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本质主义

1995-07-15李银河

读书 1995年8期
关键词:阳刚女权主义主义

李银河

性别问题上的本质主义(essentialism)是一种把两性及其特征截然两分的观点,它把女性特征归纳为肉体的、非理性的、温柔的、母性的、依赖的、感情型的、主观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把男性特征归纳为精神的、理性的、勇猛的、富于攻击性的、独立的、理智型的、客观的、擅长抽象分析思辨的;并且认为,这些两分的性别特征是与生俱来的。

本质主义性别观念在中国有一些深入人心、脍炙人口的说法,如:男强女弱,男阳刚女阴柔,男主外女主内等等。面对性别问题上的本质主义观念,有这样几种态度,这几种态度成为性别主义(sexism)和几种女权主义(feminism)流派的思想基础。其一是赋予阳刚较高的价值;其二是赋予阴柔较高的价值;其三是赋予阳刚和阴柔同样的价值;其四是反本质主义的立场。前三种观念虽然差异很大,有的甚至完全对立,但三者都没有摆脱本质主义的范畴。

“三从四德”肯定属于褒阳刚贬阴柔的一类。它要求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个“从”字就定了高低。如果说前两“从”还不算太离谱,“从子”就完全没道理了——从经验阅历到体力智力,母亲都会强过儿子(至少在儿子小的时候),“从”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因为儿子是男的。这是一种相当霸道的性别主义。

性别主义走到另一个极端是另一种性别主义:男性霸权改为女性霸权。不仅是西方女权主义者,中国人似乎对此也早有警惕——《镜花缘里的女人国,男主角被人强行裹脚,情节真是又生动,又有预见性。西方激进女权主义思潮贬阳刚褒阴柔,倒也讲出不少的道理来。比如说女性天生接近自然,而男人总是把自然当仇敌,要征服自然,攫取自然,结果是破坏自然,毁掉环境,弄得地球上森林消失,空气污染,水源浑浊。从这种观点发展出一个不小的女权主义流派,叫生态女权主义(ecofeminism)。

在西方学界,有关自然(nature)与文化(culture)的论争十分热闹。在这种讨论中,前者一般同女性连在一起,后者同男性连在一起。这些观点里不乏真知灼见,例如,关于男权主义发展观所看重的GNP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财富和福利增加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用GNP来衡量进步与发展是无用的。GNP度量所有货币经济中的产品和服务。其中许多产品和服务不是给人带来利益的,而是对做错了多少事的度量;在犯罪、污染等问题上增花的钱、在官僚机构上增花的钱全都计入了GNP。一个最好的例子是:有一家工厂,它的产品计入产值;在生产时它将废水排入河流,污染了河流,因此又要建一家处理污水的工厂,它的产品(净水)也计入产值。从GNP看,生产达到双倍的发展;从实际看,不是这样。生态女权主义将这种“不好的发展”(maldevelopment)归咎于男权主义的发展观;赞成与生产连在一起的发展,反对与破坏连在一起的发展。

总之,这种观点就是把许多一向被视为女性特征的品质,如爱和平、爱自然、重感情等等,当作更优异的品质;把这些优异的品质当作女性的特征。在我看来,这句话的前半截没什么错,而且颇具启发性——人们过去一向把发展、进步、战争这类事情看作天经地义,是循着某种不可避免的规律,而这种女权主义观点却使人们重新考虑另外的可能性;但是,这句话的后半截却显得缺乏证据:不能证明这些优异的品质都是或仅仅是女性的特征。这就是激进女权主义被批评为本质主义的一个原因。

提到女性“重感情、重人际关系”,这是男女平等问题中最引人深思的一件事情。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被不少人说成是女性视角,因为女主角陈清扬自由奔放,绝不以男人之意为意,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达到对男人颐指气使的程度。可即使如此,被王二打了两下之后,她却忽然有了种“春藤绕树、小鸟依人”的感觉。王小波对女性心理的描述在这里显得入木三分——再强悍的女人也有想被男人征服的隐秘欲望。这是不是与生俱来的女性特征呢?

