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风卷神州

1995-03-31潘存根

清明 1995年4期
关键词:新桥不锈钢

潘存根

千百万年前,这里曾是沧海,潮涨潮落,几度冲积,终于留下了这块土地。

地平线代替了海岸线。

村落代替了浪花。

炊烟代替了风帆。

多少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儿女有着海的深沉、海的博大、海的气概、海的雄伟。

是的,新桥镇,这块神奇的土地,你的儿女居然创造了似海一般富有的神话。

这不是神话,提起新桥镇,谁都会为之神往。这个镇自1985年成为苏北第一个工业亿元镇之后,1994年社会总产值超过了1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3.8亿元,居苏北众多乡镇之首。全镇3.1万人口,人均收入超过了2600元。继1988年获扬州市第一个文明镇后,1990年又被江苏省政府命名为文明镇,在苏北地区首开记录,还作为江苏省的唯一代表光荣地参加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并作了典型介绍。

有人称这里为小上海,有人称这里为小深圳。对此,中共靖江市委常委、镇党委书记周中贵非常自豪地对笔者说;新桥人民用辛勤的双手,谱写了新桥新的篇章。

何处西南待好风

新桥镇位于靖江西南角,濒临长江。解放前,这里的江堤经常决口,猛兽般的洪水吞噬了大片的民房和庄稼。新桥人为了生活下去,有的卖儿卖女,有的四处乞讨。解放后,新桥人民厮守在这块土地上,顶着星星出门,戴着明月回家,锄头瘦了,扁担弯了,人的腰肢也细了,土地并没有长出金娃娃。新桥人依然很穷,穷得远近闻名。

“班骓只系东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进取心极强的新桥人民一次又一次地走上江堤,面对长江,遥望苏南,苦苦思索,为什么一江之隔的苏南富起来了,靖江部分地区也富起来了,新桥入不缺胳膊少腿,也没有比人家少吃苦,少流汗,为什么还是这么穷呢?

新桥人终于明白,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人家办起了工业,自己还在靠天靠地吃饭。

于是,新桥人萌发了办工业的愿望。

新桥地区的第一家企业是县属集体企业中心站。企业靠生产缝纫机脚获得一点薄利,用来支持新桥地区的农业生产。

这是一个奇迹般的发现。这个发现对新桥地区的工业来说,不亚于当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六十年代末,已参予中心站领导层决策的周中贵外出考察市场时发现,不锈钢产品走俏市场,而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于是,一个大胆的设想跃上了他的心头:上马不锈钢产品。这一设想,如同一片朝霞,照亮了新桥光明的前程。在中心站试制车间里,周中贵等人日日夜夜忙碌着。他们砌起了炉堂,买回了焦碳和不锈钢原料。一切准备就绪,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们终于点燃了炉火。烈火熊熊,照亮了新桥半片天空。炉堂里的不锈钢原料渐渐变红,炉堂四周的人们的眼睛也渐渐布上了血丝。红眼对红炉,欢心地等,焦急地等,失望地等,一天又一天……

成功蕴育在失败之中。他们每失败一次,总结一次教训,改革一次工艺,终于浇出了不锈钢阀门半成品,卖给了地方阀门厂,初步尝到了生产不锈钢产品的甜头。

新桥农具厂从中心站的炉火中看到了光明,他们跃跃欲试上马不锈钢产品。周中贵派出专门技术人员给予指导。不锈钢产品给这家仅有几问茅草棚的小工厂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之迅速发展为靖江化工机泵阀门总厂,成为新桥镇工业的支柱。

当时任新桥五金排笔厂厂长的郑志芳,眼看着中心站的炉火,心中也燃起了一团烈焰,他和他的伙伴们土法上马,浇铸不锈钢产品。他们用了30多天时间,耗去6吨焦碳,熔化了14炉钢水,浇出了4只不锈钢阀门,正品率达28.6%,郑志芳的心中充满了喜悦。

