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献给6500万青年打工者

1997-08-20本刊编辑部/吴明执笔

中国青年 1997年2期
关键词:吴明人为民工

本刊编辑部/吴明执笔

我们

可能是昨天,又好像是很久以前,父母的眼里含着泪,对我们说:“路上小心。”我们就告别了家乡,到外面闯荡。

我们去打工。

为了不让父亲的背再驼下去,为了不让母亲的脸总是布满愁云,为了让弟弟和妹妹能继续上学,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去打工。

陌生的城市静静地接受了我们,在没有人注意的角落,我们开始生活。我们不怕吃苦,不怕脏,风里雨里也不停地走着、跑着、干着。冷了,热了,我们不喊,好像没有资格;渴了,饿了,我们忍着,干完活再说。

离家的路太长,想家的时候太多。天上的星星没有家乡多,稀稀落落几颗,就让我们感到了寂寞。不过我们顾不上这些,明天的工作紧挨着今天的工作,只有在沉沉的梦里,才见到父母。天很快亮了,伙伴说:“走啦,走啦。”就这样,一天又开始了。我们去打工。

到邮局去是最愉快的,把挣来的钱寄回远远的家乡,这时我们就听到了父母的笑,我们就有了一点骄傲。

接着,我们去打工。

他们

在不经意问,那些年轻的农民已成为我们周围自然的风景。我们走出家门,在所有经过和停留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他们,看到他们在劳作,在匆匆赶路。他们不惜汗水的辛勤,他们不避艰苦的韧性,终于让城市里的人看到了自己的懒惰,看到了自己的狭隘。但是,城市文明的优越并没有使我们主动侧身听一听他们的交谈,我们不知道他们的渴望,他们的抱怨,只有在春节前后电视中看到他们在火车站的镜头时,我们也只是说一声:“看,这么多民工。”

真的,这么多民工。想一想,6500万青年农民,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不约而同之中,他们走上了一样的路,这是一条没有人号召,没有人指引,也没有人为他们承诺什么的路。那有着高楼大厦的城市调动着他们心中的幻想和希望,他们带上最简单的行李,一步步从四面八方到这里来谋生,来学习,或者明确地说,来奋斗!

绝对是一种艰苦的奋斗。没有人为他们保障什么,他们一旦进入城市,便低下头默默地工作。看着他们,好像冬天的风不冷,夏天的太阳不晒,他们毫不犹豫地接过我们避之不及的苦活脏活。为了什么?挣钱呗。他们说不出动听的话,描绘不出自己的理想,但其实他们有着最为现实的希望。他们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亲人的生活。

不管有意无意,6500万年轻的农民告别了家乡,在城市中谋生、创业,这是多么壮观的奋斗景象。6500万,这是一代人,一代人的命运在奋斗中改变着。这么多年了,我们是不是还可以经常看到如此浩大的跋涉与如此实在的奋斗?

我们

城市在我们的手里不断变化。我们也在变化。

说不清别人怎么看我们,我们得到过温暖,也尝受过冷漠。但我们不在乎,什么样的苦我们都能吃。

看着城市里衣着鲜亮的孩子们,我们会想起自己的过去,会想起我们的家。我们回去以后,家乡还和过去一样吗?

干了多少活,流了多少汗,我们没有记住。昨天和明天的辛苦不算什么,为了父母,也为了我们的后代。

我们去打工。

(吴明执笔)

猜你喜欢

吴明人为民工
山高人为峰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農民工
第一次独自睡觉
源正泉自清 山高人为峰
谁更老实?
男子赠女友汽车, 分手要收回不合法
没有父母的吴明并不『孤独』
浅析“新闻民工”现象
指鹿为马
山高人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