我最近做一项有关妇女的研究,访问的女性中就有人深深意识到男女平等的要求与这种女性气质之间所包含的矛盾冲突和困惑,她说:“女性常常被感情所困。女性对男性的依赖究竟是源自本性的东西,还是社会加给她的?是应该改变的,还是应该保留的?女性在社会中在经济上都可以很独立,但在心理上却希望依靠男性,崇拜他。在男女关系中,双方都从心底不接受平等的朋友关系,女性比男性更不愿接受。女性好像在心理上有这个需求。就因为这个,女性感情脆弱,很容易受伤害。”

这位敏感而善于思考的女性提出了两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第一,女性是否有依赖男性的本性?她们是否比男性更重感情、更重人际关系?这是一个关于事实的问题;第二,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是一个伦理问题。从她的话语中,我感到,她已经把女性希望依赖男性或说臣服于男性当作了一个先验的事实。可正是这种说法本身存在着极大的疑点。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本质主义的观念,没有实验的证据可以证明,女性更愿意依赖男性或比男性更重感情;毋宁说,人类中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重感情;但是前者不一定是女人,后者亦不一定是男人。换言之,有些男人是重感情的,也有些女人是不重感情的。把重感情当作女性整体的特征是错误的;而把它当成是天生如此更是本质主义的。于是,她的第二个问题就不再是女性重感情到底是优点还是缺点,而是无论什么人重感情到底是优点还是缺点。我想,这个关于某种性格特征是好是坏的问题纯属伦理范畴,并没有一个是与非的绝对标准。

中国的传统性别观念与西方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在于,西方人往往把男女两性的关系视为斗争的关系,而中国人则长期以来把男女关系视为协调互补的关系。阴阳调和、阴阳互补这些观念一直深入人心。“男主外女主内”并不一定意味着特别贬低“主内”的价值;太极图一黑一白一阴一阳从图形上看也是完全对称的,没有一半面积大一半面积小。甚至还有道家“柔弱胜刚强”的道理。记得在美国留学时,有一次我开了一门介绍中国文化的课,讲到“大海之所以能容百川,就是因为前者把自己摆在比后者低的位置上”,“无为而无不为”等思想时,学生们简直对这种想法入了迷,觉得它又神秘又智慧。显然,这不是西方人所习惯的思维方式。中国人信奉的阴阳调和互补观念,使得中国女性在反对男性霸权、争得男女平等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比西方人要小一些;但是,这并不能使中国人摆脱本质主义的立场,即把某些特征归为“男性本质”;把另一些特征归为“女性气质”;而且认为这些气质的形成都是天生的。

在性别问题上,我最赞赏后现代女权主义的非本质主义观点,这种观点强调男女这两种性别特征的非自然化和非稳定化,认为每个男性个体和每个女性个体都是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它反对西方哲学中将一切作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因此它要做的不是把这个男女对立的二元结构从男尊女卑颠倒成女尊男卑,而是彻底把这个结构推翻,建造一个两性特质的多元的、包含一系列间色的色谱体系。这种观点虽然听上去离现实最远也最难懂,但它无疑具有极大的魅力。正像后现代主义在许多其他问题上的分析一样——例如在性压抑的问题上,它既不站在压抑的一方,也不站在反压抑的一方,而是揭示出对立的两方都在同一个话语体系的权力结构之中(福柯)——后现代女权主义以其反本质主义的立场,超脱于以往的一切论争之上,为理解性别问题开启了一个新天地。

猜你喜欢

阳刚女权主义主义
一个人比往常更早醒来
觉醒
新经典主义
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探究
韦氏词典年度最热词:女权主义
都是主义
“硬汉子”和“弱妹子”更易得癌
AnAnalysisofFeminisminJaneEyre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