就在此时,公社领导找郑志芳来了。他们收到了6封人民来信,反映郑志芳浪费时间,浪费人力,浪费资金,烧掉了6吨焦碳,生产了4只没有用的阀门,他们严肃地批评了郑志芳,要他立即下马不锈钢产品。郑志芳根本不理这一套,他认为吃准了的事,就是要干,而且要干好。他依然回到了小锅炉旁,和工人们一起日夜苦干,又一鼓作气地浇涛了6只正品不锈钢阀门,连同以前生产的4只共10只,全部卖给了靖江葡萄糖厂,获取了近5000元的利润。从此,靖江机械厂在这里诞生,名扬大江南北。

孝化村是新桥地区最穷的一个村。村干部们为组织大家生产自救,村里先后办起了窑厂、豆腐坊、别针加工厂。未料到“小荷才露尖尖角”,那场史无前例的政治风暴来临了。农民搞副业、办工厂被说成是搞资本主义。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一片口号声中,支部书记王秀武“耳聋不怕雷”,他不但不割尾巴,反而上马不锈钢浇铸产品。上面的工作组来检查时,他们就关门,工作组一走就重操旧业。王秀武风趣地说,我们搞的是“地下工厂”。资本主义的尾巴非但没被割掉,“地下工厂”在新桥的土地上却越来越多。不锈钢产品爱上了新桥这块土地,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也爱上了不锈钢产品。然而,就在当时,浩劫的风暴阻碍着企业的发展,落后的科技文化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好风何时来?“地下工厂”在盼望着,泥腿子工人在盼望着昨夜风开露井桃

古人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新桥人民来说,真好比是旱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新桥土地上不锈钢产品的星星之火,迅速燃成了燎原烈火。“镇办抓骨干,村办抓扩散,组户一齐上”。新桥人民把发展不锈钢泵阀产品作为自己的拳头产品,以长江出三峡奔东海的气势在全镇推开。然而,产品上不了档次,企业上不了规模。这真急坏了新桥人。

新桥不锈钢工业的播种人周中贵不辞劳苦地一次又一次地奔上海、赴沈阳,参观一些大企业。他边参观边思考,与人家比,总觉得自己缺点什么东西,缺什么呢?

他终于找到了答案。人家厂里有工程师一类的科技人员,而我们的企业只有师傅;人家的师傅受过专门技术培训,而我们的师傅是从庄稼地里走来的泥腿子。我们的企业要发展,一定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请科技人员来厂指导工作,这是他们的最初做法。周中贵所在的企业先后从北京、沈阳、上海、苏州等地请来了一批专家和技术人员,周中贵待他们如贵宾,从来往接送到食宿,他都亲自安排。若是哪位专家热得出汗了,他亲自端来洗脸水,递上毛巾。如果哪位技术人员生病了,他也陪着去医院。北方来的与南方来的客人口味不一样,他安排厨师精心调理,尽量满足客人的爱好。这些专家技术人员见周中贵和工人们对他们如此敬重,个个打心眼里感动,尽心尽力地工作着。企业有了这批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产品的质量、数量、效益很快得到提高。

新桥地区的其他厂长见周中贵和他的企业如此这般,便纷纷效仿:走出自己的厂门,外出请专家。

在新桥至今还流传着一段“专车接送专家”的轶事。有一家企业的厂长,请来了一位外地工程师来厂指导生产。他把这位师傅安排在靖江城里,每天清早蹬自行车去接他,晚上又用自行车送他回县城,来回50多公里,

天天用“专车”接送,一直坚持了6个月。就是这位工程师教会他们操作可控硅中频炉,使企业产生了新的飞跃。

请来的毕竟是客人。怎样才能使这些专家和技术人员与企业长期挂钩呢?聪明的新桥人又将“请”改为“聘请”。这样。专家和技术人员也打消了临时观念。企业也有了相对稳定的技术人员了入伍,现在镇聘请的外地专家技术人员就328人。

