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迁和他的《国榷》

1984-11-01张翼之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8期
关键词:明史史学秀才

张翼之

谈迁是我国明朝末年的秀才,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死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他家境清贫,靠当幕僚、替人办理文墨事物、代写应酬文字以赚取月俸钱为生。可是,谈迁贫而有志,喜读书,尤爱治史,特别是有关明朝的史事,最留心收集。他看见《明实录》多避讳失真,甚至是非混淆,几部明史如《皇明通纪》等,也史事错讹,见解肤浅,便决心靠自己的力量,编写出一部真实可靠的明史来。

一个穷秀才,要编明史,谈何容易!编写明史,主要依靠明代历朝实录、政府公报(邸报)以及一些名人学者的著作。为了看到这些史料和论著,谈迁到处向人借书或摘抄回来阅读。他还广泛录访古迹、遗闻,以期获得丰富而可靠的感性资料。

他著的史书《国榷》,是明代的编年史,按年、按月、按日记载了自元天历元年至明弘光元年的大史事。为了编写《国榷》,他从公元1621年开始整整奋斗了二十多年。一部一百卷的编年史写成了,眼看就要问世了,不料全部书稿竟被人偷窃了去,数十年辛勤劳动成果,竟成了泡影。

但是,谈迁是个意志坚强的人,在痛哭了一场之后,又毅然决定重新搜集资料,再写一部更加臻于完备的《国榷》。1653年,谈迁受聘去北京给人作记室,在京期间,他广泛地拜访明朝的降官、故吏、太监,乃至皇亲国戚等各阶层人物,把新得到的种种传闻记录下来,同文献资料核对后,用以订正和充实《国榷》。就这样,从1647年起,又经过了十年的奋斗,一部内容更加翔实,体例更加完备的《国榷》终于问世了。

谈迁的《国榷》属当朝人写当朝事,资料比较容易收集;且编撰工作是在官府之外进行的,排除了官府的干预;谈迁又具备了作为一个正直的封建史学家应有的品质,因而使《国榷》较其他史书有独具的特点:一是敢于按照历史本来的面目,秉笔直书,尤其是《明实录》中故意讳而不说的很多重要史实,谈迁都毫不掩饰地记述下来。二是对史事的真实性问题最为严肃。《国榷》十分重视史料,但不盲目轻信,对每一条史料的引用,都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细心地搜求,决不因作者的好恶,任意摘取。此外,《国榷》还非常注重明万历以后七十多年的历史,用了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目的是为了总结明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再有,《国榷》注意引用其他史学论著的评论,即使几家不尽相同也一并兼收,这样编排可以使读者从比较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来。

(晓犁摘自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史学名著题解》)

猜你喜欢

明史史学秀才
趣读篇
新、旧史学的更替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
评杜维运《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
《明史·志第三十七片段浅析》
史学漫画馆
论明史、明史研究及点校本《明史》修订
《明史》辨误二则
史学漫画馆
秀才与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