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为的循吏

1998-07-15卢敦基

读书 1998年6期
关键词:蜀地百姓文化

卢敦基

循吏是奉公守法的官吏,说白了就是好官。司马迁先作《循吏列传》,后世因之,代有循吏传。

一个真正的好官,其受百姓钦敬的程度甚至使人羡慕。如汉武帝时的名臣倪宽,任左内史时,收税看百姓的情形而决定时间的急缓,所以许多税常常拖着。有一次,军队要出征,国家急需钱粮,而倪宽由于税收得不足,法当免职。治下百姓一听说这个消息,惟恐失去这位好父母官,不约而同一起来交粮食。大家族用牛车拉,小家庭则挑担来,前脚接着后脚,队伍如长龙,络绎不绝。最后一算,收的钱粮还以倪宽最多。当官当到这个份上,真可称绝。

《汉书》的《循吏传》起首是文翁。他是景帝、武帝时人,因为在蜀地成功发展教育事业推广大汉文化而被载入史册。当时蜀地文化水平很低,他为推广文教,不遗余力,用心良苦。他先是亲自选择小吏中较为灵敏有才的十余人,谆谆教诲,然后送到京师学习儒家经典或律令。学成后他选择好的提官,有当到郡守、刺史的。他还在成都市修造官学招生,招进的免去徭役,学得好的补为吏员。每次外出巡行,总要带读书好的同行,让大家见而羡慕。后来大家都抢着入学,有些富人还为此出赞助。于是蜀地文教大行,到京城求学的蜀人与文化之邦如齐、鲁等地来的一样多。而且后来郡国都立学校,就是遵照文翁的榜样。

但是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文翁所为仍有明显的不当之处。史书所传虽仅寥寥两百余字,但我们可以看见,他在送年轻人上京求学时,尽量减少自己官府的费用,而买了很多刀、布等当地的土特产,让他们进京后送给先生。这种送礼方式在当时是否合乎法律此处姑且不论,但是求人帮忙须送礼则符合一般人的认识。只有遵循这种一般也可说是俗界的认识,文翁后面的政绩才得以有着落。而接着文翁传后的王成,曾受皇帝明诏褒奖,但他死后就有人告他乱报统计数字以蒙奖赏,这似乎是我国第一位虚报成绩得到表彰的官员。虚报成绩的不轨行为不先出于酷吏倒先出于循吏,此间的文化意蕴颇值思量。

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黄霸是武帝、宣帝时的一大循吏,后官至丞相。他任颍川(今河南禹县)太守时,劝农桑,赡孤鳏,这些都不用细表,反正是做了极多的好事。而他治吏治民的秘诀是:依仗自己极好的记忆力,随时留心各项细微事物,借以塑造自己无所不知的形象,使人惊为神明,不敢为非作歹。如他一次派一位吏员秘密外出公干,此吏员顾忌秘密不敢住在公家的驿馆里,在大路旁吃干粮,结果带的肉被乌鸦衔走。有个到官府办事的百姓正好看见这一幕,向黄霸偶然说起。等到该吏员完事回府,黄霸就慰劳他说:“你此行辛苦了,在大路旁吃饭被乌鸦衔走了肉。”吏员大惊,所问毫厘不敢有所隐。正是由于类似的举动,坏人都不敢在颍川作案而纷纷离去,盗贼日少,境内日治。我们如果仔细揣摩一下,便可发现黄霸这种假装神明的举动不免有些可笑,而且问题还在于,这种借侦知细节来控制属下的无意举动,如果再往前发展一步,当会成为有意的特务行为,结果就不是好玩而是恐怖了。

在此细析循吏的种种可议之行,不在于如文章写手一般处处作翻案文章,而是指明人在向上的努力道路上,总是伴随着种种的造作甚至矫饰,也总得顺应人世间至俗的一般倾向。光辉目的的达到常常得用见不得人的一些小手段,而做好人的诱惑常常诱惑人本身去犯一些好人不能犯的错误。这恐怕是人性的本质使然,你无可隐避也无能为力。

猜你喜欢

蜀地百姓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蜀地房屋花样多
无所不为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谁远谁近?
百姓看家“风”
民国时期蜀地孟学概论
百姓腰包更鼓了
宋祁入蜀路线考述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