企业的不断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也不断提高。面对变化了的新形势,新桥人又在探索着将“客人”变为“主人”新的路数。

周中贵所在的企业率先与上海机电产品设计院、上海渔业机械研究所联营。联合体建成以后,企业有了科技“大脑”,科技成了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万元净产值综合能耗、全员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税率、人均创税等很快在全省同行中占据领先地位。

化工机泵阀门总厂与上海交大创立了全国第一家厂校联合体,产品合格率由50%一下子提高到78%,如今又上升到84%。

孝化村电力机械厂厂长杨祥生,曾获全国“星火计划带头人”的桂冠。八十年初期,他清醒地意识到,电力产品在我国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是,没有现代化技术企业难以展翅。他亲自出征,四处联系,争取跟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组成联合体,一次又一次地登门拜访求教,感动了专家教授。于是,全国第一家村办企业与高等院校挂钩企业一“北方交通大学科技开发公司靖江电力机械厂”终于诞生在扬子江畔。

在新桥的土地上,镇村企业与高校、科研所和大企业集团挂钩的多种联合体,与日俱增。每一企业都有一座“靠山”,有的企业有好几座“靠山”。目前已结成的亲家达142家。

新桥的乡镇企业,虽为农民所办,但其科技阵容却是全国第一流的。新桥人借助先进的管理和科技的力量,武装了乡镇企业这支“农民军”,使他们迅速成为市场经济中一支特别能作战的队伍。

新桥人为回报他们的“财神爷”,许多企业都拥有装饰豪华的“高工楼”、“技师楼”,为一些高级知识分子配备车辆、活动经费,对有科技开发成果的给予奖励。

这些科技人员并没有忘记新桥人民对他们寄予的厚望,不断把他们的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先进的科学技术催开了新桥盛开的工业之花。

1981年早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的贺电,越过千山万水,飞到了位于扬子江畔的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化工机泵阀门总厂。这个厂自行设计生产的F泵运用于我国1980年运载火箭的发射,一举获得了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来电向全厂广大干部职工表示祝贺并授予嘉奖令。

长风破浪会有时

五十年代初的一个早晨,在新桥农村一个普通农户家庭里,一位小男孩和以往一样背完一段课文后,便去拿碗筷吃早饭。他揭开锅盖一看,锅里和往常不同,只有一只鸡蛋,没有稀饭。他心里明白,家中又断炊了,这只鸡蛋是母亲给他准备的早餐。他懂事地轻轻地合上锅盖,悄悄地背上书包走出门外。他母亲追上来了,把鸡蛋塞进儿子的书包里。她仅是含着泪整了整儿子的衣衫,什么也没说。他回眸望了望母亲,默默地向学校走去。到了学校里,他一次又一次地把鸡蛋掏出来,又一次次地塞进书包,就是舍不得吃。坐在他身旁的一位小孩见了鸡蛋便说:“我肚子饿,把这只鸡蛋卖给我吃好吗?”他点了点头。于是,他用鸡蛋换来2分钱,又用这2分钱买了支铅笔。这位卖鸡蛋的小孩便是周中贵。他小时候读书很用功,成绩也很好,只是因为穷,不得不中途辍学。

几十个春秋过去了,周中贵没有忘记儿时的往事。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多读点书,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应该尽快构筑自己的“育才工程”。培养自己的“接力部队”。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腾飞靠的是这一根本,新桥经济的腾飞,也应该紧紧依靠和抓住这一根本。他在中心站工作期间,为了攻克不锈钢产品中一些新的难题,他毅然派了6个高中毕业的庄稼汉子,北上沈阳学习不锈钢产品的生产技术,这也许就是新桥人的科技意识的萌芽。为了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1984年,他们请东南大学在新桥镇办了学制为2年的两个大专班,学员有96人。

