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戎谈文》读后

1986-07-15

读书 1986年2期
关键词:文学评论军人题材

晓 丹

《在戎谈文》就文体而言,有评论、书简、序言、随笔、访问记等等;就内容而言,有作品评论,有作家研究,有理论探讨,有读书札记等等,然而,在诸多内容中我们依然能感到,作者终究是一位身着戎装的文学评论工作者,他始终不渝、孜孜不倦地追踪的是新时期军事文学每一个向前迈进的脚印,而促进它更加繁荣、更加健康地发展便是他关注的中心,也是他作文的出发点。

从书中可以看到,新时期初,作者就怀着重建文化绿洲的热切愿望和强烈责任感,为正在逐渐苏醒的军事文学摇旗呐喊。他热情而及时地为那些闪着时代光泽的新作品叫好,赞扬塑造出带着时代烙印的新一代军人形象的中青年作者,鼓励他们探索人的感情世界的秘密领地,将艺术探雷器伸向性格复杂丰富的人物,进而拨动比较敏感的社会神经末梢。作者意识到,军事文学要于浩劫后的荒芜中重新站立起来,除了亟待恢复变色的优秀传统外,更重要的是要拿出能够回答时代要求的新的东西来;而这种新的东西,在他看来就是与普通一兵呼吸与共、有血有肉的当代革命军人典型。

从这一点出发,虽然作者未给予新作品以更为深刻的美学和历史的评价,但他把它们与时代、社会紧紧相联,与文学是人学这一总的命题相联,这就犹如为萌芽的树苗施肥浇水一样,为更加成熟的军事文学作品的产生做了催生工作。

与此同时,作者的思想论也在这种脚踏实地的写作中趋于成熟。

一方面,他以一个军人的切身感受,准确地抓住了一批军事题材作品一致的特点,并敏锐地发现这正是新时期军事文学闯开路子的突破口,他认为,正是通过对和平时期军人职业牺牲的把握,通过对军人由此而生的内心矛盾及克服矛盾的过程的描绘,作家们真实而深刻地表现了当代军人崇高美好的精神境界。

另一方面,他站在更高一层的阶梯上,提出了军事文学作品主题深化的问题。《关于深化军事题材作品主题的通信》是本书中一篇很值得注意的文章。文中,他呼唤写出中国军人独有的性格和气质的、具有更大力度的作品问世。他认为,我们迫切需要从新的角度,以新的立意选取题材。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者提出,在表现和平时期军营生活作品取得突破的同时,也不能让战争文学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他提出,是战争文学使军事文学获得独立的审美价值,并且最充分地反映它的个性,体现它的优势。他主张写出向人们提供关于战争和人的积极深刻的思考的战争题材作品,正如他自己所意识到的那样,这已经“涉及到军事文学的发展前景”了。

显然,作者对军事文学的这种见解的意义和正确性,已被后来军事文学发展的现实证明了。《在戎谈文》表明,作者既将军事文学的发展轨道纳入整个社会的发展轨道、整个文学事业的发展轨道,也注意发扬军事文学自身个性所决定的独特之处。正是由于作者能清醒地把握军事文学的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他才写出了不与创作实际隔膜,并透露着时代感和历史感的文学评论。

范咏戈同志多年来辛勤笔耕,这里记录下他的业绩。他的热情,他的挚爱,他的关切都奉献给军事文学的今天和明天了。看了这本书后,十分希望能在今后看到作者更多从宏观角度对军事文学进行研究、评价的新作,也希望作者能进一步加强评论的思想穿透力,对军事文学评论工作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戎谈文》,范咏戈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六月第一版,1.35元)

猜你喜欢

文学评论军人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现当代文学评论方法及提升对策研究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本刊启事
节假日时的中国军人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Mother—Daughter Relation in the Joy Luck Club
军人画军机(六)
印度军人特写
《文学评论》编辑部2000年度学术论文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