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中的黑色诱惑

1998-12-28

祝您健康 1998年7期
关键词:小冬某大学李某

一 点

哲人说:只有勇敢的人才敢直面死亡。但也只有怯懦胆小的人才会选择死亡。

医生说:凡诉诸于自杀行为的人,多少都有些精神病素质。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无论面对多大的苦难,也不会选择死亡。

如果说,自杀对于人类文明是一种不幸。那么,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比较落后,国门刚刚打开。急需大批人才的国度来说,发生在大学校园中的自杀便是一种不幸中之大不幸了。

自杀,是徘徊于高校校园里的幽灵,它不知葬送了多少年轻的生命,破灭了多少父母的爱和希望,给多少教育者的心头笼罩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同时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在赴死者的眼里,黑色的诱惑,似乎早已掩盖了那多彩的生命光环——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

小冬,浙江人,上海某大学物理系本科生。

如果他不在1993年3月将躯体和灵魂系到云南元谋那棵古老的树上的话,也许今天已有了红火的事业、温馨的家庭。然而,他走了,除了随身携带的那只装满50多本日记的书包外,没有留下遗言。

应该说,命运对小冬还是比较垂青的。高考时,原本成绩平平的他竟一跃考取了名牌大学。他沉醉于未来灿烂人生的设计中:大学生——研究生——爱情——荣誉——幸福。

然而,小冬面临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才生之间的竞争。对于理科学生来说,这既是一场智力的竞争,更是意志与毅力的较量。

第一学期,他考试成绩中等偏下。第二学期,高等数学和外语不及格,补考后外语仍不及格。第三学期,光学、高等数学和外语3门课不及格。

他深深感到了不可抗拒的竞争压力,感到周围强者如林,而自己太弱了,他的心中充斥着难以忍受的落伍者的滋味。

他也想过拼搏,可一遇到上课、作业、考试,厌烦情绪便将他的愿望冲得一干二净。于是,他夹在“成才”与“安逸”的矛盾中挣扎,开始为自己寻找回避竞争的理由。他在日记中写道:“为了争个第一名,为了将来当个研究生。要付出的代价可能是:眼睛近视500度,体重减轻几十斤……这么高的代价最后换得那么一点荣誉,不合算。

“纵然获得诺贝尔奖又如何呢?像爱因斯坦那样为后人所敬仰、怀念的人,一旦死了,也什么都没有了。”

第四学期小冬又有3门课需要补考,他害怕了,擅自离校回了家。在家中,面对父母的苦苦劝导,小冬的目光已变得陌生而冷漠,他已从对生活的退缩、回避发展到心理上的扭曲和行为上的偏执。他冲出家门,失踪了!10天后。再见到的是他冰冷的尸体。

距小冬的死不到一年,四川某大学工商行政管理系女大学生何某也以同样的方式走上绝路。由于进校成绩是班上倒数第二名,她自感竞争无望:“我已经5天5夜没睡好觉了,脑子里一片空白,要应付考试,显然不可能了。”她终于以自缢逃避了期终考试。

追溯一下,早在1982年2月,临近毕业的24岁的医科大学生小凯亦是由于难以摆脱类似的苦恼而结束了生命。作为值得骄傲的77级大学生。他在遗书中悲观地写道:“我和地球上生存过及已结束生命的几百亿人一样,应该结束的就应当及时地终结。”

心理医生点评不可否认。尽管挤过了高考的“独木桥”,大学生已成“天之骄子”,但由于新的环境中学习竞争十分激烈,这些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年轻人,在自我期望值与现实可能性产生的反差中。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走上了绝路。故学子在选择专业和院校时,要量力而行,不可高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订立奋斗目标,不可好高骛远。遇到挫折时,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平时多交几个朋友,及时疏泄自己的烦恼忧愁。学好心理卫生知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并善于观察周围人流露出来的悲观厌世的念头,及时给予干预。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990年夏天,正在北京上研究生、年界而立仍孤身一人的李某邂逅了旧情人赵。他乡遇故知。两人情意绵绵,相约频频,情感渐深。

然而。李某毕竟受过高等教育,她十分清楚这爱情只是一个美丽的幻影,赵的法定婚姻是他们爱情难以逾越的鸿沟。她痛苦地徘徊在世俗伦理与个性渴求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心灵所受的折磨也日益深重。恰在此时,李某由于帮助朋友换外汇不成,欠下了一笔债务,她只好东躲西藏以避开债主的催讨。此时的李某,内“忧”外“患”交加,终于选择了“彻底的解脱”。