在大专班上,教授和讲师们常常发现班里多了位面孔不太熟悉的学员,他听得很认真,记得也很仔细。他正是周中贵。周中贵酷爱读书,少时家境贫穷,使他失去读书的好机会,现在镇里办起了大专班,大学搬到了家门口,怎么能放弃这一学习的机会呢。他一有时间,就钻进教室吸收知识的营养,使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尽快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他担任镇党委书记后,沿着前任陈勋、丁解民、徐子明开拓的人才培养之路,进一步拓宽了多层次培育人才的渠道,加大了教育投资。1991年,镇里与江苏工学院签订了10年代培合同,镇里每年输送50人去学校接受培训。现在镇里有自己培育的各类专业人员500多名,有320人获得了大专以上的学历。有273人获得了技术职称。镇里还加强了职业教育,每年用于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经费占镇财政收入的20%。这些人才在新桥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88年以来,新桥镇开发了近百个新产品,其中有将近一半是自己培养的人才研制出来的。

电力机械厂职工技校的5名学员,在专家的指点下,运用高铬钼抗磨合金钢等材料,开发生产出节能渣浆泵,工厂因此被能源部列为定点生产单位,1992年创利720万元。

首届镇办大专班学员朱保华,开发了印染机等3种规格的新型机械制品,年创利200万元。食品机械厂技术科长肖荣华,经过上海机械学院培训后。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数百次反复试制,成功地开发了粒粒橙汁成套设备和封口机,万能粉碎机等高技术含量产品。

近几年来,在这些受训人员中,有35位年轻人走了领导岗位。

新桥的供销人员形成了一支具有知识化、技术化的庞大队伍。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受过科技的训练,成为多功能的人才。这支1500多人的队伍,每年都分期分批参加3—4次培训班,由生产、技术、核算、司法等部门的同志讲解有关业务知识。这样,他们在担任供销员的同时,又是市场信息员,企业人才引进的联络员,设备安装调试的技术员,新品开发的调研员,会算、会赚的核算员。这批神通广大的供销员,被新桥人看作是最宝贵的财富。近3年来,这支队伍中有40多名优秀分子入了党,有20多人被提拔为企业的正副厂长。

科技托起了新桥镇。在不锈钢产品构筑的金字塔上,新桥人民不仅拽住了“科技女神”,更重要的是托起了“希望工程”。

新桥镇注意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幼儿教育抓起。近几年来,镇里每年用于教育方面的投资都在120万元左右。镇里每个村都盖起了教学大楼,建起了幼儿园。镇政府还设立了

教育基金,奖励教学成绩优良的师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新桥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往日不见的“海”终于复活了,出现了百鸥翔集、百舸争流的欣欣向荣的一派大好景象。历经艰难坎坷的新桥人,在镇党委和镇政府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赢得了苏北农村第一镇的美誉。

清风吹空月舒波

没有到地新桥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个“不锈钢之乡”,便也知道这是新桥镇。到过新桥的人,又会为新桥的美丽景色所陶醉。当人们进入新桥镇时,便可以看到,宽阔的公路向远处延伸,路两旁是一幢幢新建的厂房、商店、机关、学校、住宅楼,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楼房前,翩翩柳丝泛绿,簇簇鲜花含笑。每座建筑群都有假山怪石,细流瀑布,花木葱茏,生机盎然。这里的集镇建设,既有北方的宏伟壮观,又有姑苏的小巧玲珑。这里的花木,越年飘香,四季常青。花木与建筑相映衬,和谐得体,浑然天成。远来的客人,怎能不为眼前的景色所倾倒?如果参观这里的工厂,每座工厂都是一座花园,都是一首诗,一幅画,都是一座新桥人民智慧的展览馆。

还是去新桥的农村看看吧!腾飞了的镇村工业,腰大气粗,又为农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全镇每年农业投入都在150万元左右。这是一笔惊人的数目,从这个数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桥镇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也可看出这个镇自身拥有的财力。思绪清晰的新桥镇的当家人,他们带领全镇人民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工的道路,科技在他们心中,好比一轮十五的圆月,舒散着清辉,科学种田在他们心中也形成了共识。党委书记周中贵亲自率先做出样板,在丁家村建立了一块由他执掌教鞭的丰产田。从土壤的改良到种子的筛选,从大田的平整到沟渠的绿化,周中贵的身教大于言教,他的丰产田里长出的不仅是粮食,而且是科学种田者的宝贵经验。

