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才能一心多用

1988-08-23黄倚平

中国青年 1988年5期
关键词:右半球做操中枢

黄倚平

每逢我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面前忙得团团转的时候,常恨不能长出三头六臂或是用分身术来加以应付。这当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如果我们能一心多用的话,那我们就能同时做几件不同的事情了。

怎样才能一心多用呢?让我们先从语言中枢由右脑消失的现象谈起。一般成年人的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上,右半球则没有,而年幼的孩子大脑左右两个半球都有语言中枢的地盘,但在10岁以后,右半球则逐渐丧失了这一能力。语言中枢为什么会从右脑消失了呢?这是因为大多数人在长期的生活中习惯用右手操作,忽视了左手的活动,致使大脑右半球本来具有的某些生理功能(如语言能力)在“废用性过程”中慢慢丧失。不仅如此,人到了40岁,进入了衰老期以后,还常常是左眼和左耳先出现诸如老花远视,听力下降的现象。这些衰变之所以先发生在人体左半身的器官上,也跟人们平时惯用右肢操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人们开始重视如何使大脑左右两个半球都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即加强左肢的运动。人们发现,在左撇子中,有不少人的语言中枢在大脑的右半球上。于是有关学者,针对大部分人习惯用右手工作,使大脑左半球负担过重引起记忆力衰退的现象,创造了一种增强记忆力的左手操。经常做这种左半身的单侧操,可减轻大脑左半球的疲劳,加强右半球的协调作用。并且,经常运动左肢,还能促进与所相关的大脑右半球功能的活跃和健全,也能推迟人体左半身器官的老化。国内有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前半生的50年是左撇子,后半生改为右撇子。结果发生了奇迹:本来右耳经常嗡嗡作响,右眼有点白内障,都在不知不觉中消声匿迹,不仅耳聪目明,还思路敏捷。

然而单侧操,不论是左手操还是右手操,虽然都可因人而异地起到健身益智的作用,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脑在工作时“一心二用”的使用问题。单侧操的活动特点都是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身体一侧的活动,或左侧,或右侧。那么,人们是否可以在既做左手操的同时又做右手操呢?我们平时做操都是双手以同一姿势向同一方向运动,如果在做操时,有意识地用左右手朝不同方向以不同的姿势做,这就是别具一格的“不对称操”。它的要旨是训练人们在同一个时间里,不但用双手,也用双脚、双腿、躯干和头完成各种动作。如两臂侧平举,一臂作顺时针方向转动,另一臂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右臂前伸划圈,左臂一上一下划线等等。研究和实践并极力推广这种“不对称操”的苏联医学专家发现,只要能熟练地进行不对称操的活动,就使人能学会“一心多用”,还培养了人同时接受各种信息的能力,并且反应迅速。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人具备了一心二用甚至多用的工作能力。例如财会人员,左手飞快地拨动算盘,右手沙沙地抄写数码;有的脑力工作者,能一边翻阅期刊杂志,一边听英语录音,还一边想着要做的第三件事。这些,都是经过较长时间的锻炼而逐渐形成习惯的。

有趣的是,人类的祖先曾具有“多路”应变能力,他们的所有感觉器官能同时对周围环境作出各种反应。只是后来生活条件的改变,使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一心多用的本领。但是在今天,快节奏的生活又需要我们恢复这种同时应付多件事情的能力,我们何不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一些不对称活动的锻炼呢?坚持下去,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便会熟练起来,尽管不能像一个杂技演员那样四肢并用,同时玩4把伞,做不同的动作,我们也能一心多用,“分身有术”了

猜你喜欢

右半球做操中枢
“盖章”
试议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与“进”“出”两种行为
树娃娃做操
做操
试论在我国普通高校中音乐双语教学的实践意义及其推广价值
排队做操
小儿推拿治疗中枢协调障碍163例
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慢性紧张型头痛中枢调控的影响
卒中患者大脑半球语言认知N400差异性研究
抢占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