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两次入侵利比亚

2000-03-24王宇翔

知识窗 2000年2期
关键词:卡扎菲里根利比亚

王宇翔

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动物史》中说:“总有新东西出自利比亚。”利比亚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让它的子民引以为自豪的两大特产:一个是地底下源源喷涌的石油,另一个就是他们传奇般的国家元首卡扎菲。前者使利比亚摆脱了贫困的阴影;后者则使利比亚摆脱了残暴的伊德里斯政府的血腥统治,使绝大部分利比亚人都相信他们生活在一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国度里。

峥嵘初露,卡扎菲初生牛犊不怕虎

1969年9月1日,当时官拜利比亚国防军上校的卡扎菲发动军事政变,一举推翻了英国人卵翼下的伊德里斯政府。从此,这个狂热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就成了利比亚的新主人。

新主人就会有新的章程,在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的支使下,年轻气盛的卡扎菲一改过去伊德里斯政府完全亲英、美的外交路线,断然宣布美国是利比亚的“头号敌人”,并立即关闭了美国在利的空军基地,驱走了在利工作的美国人。同时,他把橄榄枝伸向了前苏联,全身心地投入了前苏联的怀抱。

一般说来,选择跟谁结盟完全是各国的自由,本也无可厚非,但这位在西方人眼中颇有点堂·吉诃德风采的利比亚上校真的敢摸老虎胡须。他姿态强硬地向全世界宣布:位于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利比亚的两大沿海城市)之间的锡拉德湾为利比亚的领海,北纬32°20′线为不可逾越的“死亡之线”,任何国家的飞机舰船若逾越此线,都将遭到利比亚的沉重打击。

人们都十分清楚:锡拉德湾是美国海军舰艇经常游弋的地方,卡扎菲此举的用意十分明显:他要向美国人叫板!

面对卡扎菲上校一次又一次充满戏剧性的、狂热的反美喧嚣。里根总统颇感恼怒,他迅速召集自己的智囊团开会,让大家想想有什么办法来惩罚一下那位“不知天高地厚的上校”。

然而,要采取行动就得师出有名。里根的智囊团倒也不乏聪明之辈,针对80年代以来国际上恐怖活动猖獗这一不争的事实,他们创造性地编撰出了一个“国家恐怖主义”的新名词。要知道“恐怖主义”在世界上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样,只要美国人仗剑出手,去对付“恐怖主义”,那是谁也无可非议的。关键是“国家”二字的妙用,谁敢说恐怖活动没有国家背景呢?经顾问们一点拨,里根总统自然心神领会,他信手在白宫的便笺上写下了“国家一利比亚”的字样。

师出有名,“草原烈火”烧过“死亡之线”

1985年12月底,意大利的罗马机场和奥地利的维也纳机场连续发生了两起恐怖分子袭击民航办事处的惨案,造成了多名美国人的死伤。美国政府认定是利比亚政府指使并窝藏了制造惨案的恐怖分子,随即扬言将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报复。

随后,长年游弋在地中海的美海军第六舰队立刻刀出鞘、弹上膛,会同从印度洋开来的“萨拉托加”号航母战斗群和从美国本土开来的“美国”号航母战斗群一起,杀气腾腾地开赴锡拉德湾水域。当然,按照美国军方的说法,这不过是在进行一次“军事演示”。

有道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美国人在利比亚的家门口舞刀弄枪,目的就是想诱使卡扎菲先开火,这样美国人既可争取到了政治上的主动,又可为自己下一步狠狠地教训卡扎菲找到了借口,可谓一箭双雕。同时,老谋深算的美国人为他们这次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取了一个很火爆的名词——“草原烈火”。

1986年3月24日早晨8时,2架美国海军的F—14“雄猫”式战斗机从“美国”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腾空而起,瞬间便越过了“死亡之线”。利比亚军队还真不含糊,两枚最新进口的苏制“萨姆—5”导弹立刻呼啸着向美机追杀过去,但很遗憾,两枚导弹竟无一击中目标。沮丧的利比亚人马上又出动了两架米格—25飞机应战,无奈又被强大的美军机群拦截,力不从心,只好无功而返。

利比亚人轰轰烈烈地折腾了几个小时,可美军这边就是不见动静。任凭利比亚又是发射导弹,又是出动飞机,可是,美国人就是不还手。“草原烈火”已被鲁莽的卡扎菲点燃,却为何烧不起来呢?

