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色幽默 虚构

1983-0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5期
关键词:黑色幽默虚构资本主义

“黑色幽默”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产生于美国,至今仍在流行的一个文学流派。

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根据一些作家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共同思想、艺术特征,选取了十二个作家的有关小说片断,辑为《黑色幽默》集。八个月后,另一作家尼克贝克又发表了《致命一蜇的幽默》一文。从此以后,“黑色幽默”的名称便广泛传开。据说,“黑色”是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幽默”是指有自由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笑态度。

“黑色幽默”所以产生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战争创伤、社会动乱所引起的人们对末日临头的预感和科学技术的畸形发展所造成的人的个性丧失。一句话,是本身就充满着“黑色幽默”色彩的美国社会现实在文学上的反映。黑色幽默作家面对着资本主义世界日益恶化的社会矛盾,看到了社会的畸形与弊病,看到了周围世界与“自我”的敌对,不再相信“社会和谐”的说法,对人类的“完美境界”也不抱任何希望。他们信奉存在主义,但比存在主义走得还远。认为在荒谬的生存条件中,人能够进行自由选择的可能性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是不存在的。他们更加强调绝对的荒谬,思想也显得更加绝望。因此,他们以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为己任。黑色幽默作家冯尼格说“黑色幽默”“是大难临头时的幽默”,“绞刑架下的幽默”,反映了他们在创作上的思想和情绪。

“黑色幽默”出于思想内容上强调世界的荒谬和社会的疯狂的需要,在艺术上主要表现出这样几个与其内容相适应的特点:1.追求深沉、浓郁、强烈而又玩世不恭的幽默,他们挖苦丑恶的环境,讥讽痛苦,嘲弄不幸,甚至也嘲笑作家自己;2.多以非理想,非正面的“反英雄”式人物为主人公,这些人物常常嘲笑自己所尊重的,破坏自己所建树的,否定自己所肯定的,抗议自己所接受的,他们不是清醒的疯子,便是明智的狂人;3.采用“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把滑稽幽默的东西和崇高严肃的东西,喜剧的因素和悲剧的因素,时间上的顺序和时间上的错乱等彼此对立或互不相干的东西揉合在一起,排斥任何传统的故事结构,强调以“秩序的混乱”来表现“疯狂的社会”。

“黑色幽默”的作家大都是大学里的教师或杂志的编辑,其主要样式是小说。代表作家主要是约瑟夫·海勒、库特·冯尼格、托马斯·品钦、约翰·巴思。

黑色幽默小说在不同程度上讽刺和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种种阴暗、丑恶的现象,对人们认识社会有着一定的作用。但它常常把资本主义社会同整个人类划等号,把资本主义制度惶惶不可终日的境况,看作是人类必亡的趋势,因而也散布了虚无主义、悲观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黑色幽默”显然带有资产阶级的没落、绝望情绪。

(白烨据《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等资料摘编)

虚构

虚构,是艺术典型化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具体说,是指文学艺术创作中对生活的开掘、提炼和概括,和对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所要反映的事件,加以丰富的想象、补充和发展,使之更加突出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艺术虚构的目的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物、情节、细节等的虚构,使作品中的人和事更加符合自己的发展逻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有更广泛、更深刻的现实基础的。

但是,只有建筑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虚构才具有真实性。切忌那种主观的臆测和凭空的编造,那是脱离生活和违反文艺的现实主义原则的。无产阶级文艺创作的虚构建立在对现实生活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上,所虚构的人物和事件来源于社会生活,又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典型,更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

猜你喜欢

黑色幽默虚构资本主义
虚构
虚构的钥匙
黑色幽默
虚构
黑色幽默
An Analysis of Black Humor in the Movie The Simpsons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完形填空两则
兴奋剂的黑色幽默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