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物理学的光辉历程

1986-07-15李汇川

读书 1986年2期
关键词:劳伦斯格雷物理学家

李汇川

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埃米利奥·赛格雷(Emilio Segrè)的近著《从X射线到夸克》(副题为“近代物理学家和他们的发现”),在同类著作中是一本十分引人入胜而又富有启发的读物。即使不是专门从事物理学专业的人,读起来困难也不大。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称,不要求本书成为一本物理学教科书。为此,书中把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些经典理论和学说的数学推导都放在附录里,一般读者可以略过去,而对于专搞物理学的人,则很有参考价值。

赛格雷从一九二七年开始,以一个亲身参与者的身分,经历了物理学近半个多世纪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他在这本书中,围绕着主要事件,把现代物理学发展史中的概念、思想、学说、理论以及实验工作的演变,概括地说,也就是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演化和变革,生动地展示在读者的面前。法国著名物理学家保罗·郎之万曾经一再强调过,在传授科学知识时,“加入历史观点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最好是能直接追溯其根源,尽可能充分地和经常地接触那些创造了科学并且最善于把科学最生动的一面表现出来的人们。”本书的内容成功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书中不但对西欧物理学的发展做了翔实的论述——这是很自然的,因为英、法、德等国家长期处于领先和中心的地位——而且对日本和中国的物理学的发展和物理学家的成就,也给予了相当的篇幅。作者以同情的笔触描写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科学家努力追赶西方科学的爱国主义心情。

书中对当代所有知名的日本物理学家的成就和贡献,都做了评述。对中国物理学家的成就,也作了充满热情的介绍。赛格雷客观地指出,数学和英语“在日本和西方物理学家之间形成了思想交流的桥梁,但有时人们也会发现他们之间的文化基础不同。当然,这对科学的进展也许有一定的好处,因为它会提供一些非常不同的争议点。”

赛格雷在书中谈到了他所接触过的各种各样的物理学家。他指出,“如果我们一定要找出杰出的物理学家的共同个性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对工作都有迫切的热望和很强的能力,具有坚持性、乐观主义和科学想象力。”反映出强烈的爱国初期开拓者的精神,进取性和保守性、狭隘性同时存在。劳伦斯“从本质上来说,他更象一个发明家,而不太象个科学家。”由于劳伦斯把他的机器大部分时间用于医疗研究(也是为了便于向私营企业和基金会寻求资金援助),以至于他周围的年轻物理学家常常是“偷偷摸摸地把回旋加速器用于科学研究。”所有这些情况和赛格雷所熟知的欧洲科学研究的传统成为鲜明的对照。

战后,劳伦斯和奥本海默这两个在制造第一颗原子弹过程中的合作者,在要不要制造氢弹的问题上发生了尖锐的对立。对此,书中写道,“有些作家把他们两人的争论写成了书或戏剧,……大多数是反对劳伦斯的,但另一方面,也有本关于劳伦斯的官方传记,写得简直就象是圣徒的传记一样。”赛格雷的同情站在哪一边是不言自明的。

许多正直的科学家对当前的世界政治现实都感到困惑和忧虑,赛格雷也不例外。他在书的结尾部分强调指出,“我们决不能忽视它们(指科学知识)对人类状况的影响。这是人们热烈争论的一个问题,它已远远地超出了物理学范畴,不过它对物理学却是至关重要的。”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的,他在书中采取的是同“知心朋友交谈的那样的方式”,作者将他的矛盾心情如实地向读者倾诉出来,不能不使人为之同情。不管怎样,赛格雷还是满腔热情地发出呼吁:“我们怎么办?特别是科学家怎么办?我们应当不断地提醒公众,某些行动过程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我们应当诚实地、理智地做好这件事情。”他以但丁的诗句来表述他的心情:

“考虑你的后代,

你不是生作野兽的,

你应追求德行和知识。”

最后要提及的是,本书一九八○年在美出版,在四年多的时间内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就把它以中文出版了,不能算不快。尽管译文有些地方还不够文从字顺,但译者们却是花了一番心血的。看看印数,却只有七千三百册,目前,这本书在书店的架子上已经不大看得见了。(原因自然是多种多样的,但这已经是题外的话了。)

(《从X射线到夸克——近代物理学家和他们的发现》,〔美〕埃米里奥·赛格雷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八月第一版,1.38元)

猜你喜欢

劳伦斯格雷物理学家
“熊女士”神秘死亡,连环杀熊案背后的惊天迷局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你做得到吗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傅里叶
校有校规
再见,史蒂芬·霍金
异同
还好他用的不是镰刀
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位物理学家(三)
每日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