新桥镇由于农业实行了机械化、科学化,他们的粮棉产量几乎每年都在扬州地区名列前茅,连年受到省、市、县的嘉奖,又成了苏北地区的农业状元。

新柏村曾是出了名的穷村。曾九华担任村支部书记后,带领全体村民干的第一件事便是实现土地方整化、农田林网化、种田科学化。经过几个冬春的艰苦奋战,初步实现了这一愿望。从此,这个村的粮棉生产跃居全镇领先地位。近几年来,到这里参观访问的人络绎不绝。

新桥人民搞副业同样是专家里手,仍然依靠“科学”这个财神爷,源源不地创造物质财富。全镇出现了猪羊、鸡鸭、鱼蚌、蟹鳖、花木等多种经营、科学养殖的新格局。全镇人均副业收入近千元,有的专业大户已超过了5万元。

宽阔的公路像一根根丝带一样将所有的村庄串珍珠似地联在一起,农田像玉佩一样使你击节咏叹。已初步实现农村住房楼房化的新桥人民所拥有的一幢幢美丽的农家小楼,在花木的掩映中好似仙阁琼台一般。祖祖辈辈的对明天的憧憬,不再是海市蜃楼,而是美好的现实。八十年代中期,新桥镇建立苏北第一家镇办自来水厂,使农民告别了肩挑水桶的日子。

新桥镇党委和镇政府的领导班子,是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是一群矢志改革的弄潮儿。他们在狠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注重抓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开展各种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通过创五好家庭、双文明户、评选各种类型的文明标兵等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建设文明镇。

新桥人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镇里有剧院、图书馆、卡拉OK厅、舞厅。跳舞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每逢周末,在舞厅彩灯旋转下,青年们不仅跳慢三步,快三步,还跳华尔兹、伦巴,探戈。丰富多彩的文娱生活激发着小镇上的人们缔造着新的明天的热情。

一个小镇,一个原先十分贫穷的苏北小镇,一个在中国版图上并不醒目的农村小镇,在中国辽阔的国土上。不知有多少这样的小镇,简直繁如星海,但这个镇在扬子江北岸、苏北平原的最南端,像一颗熠熠生辉的新星冉冉升起了,这是苏北的骄傲,这是中国的自豪。笔者深信,随着改革向纵深开拓、发展,苏北将有更多的乡村,中国将有更多的乡村,和新桥镇一样,组合成中国星光灿烂的星空。

沧海桑田,不再是大自然的恩赐和造化。新桥人,他们进行着的这场史无前例的改革,不正像大海的浪涛,给我们冲积出一个充满希望和信心的“大平原”吗!历史,在新桥镇正翻开新的一页。

新桥人并不满足于过去的成就,而是构思着下一个高难度的跨跃。继1992年6000万元的技改投入后,93年、94年又分别追加8000万元,使不锈钢这个“摇钱树”不断注入科技的神水。新桥人民满怀信心地要在95年实现工业产值过18亿,销售到帐10亿,利税达1.3亿。八五期末,新桥人民力争创造50亿至60亿的工业产值,把新桥镇建设成为让世人瞩目的工业镇。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在改革的春天里,新桥人民一定会再展雄风,高歌未来!

一九九五年四月于靖江墨香阁

猜你喜欢

新桥不锈钢
长江口新桥水道潮汐不对称性研究
汽车车身无损修复技术应用分析
浅析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轨道交通建设
80t不锈钢GOR底吹转炉工艺设备改造
你知道不锈钢中“304”的含义吗
不锈钢微钻削的切屑形成与仿真分析
再别新桥
FV520(B)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断裂性能
关于不锈钢厚壁管的焊接
新桥水库溢流坝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