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恨鱼多刺

1990-12-30白忠懋

祝您健康 1990年6期
关键词:鳊鱼刀鱼鲥鱼

白忠懋

上海老作家郑逸梅先生口中之齿所刺无几,因而风趣地自嘲为无“齿”之徒,这对吃鱼不利,无怪乎他在《食品谈》中说:“我恐骨鲠,也舍鱼食肉。”牙齿齐全者很难体会少齿者食直时的畏惧之心。要知食鱼时要辩刺,全靠舌与齿。鱼肉入口,门齿会在咬啮时阻挡鱼刺通过:如果齿少,势必增加“漏网”的机会。郑逸梅先生在同一篇文章中说到沈寐叟,此人生平不食童,寿石工榜其书,室为“不食鱼斋”。郑文中没说明他为何不食鱼,有可能生采与鱼无缘,也有可能是畏鱼多刺。而已故儿童文学家包蕾的不食鱼,则完全是由于“装了假牙,万一鱼骨头卡在假牙中,那滋味才不好受”的缘故。

通常,齿奎者仓鱼时是不太在意鱼是多刺还是少刺的——对多刺的刀鱼与少刺的带鱼一视同仁。可是人到老年后,戴上了假牙,必然会以审慎的眼光去选择鱼种,如费孝通先生便是。他在《乡情脉脉话酒肴》一文中写道:“鳗鱼我是吃过,也喜欢吃的,主要是因为它肉质细嫩富含脂肪,而且没有细骨。对我这样满口假牙、习于吞食的人,不致有刺喉之患。”戴上满口假牙者,“天花板”被遮,便为鱼刺进入喉间大开方便之门。有一次,我吃鳊鱼,因为戴着半口假牙,不慎让脊背中的细刺戳在喉间。我用“饭团吞咽”法,数次,无效,这才求助于医生,得以脱离苦海。为此,我发誓永不食鱼。可事隔数月,见清蒸鳊鱼端上桌采,阵阵鱼香使我无法信守誓言了——我的筷子不由自主地伸向这个“欢喜冤家”。虽说我边吃边嘱咐自己“火烛小心”,却不料再次陷入困境:又让自己尝到了“骨鲠在喉”的滋味!于是,又得请医生使用起他的长钳。痛定之余,使我想起了一位在瑞士日内瓦工作过的同胞,他每次经过饭馆,看到门口写着醒目大字——“莱蒙湖鱼”,就顾不得自己不吃鱼的誓言,忘了被鱼骨卡过几次的苦楚,一狠心,终于走进了饭馆。由此可见,“永不食鱼”这样的誓言常常是一张兑现不了的支票,非独我也。

刀鱼多刺,采人陶谷在《清异录》、中戏称其为“骨鲠卿”。我知道刀鱼为长江著名的“三鲜”之一,但我是急性子,不耐烦多咀嚼,所以往往对它“敬谢不敏”。鲥鱼也多刺,古时有位文人叫刘渊(见清人编的《笑筻录》),迂阔好怪,他说过:“吾平生无所恨,所恨五事耳:第一鲥鱼多骨,第二金桔太酸,第三莼菜性冷,第四海棠无香,第五曾子固不能作诗。”“鲥鱼多骨”被列入第一位,可见其恨之深。有趣的是,台湾七作家张爱玲在谈到人生恨事时例举了四件,其中有一件也是“鲥鱼多骨”。话叉得说回来,多刺才能慢慢品味,如若少刺,像吃鲨鱼块似的大口吃采,岂能吃出其中美味!

我羡煞家中的花猫,它饥饿时视岔中的鱼骨为佳肴,吃进嘴里,咀嚼几下,“格崩”声中便吞咽了下去,多么轻松!那么的一帆风顺!真是生采就是吃鱼骨的“大师”。人云,猫从不被骨鲠,其实不然,因为我见过它鲠时的窘相:作强烈的呕吐状,调动喉问所有肌肉,痉挛着,抽搐着,如此挣扎再三,才摆脱困境。可人与猫不同,人缺乏那种神奇的功能,所以还是小心为妙。

鱼为人间佳肴,为了偶而一次或两次骨鲠而永不食鱼,这是大可不必的。鱼刺并不可畏,可畏者吃鱼时的谈笑风生以及狼吞虎咽。一旦被鲠,记住不能随便用饭咽,因为这通常无效,还有刺穿食管之险;若以醋化,可能有咽喉粘膜烧伤之虞;当然更不要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的方法:“用活泥鳅,线牢缚其头,以尾先入喉中,牵拽出之。”试想,万一不得法,活泥鳅钻入气管,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怎么办?美国内诊镜权威医师杰克逊有一句话值得我们考虑:“异物从口进入,就应该用内诊镜从口腔将它取出。”看来,最妥当的办法还是去找医生。

猜你喜欢

鳊鱼刀鱼鲥鱼
鲥鱼之美
鲥鱼之美
缅甸鲥鱼繁殖生物学调查
“被利用”未必是件坏事
首批“家养”刀鱼最快2018年春季可上市
七月鳊鱼渔事
长江刀鱼价格疯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