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风后遗症的预防和体育疗法

1983-12-28曾琼澄

祝您健康 1983年2期
关键词:被动偏瘫中风

曾琼澄

中风引起的偏瘫病人,经医疗体育锻炼后,90%能恢复程度不同的步行能力,23%的上下肢功能得到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

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也是中,老年人致死、致瘫,致残的重要原因。怎样预防和治疗中风后遗症,促使病人能防止瘫痪,独立行走、生活自理,早日恢复健康,是病人及其家属急切希望能解决的问题。多年来。体育疗法(简称体疗)已为瘫痪病人的站立,行走和恢复基本的劳动功能带来了福音。本文根据病人的病情及其不同阶段,提出医疗体育防治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早期活动是关键

中风病人一旦脱离了生命危险,神智开始清醒而无再出血或栓塞的危险时,必须及早开始体疗。这时除了要经常活动未瘫痪的和瘫痪部位的肢体外,还要注意防止瘫痪肢体的畸形。具体做法如下:

1.怎样防止畸形:早期要注意维持正确姿势,睡时体位应尽量舒适。仰卧位。以枕垫使病人患侧的肩外展,肘微屈,腕和手指伸展,膝微屈,踝维持90°背屈(见图1,假定为左侧肢体瘫痪)。

2.预防合并症:为了防止因长期卧床而发生沉积性肺炎,病人必须早期就进行腹式呼吸和挺胸呼吸(图2。腹式呼吸方法参看今年第1期33页最后,或去年第5期33页),每小时4~6次;还要经常用手掌轻拍背部,使粘痰易于咳出,防止因粘痰沉积而继发肺炎。

为了减少长期卧床所造成的褥疮,应帮助病人每2小时翻身一次,每次翻身可采用50%酒精或中药“红花浸出液”置于手掌上轻轻按摩受压的骨突出部位数分钟,然后敷以滑石粉。垫褥须保持柔软、平整、干燥。除加强上述措施外,还应减轻受压部位的压力,可用气圈或棉圈垫起,使受压部位悬空。

3.中风偏瘫病人的按摩要领:不仅要按摩瘫痪肢体,也要按摩偏瘫肢体对侧的头面部。因为如左侧肢体瘫痪,那么脑部出血或栓塞正是在右侧。所以不但要按摩左侧肢体,同时还要按摩右侧头面部。一般采用揉、叩、点、压等轻手法。为了促进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按摩肢体一般采用中等强度,部位应由上而下,就是由肢体靠近躯干的近端到远端。如若肢体肿胀较著,为了改善血液循环,则按摩应从下而上,即由远端向近端。按摩手法可用推、滚、捏、抖、轻拍打等,要求平稳、柔和,以不引起肌肉痉挛为宜。对已发生肌肉痉挛者,可配用拇指压迫穴位刺激方法(图8),直至痉挛缓解。以上按摩每日最少重复2次,每次20~30分钟。(有关按摩的各种手法和穴位知识,可问体疗或按摩医生)

4.中风后如发生面瘫,可随肢体瘫痪的恢复而逐步恢复;如能早期配合按摩和锻炼,则可促进恢复。方法:每日做头面部按摩数次——自己可对着镜子进行面额、口腔和眼部周围按摩。从眼内角及下缘开始,先向上,然后作环行按摩(按肌肉方向进行)(图4),並在镜子前小心地练习口腔活动(向左、右,张口、闭口),脸颊部的活动(鼓嘴,瘪嘴)和做各种各样面颊部的怪动作(做“鬼脸”),眼周围肌肉的活动(如闭眼、睁眼,挤眼,转动眼球等)以帮助改善脸面部的血液循环,锻炼脸面肌肉,促进面神经瘫痪早日恢复。

5.被动活动:当病人瘫痪的肢体功能尚未恢复时,必须全靠外力帮助来完成各种动作。被动活动能起到放松痉挛肌肉,牵伸挛缩的肌腱和韧带,恢复和维持关节活动度,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进行被动活动时,治疗者应注意用手来固定病人躯干近端的关节,並托起病人离躯干远端的肢体的重量。例如上肢按摩活动时,应先用一手固定病人上臂,並将其前臂和手由治疗者托起(见图5),以使另一只手的按摩活动更好完成。活动要在不引起疼痛,而仅允许有轻微酸痛的范围内进行。动作要慢,范围要大,避免冲击性运动。被动活动切忌强施暴力,否则易引起外伤。如瘫痪肢体出现痉挛性肌肉收缩时,治疗者应采取放松手法(如柔和的,摆动性的手法),或用暗示法(使病人逐渐形成主动意识性的放松)等,

在进行被动活动时,一定要求病人很好地配合,利用视、听、触觉等感受器官来加强运动冲动。例如当治疗者在作按摩和被动活动时,要求患者要看着做,要知道已活动到肢体的那一部分,要及时反映按摩及活动时肢体的感觉反应如何,以及利用大脑和语言的刺激,促使兴奋集中。这样可加速神经的修补和再生功能,缩短恢复时间。