李某在遗书中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前面的路太长、太难,我曾经幻想过的一切永远不可能出现了,即便出现,我也没有权利拥有它……”

李某去了。就在她走上这条路的同时,入学8个月的陕西某大学中文系学生小力囡追求爱情未成而悬梁自尽,死的前两天他刚满18岁。

1992年秋天,聪明漂亮的浙江某大学计算机系女高才生小卓,爱上了已婚的班主任,难以摆脱的痴情折磨着她,她自杀了两次。第一次服毒后被救了过来,一个月后,她义无反顾地将自己悬在了楼梯上。她死前精心打扮了自己,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因怕悬梁时露出肚皮而影响形象,她细心地把上衣和裤子缝在一起。

同年,北方某财经学院一女大学生因恋爱遭到父母干涉,选择了投水而死的结局。

1997年春天,北方某师大地理系的一名三年级女生,也是因恋爱问题走上绝路。帮助她走入黑色诱惑的是剧毒农药。

心理医生点评调查表示,81%的大学毕业生在校有过程度深浅不一的恋爱史,而成功率却不及20%。众所周知,当代的大学生有“抱大的一代”之称,他们从小缺乏锻炼。适应能力差,加上初涉社会,阅历浅,年轻气盛,好冲动。心理和生理还没有完全成熟。此时如果恋爱,不仅影响学业和前途,一旦爱途受挫,往往难以自拔。而导致悲剧的发生。而女学生比同龄男性感情更脆弱,更看重自己的第一次恋情,一旦失败,更容易出现危机。这些危机如能及时发现,给予及时干预,往往能化险为夷。故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引导她们处理好学习与恋爱的关系,及时发现她们的矛盾心理和不良情绪,防患于未然。

仰首问苍天,生死两茫茫

大学生的自杀原因很多,除对挫折的不堪忍受,对生活的消极厌世外,还有一些文化、观念上的深层原因。

小维,山东某高校地理系86级本科生,入校后一直精神抑郁,时常流露出生不如死的念头。他终于没坚持到走出大学校门,临近毕业时,选择了卧轨自杀。

张某,江西某大学机械专业本科生,身体赢弱。平时寡言少语,自卑,怕人看不起。他在毕业前夕到远离学校20多千米的铁路上卧轨自杀。他死前在日记中写道;“我在班上很想出头露面,我普通话说得好,别人不欣赏;歌唱得好,别人不想听。我只有用录音机录下留给后世了……生活太灰暗了,活着再也没有意义了。”

还有一些原因较特别的自杀现象。如1991年初,某体育学院的一个男生,因考试成绩两门不及格,面临着留级的难堪。他便手持菜刀闯入阅卷老师家中,威胁老师改分数,遭拒绝后竟将老师及其妻砍死,随后也持刀自尽。像这种与犯罪行为相关的畏罪自杀行为。虽然较少见。但也是存在的。1987年,某航空学院学生刘某,在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得不到满足时,竟杀死了一位与他毫不相干的女生,然后自杀,试图以此来证明他的不平凡。

心理医生点评很显然,小维和张某的死,是由于患了严重的精神疾病——抑郁症所致。后两者的扩大性自杀。除了他们的人格有缺陷外。还可反映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即在注重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忽略了传授怎样做人的道理,这一点应该引起重视。

当一个人徘徊于时代的十字路口时,其心理所承受的压力肯定是巨大的。其动机冲突与情境挫折无疑也是空前的。我国也正行进在传统与现代相交的十字路口上。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观念意识与精神上无疑正处于变革时代的最前端。再加上他们来自各地。打上了不同社区文化的烙印,他们心灵上所承受的文化冲突比其他的社会群体又要太得多。正当他们带着不同的烙印进入大学校门以后,新的竞争与位次的重新组合使他们中的一些人立即面临挫折情境。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动机冲突。在这种情况下,精神脆弱、情绪压抑、心理疾病、病态人格都有可能引导年轻的大学生误入“黑色的诱惑”中。现在,随着高校录取率的增高和入校生年龄的降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作为教育工作者和所有关心青年的人,都应该在把他们培养成才的同时,更注重他们自々身心健康,更关心他们中的抑郁者和遇到困难者,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

猜你喜欢

小冬某大学李某
同居男友去世, 女友能否继承遗产
为了讨还债务而绑架、扣押债务人,构成什么犯罪
乐于助人的好朋友
过去
10年被抓8次的惯偷又栽了
某大学学生用电量实验与分析
杀鸡焉用牛刀
体重问题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某大学实验综合楼为例
是“寒暄”,不是“寒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