原来,狡猾的美国人是在捕捉更有利的战机。由于利比亚军队几乎没有夜战能力,所以美国人是在等待夜幕的降临。反正卡扎菲已经先扣动扳机了,要打就打他个措手不及,让他无一点还手之力。

到了晚上21时之后,月黑风高,美国人借着夜色开始大打出手。在高空,美军E—2C“鹰眼”预警机严密监视着半径300公里以内的利比亚飞机、舰艇和防空阵地的动向,并随时把搜索到的目标信息传送给美军指挥中心;在中空,先进的EA—6B电子战飞机在盘旋,以强大的电子干扰使利比亚军队的通讯和指挥系统完全瘫痪。在严密的“一体化电子战”的掩护之下,3艘航空母舰上的A—6、A—7攻击机悄然出击,各自奔向预定的攻击目标。

在美军精确制导炸弹的攻击之下,地中海沿岸的利比亚导弹基地在一阵阵巨大的爆炸声中灰飞烟灭;贸然出击的5艘利军导弹快艇还没等靠近美军舰队,便被先进的“鱼叉”式导弹送入了海底。夜幕中的利比亚军队遭到美军强大的电子压制之后,丝毫没有还手之力,任凭美国人在锡拉德湾指东打西、横冲直撞。在短短的15个小时内,利军死伤150人,大量的武器装备被摧毁,更可悲的是,他们此时竟连一个美国人的影子也没见着。27日16时,美军宣布“演习”结束,舰队撤离锡拉德湾。

“点穴”攻击,夜幕下的“黄金峡谷”行动

美国的军事行动激起了利比亚人的愤怒和强烈的反美浪潮,卡扎菲乘势号召人们要树立信心,坚决与美国人血战到底。他在电视上向利比亚民众说:“里根总统现在仍然是个演员,不过他现在玩弄的不是棍棒,而是飞机、军舰和导弹,他是个危险分子!”他鼓励“全体阿拉伯人民”攻击美国的一切目标,“无论是财产、货物、船只、飞机、还是美国人。”

卡扎菲的号召余音尚在,就接连发生了两起针对美国人的恐怖事件。4月2日,一架泛美航空公司客机在从罗马飞往雅典的途中发生爆炸,美国人4死9伤;3天以后,西柏林美军基地的舞厅内一声巨响,欢乐的海洋瞬间变成了恐怖的地狱,最后清点人数,死伤155人,其中美国44人。

接连发生的两起恐怖活动,让美国人死伤惨重,也让美国政府大为光火。中央情报局此时正好截获了恐怖分子向的黎波里汇报“行动成功”的电报和利政府表示祝贺的回电,这使里根总统如获至宝,他决定:不能再让那个狂妄的上校再为所欲为了。于是,他命令美国防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迅速制订出一个以消灭卡扎菲本人为目标的军事行动计划。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主席克劳上将根据美国情报人员提供的卡扎菲生活及活动的规律,精心制订

了一个利用空中力量夜袭利比亚重点目标的“有焦点”突袭计划,他形象地把这种袭击方式称之为“外科手术”式的攻击。由于夜袭利比亚有点像古代西班牙人冒险在深山峡谷中寻找一座黄金城一样,所以身为西班牙人后裔的克劳上将风趣地将这次军事行动命名为“黄金峡谷”。

为了避免造成利比亚平民的伤亡,美国人精心选定了4个将要袭击的“焦点”目标:阿齐齐亚兵营、的黎波里机场、“民众国”兵营和贝尼拉机场。美国人认为这4处地点和恐怖活动有关,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卡扎菲晚上一般都栖息在上述这4个地方中的一个,而这才是美国人此次突袭行动的真正“焦点”。

1986年4月17日,担负空袭任务的16架F—111战斗轰炸机满载着激光制导炸弹,从英国的空军基地呼啸着扑向夜空;2架E—2C“鹰眼”预警机也飘然升空,严密监视着利比亚军队的一举一动;KC—10A加油机随即也离开了跑道,直赴预定的空域,准备为远程奔袭的轰炸机群加油。庞大的美国军事机器又一次隆隆作响了。

凌晨2时,经过4次空中加油,长途奔袭1万多公里的美军轰炸机群准时地飞临了利比亚上空,和在地中海上空等候的舰载机群稍做协调,便呼啸着扑向各自的预定目标。

此时此刻,整个利比亚都已经进入了梦乡,当巨大的爆炸声和飞机的轰鸣声把人们从睡梦中惊醒时,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如梦方醒的利比亚防空炮火开始还击。由于利军雷达遭到了美军强烈的电子干扰,导弹只能盲目地向天上乱射,防空火炮也只能漫无边际地对着天空怒吼,炽热的火网把整个天空都打成了红色。利比亚人热热闹闹地打了半天,结果还是一无所获。其实,参加空袭的美军飞机在准确地击中了预定的目标之后,早已迅速地消失在了茫茫的夜空当中。在这次短暂的突击中,美军共投掷了100吨炸弹,4个预定目标全部被摧毁,卡扎菲的一个养女被炸死,两个儿子被炸伤,但幸运的是,他本人安然无恙。

美国人对自己的军事袭击效果总体上感到满意,稍感不足的是让卡扎菲死里逃生,使得里根总统不得不悻悻然地把一份“卡扎菲被炸死纯属偶然”的声明扔进了废纸篓。

利比亚两次遭到袭击,美国人恃强凌弱的把戏又一次大获全胜。同时,一种全新的战法也名噪天下,人们把这种超视距的海空突袭称之为“外科手术”式的攻击。

猜你喜欢

卡扎菲里根利比亚
利比亚首都争夺战牵动世界
爱溜冰的凯丽猫(下)
爱溜冰的凯丽猫(上)
乐观的小里根
卡扎菲女保镖的主要工作并不是保护他
南希·里根:爱与唯一
约旦惊现“卡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