6.助力活动(或称主被动活动):当病人已开始出现肢体活动的动作,但患肢仍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主动运动时,可在外力帮助下完成。原则上应以病人主动为主,外面的助力为辅。助力应与主动相配合一致,避免以助力代替主动用力,助力应加在运动开始和运动结束时。在进行这种活动时应注意防止不必要的肌肉群参加,同时每次活动后都应注意给予休息,以不引起疲劳为原则。随着肌肉力量的不断恢复,应逐渐减少助力成分,这样可更快恢复肢体主动活动的功能和力量。

争取早日站立和行走

久卧患者若猛然要求站立,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导致一时性晕厥、跌倒等事故。因此,早期最好让患者练习在斜板上躺卧,把斜板床倾斜角度逐步增加,这样可以训练病人的心血管系统以及下肢逐渐适应站立姿势(见图6)。要注意在不同体位下进行平衡练习。当能保持站立平衡后,即可学习走路。要走好必须增强下肢股四头肌的力量。建议采用以下练习:

1.椅坐法:即坐椅中,练习下肢左右脚踏步,以及采用木棍(直径2~8寸,长1尺~1尺5寸),练双足在木棍上搓动(图7),搓木棍法可每日多次练习,每次5~10分钟。

2.坐站练习:双手扶住椅背或床架等固定物,作站立练习(见图8),以逐步增强下肢的支撑力量。注意先从少量开始,慢慢增加次数,但双手挟持的力量却要求逐步减少,直至手不挟持下能独自站立时为止。坐站练习的椅子,先从通常坐凳的高度练,以后逐渐降低凳子坐位的高度,有利于增强下肢肌肉力量。

3.扶持行走:用扶持行车或低双杠或在别人帮助下练习走路(在扶持下身体向左右作摆动,练习平衡协调,另可在扶持下练踏步和侧步行。见图9)。有些患者如已有足下垂,可用小夹板、石膏托或支架支持。踩下垂妨碍步行时,可在鞋背上钉上橡皮带,上端固定于小腿上,以纠正足下垂和外翻畸形(图10)。越早起来走动,瘫痪行走的恢复也就越快。

4.走斜坡和上下楼梯练习:为逐渐增强下肢支撑能力和顺利行走,除走平路练习外,还可逐渐练习走上下坡路或坡地,再则练习上下楼梯或阶梯(先必须要有人在旁协助或保护)。上下楼梯时要注意用患腿先上和先下练习,这样才能重点训练患肢的支撑功能,促进早日恢复单独站立和行走。

怎样恢复手的功能

要恢复手的灵巧而微细的功能,早期训练也是关键。早期除采用按摩和被动活动外,为了预防手指屈曲性挛缩,应经常做各手指的屈伸、开合等练习。特别要用多种小器械来练习(见图11)。

1.用皮球练握力(图11上)。

2.用核桃或石蛋练手指灵活。

3.用分指扳(钉一木框,中间结很多横竖交叉的橡皮条)练手指分开和合并的动作(图11中)。

4.用手提轻物,练手腕活动(图11下)。

5.经常进行绳带打结、解纽扣、拨算盘珠、写字、编织手工业品等多样化练习,以促进手指功能更快恢复。

另外,可采用滑轮、棒棍、肩肘关节活动器等练习肩、肘、腕等关节各轴位的活动功能(图12)。

语言的训练

中风后有些患者常有反应迟钝、失语和易怒、烦躁等表现。为了促进恢复,体疗必须从发音,练习简单语言和会话开始,逐步教患者读书、读报等,並可配合用轻松、优雅的音乐唱片、磁带等,给大脑以良性刺激,另方面要耐心进行情绪安慰、鼓励等治疗。家属和服务人员忌怒、忌躁,使患者身心愉快,加速恢复。

中风后便秘的防治

由于活动较少等原因,瘫痪病人易发生便秘。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但苹果、柿子、藕等不宜多吃)。另要常做腹式呼吸和腹部按摩(双腿微屈,以脐为中心顺时钟地环形按摩,见图13)。动作要慢、柔和,作稍加压而深一些的揉摩。时间和次数可根据具体情况,(一般以腹部微红发热为度),按摩后,坐起,用双手轻拍骶部。每日1~2次,在清晨或体疗、气功后进行均可。便秘顽固者,尚可配合服一些助泻剂或蜂蜜等。

中风后体疗应注意的重点问题

1.不要急于求成,防止过分疲劳,否则反会延缓恢复时间;每日体疗要少量多次,把上下肢的体疗锻炼分开进行,每次半小时左右,以不过分疲劳、乏力为度。

2.忌暴力,防摔跤。锻炼要注意安全保护。

3.要因人而异,制定运动处方。由於偏瘫后的锻炼比较细致复杂,又加上各人病情轻重缓急不同,功能恢复各异,因此第一次锻炼要有医生指导,並制定合适的运动处方,以利康复。

4.保持生活规律,定时排便,身心愉快,忌怒忌躁。

5.体育疗法需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人体神经的生长缓慢,每日只有1毫米左右。患病之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更不是短时间而成的。因此,千万不要因恢复慢而中途而废。按照神经系统有强大的可塑性和潜力的规律来看,只要认真体疗,偏瘫治愈在望。临床实践证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偏瘫病人经医疗体育锻炼后,90%左右能恢复独立步行或在扶持下步行的能力,23%上下肢功能得到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

猜你喜欢

被动偏瘫中风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主动句都能转换成被动句吗
第五课 拒绝被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