机缘,即以作诗酬唱寄托遥思。

猜你喜欢

蔡锷俞平伯王国维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王国维:不能接受他们的欢迎
《少儿蔡锷》讲述励志故事
王国维??《人间词话》??李敬伟书
你们和我不一样
李辰冬剽窃俞平伯疑云
俞平伯的奇思妙想
最顽强的谦虚
小蔡锷对对获四宝
小蔡锷讨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