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要的学习途径

1982-07-15张显扬

读书 1982年5期
关键词:来源马克思论文

张显扬

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其意义是不待言的,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十分强调这种研究。但当我读了最近出的《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第一辑),我还深深体会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来源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也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吸收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如果不了解这些成果的意义,不了解马克思怎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据实际生活的丰富知识去批判它们,从而超出它们,就不可能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所实现的革命变革的伟大意义。我们有时候碰到一些很好学的青年同志,他们很自信地认为马克思主义中有许多东西是不正确的。可是究竟什么是正确的呢?交谈中,常常发现他们把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思想和口号,或法国启蒙主义者的一些思想和口号,当作正确的东西加以引用。其实,这些东西怎么能和马克思主义相比呢?这些东西甚至连马克思主义的来源都够不上,不过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的来源而已。如果这些青年同志多少懂得一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本来是可以避免这些想法的。这是说的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各项基本原理,情况也是这样。如果不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和前人学说的具体联系,包括肯定的联系和否定的联系,而仅就这些原理的现成的形式去直观地理解它们,那就很难准确而深刻地把握它们的。例如,如果不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即没有估计到阶级斗争、工人阶级夺取政权、推翻剥削者的阶级统治这些根本问题,而幻想用社会主义和平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那也就不可能真正懂得科学社会主义何以如此强调无产阶级阶级斗争、暴力夺取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意义。最后,如果不在对比中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某些原理同前人的类似的原理之间的本质区别,我们在理论上,特别是在实践上,往往难于划清界限。例如,许多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有“按需分配”的思想,而且论证也都大同小异。莫尔就曾经这样论证按需分配何以是可能的:“第一,一切都是足够丰富的:第二,也无须顾虑任何人会不按照自己的需要而多去申领。一个人既然相信任何时候他都不会缺乏什么东西,那为什么他偏要申领多余的东西呢?”初看起来,这与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按需分配”的原理很相似。但实际上这是根本不同的。因为莫尔所说的“足够丰富”和“按照需要”,是从他那时物质资料极度贫乏的状况出发的,其标准低得可怜。例如,按照他的规定,每个人只给一件衣服,通常要穿两年,而且款式一律,四季不变。而科学社会主义所说的“按需分配”,其物质资料丰富的条件是完全不同的。了解了这一点,对于我们学习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马克思主义来源的研究范围,《丛刊》发刊词说,举凡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以摩尔根集大成的对原始社会的研究成果,等等,皆可作为马克思主义来源加以研究,而不只限于三个来源,这是很必要的。列宁就曾说过,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马克思都用批判的态度加以审查,任何一点也未忽略过去。当然,对列宁的这句话应该有条件地加以理解,正如对他所说的“三个来源”应该有条件地加以理解一样。三个来源是就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的直接的来源而言的,并不是说,除此而外,马克思再也没有吸收过其他学说的成果。而所谓对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批判地审查过,这个“一切”当然也只能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所必须和可能的范围之内。

《论丛》第一期的内容是充实的,但比例上不大协调,哲学方面少了一些。这是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来源的综合性的丛刊,哲学、经济学、社会主义各种专业的同志都有兴趣,内容上应考虑大致平衡为好。此外,希望以后各辑,不仅有论文,还要有资料、研究动态。论文以专题性的为主,综合性的少一些,这样便于深入。专题论文不仅要有直接研究古典作家学说的论文,还要有研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如何对这些学说加以批判地审查的论文。这后一种研究,对于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方法论,将是很有意义的。

《论丛》出版后,出版社开了个座谈会,大家发表了很多意见。上述云云,有的是我的看法,也有的是会上其他同志的看法(我所同意的),书此以供好读书的同志参考。

(《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丛刊》(第一辑),高崧、骆静兰、胡企林编,商务印书馆一九八一年十一月第一版,1.20元)

猜你喜欢

来源马克思论文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最有思想的句子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图表
图表
图表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