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几点体会

1955-08-16罗元静

中国青年 1955年5期
关键词:经典著作苏联马克思主义

罗元静

按:罗元铮同志一九五○年进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四九——一九五三年的经济变革”一论文,得经济学候补博士学位。一九五四年回国。现在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作研究工作。

——编者

我从苏联学习回来以后,很多同志都希望我谈谈自己的学习经验。这是一个难题。我虽然在苏联学习了五年,也仅仅是在开步走,说不上有什么经验。不过我想:如果把我所看到的苏联青年的学习情况和我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抽出几点来谈谈,对于一部分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而又希望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志,或许还有某些帮助。

不疲倦地学习

我到苏联学习以前,理论知识是很差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我没有读过一本。可是,苏联的研究生过去在大学里都巳经学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三门基础课程了。我们在国内时,并没有系统地学过,因此必须补学。可以想见,我当时是遇到过很大的困难的。但是,我知道,不学习这三门基础课程,就不可能进行任何专门性的研究。只有下定决心,破困难,把它学好。这样,我终放在苏联教师的指导下,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把它补习起来了。

集中的突击式的学习,在我那样的情况下,是必需的。但这绝不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的、而且也不是最好的方式。学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继续不断地、经常地学习。这里我们来看看苏联青年。

苏联青年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都有浓厚的兴趣。在工作岗位上的青年,几乎都参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夜大学和函授学校,或者是青年团的政治学习小组和政治学校,并且经常抽时间去听学术讲演,收听理论学习讲座的广播。苏联共产党给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创造了一切条件。青年也都充分利用了这些条件,来不断地提高自己。除此之外,很多人每周总要抽出一两个晚上,到图书馆里,看一些参考书,查一些手册或百科全书,解决自己学习中碰见的疑难;阅读新出版的理论书籍、小册子、论文等等。因此,他们都很熟悉当前理论战线上的问题,所达到的成就,和新的动向。如果其中有与自己工作和兴趣有关切一他们就特别留意。莫斯科、列宁格勒有着数不清的公共图书馆、但是每天晚上,人都坐得满满的,进图书馆就像进电影院和商店一样,要排队,去晚了就没有座位了。苏联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可见一般。他们绝没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没有用处。“远水救不了近火”。不,他们知道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给他们以确定的方向,只有不断地学习它,才能把本行本业的工作做好。他们也没有这样的想法:觉得学习马克思主义是长期的一辈子的事情,便可以懒散一下,“明日复明日”,老是把它推到将来。相反地,正因为学习马克思主义是长期的,所以他们愈觉得拖延不得,放松不得,总希望能尽快地学好它,运用它。

不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还意味着学习时不能急躁,想一蹴而成,结果是会失望的,当然也就坚持不下去了。最重要的是要系统地按部就班地学下去。这就是说,首先应该按顺序学好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在这个基础上,才好作进一步的专门研究。当然,如果你的文化科学知识还比较低,那你就应该首先学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一般的政治经济常识。不具备这些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有困难的,效果也不会很好。

围绕工作学习

在我国由于各方面的条件还不具备,目前的学习条件还不能和苏联青年相比。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特色之一,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围绕工作,“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就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最实际的办法。这就是说:第一,要经常不断地系统地学习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结合工作需要,对於工作有密切关系的理论,应首先着重学。这样,就能符合工作的要求,又可以提高理论修养,学起来也最有成效,得到的理论知识也容易巩固。

譬如,有个同志,过去学习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时。感到枯燥乏味,学过之后,印象也不深刻;特别是书中的一些表格,总感到对自己没有多大用处,就放过去了。现在,他在作手工业问题的研究工作。工作的需要,使他又从新

钻研了列宁的这本著作。过去感到乏味的地方,现在也感到亲切了。因为从这里,他学习了列宁收集材料,分析问题的方法,帮助他提高了工作。还有一位同志,他过去在大学曾学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与“政治经济学”。现在因为工作需要,要他搞清苏联在军事共产主义时期的余粮征集制,是否包括技术作物在内。他过去对军事共产主义的政策虽然有一般的了解,但对这一具体问题还是无法解答。于是,他就参考了有关书籍和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但解决了工作的问题,同时,也更深刻地了解了军事共产主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知道了当时消费合作社的作用,以及与徵购、采购的关系,扩大了自己的理论知识的范围。

这些都说明,围绕工作来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工作,而且也可以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扩大和巩固。

阅读经典著作

对于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同志来说,在自修马克思主义时,很重要的是新闻阅读经典著作。因为经典著作是最可靠的。我们在经典著作中,能够学到最可靠最正确的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当然,阅读经典著作在开始的时候是有困难的。不容易一下读懂,抓住书中的基本原理。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愈应该学习它。克服了这个困难,弄懂了书中的基本原理,就可以使自己大大地提高一步。

我在苏联学习时,开始读的第一本书是“共产党宣言”。由于我过去的理论准备较差,所以学起来感到有些困难。于是,我就找了很多解释“共产党宣言”的书来看。两个星期过去了,苏联教师问我学习的情形。我说,“宣言”还没看,因为参考书还没读完。他听了觉得很奇怪。他认为这样作法,是让别人替自己思想,而自己享受现成的答案,即使自己对书中的要点都领会了,也一定是不深刻,不稳固,容易遗忘的。他说:“一个问题是你自己反复思考想通了,还是别人想通了把结果告诉你的,那是有很大分别的。”他的话,在我后来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证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马克思也说过是最难读的。我在开始阅读的时候感到很吃力,有几次我几乎不能坚持学下去了。我又想丢开“资本论”,去找有关解说“资本论”的书来读,但我想起了苏联教师对我的指示,还是坚持读下去了。就因为那时候经过了反复的思考,今天我对第一章的体会还是比较深的。相反的是:“劳动日”、“合作”、“分工”、“大机械”等章,因为当时参考别人现成的资料较多,而自己反复思考得不够,所以现在记忆就比较模糊了。从前,我认为读经典著作时,要先读参考书再读原著,这样才算踏实。但我忽略了踏实的基本要求是克服困难,而不是从困难旁边溜过去。

阅读经典著作时的困难,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必然现象,是毫不奇怪的。所以在学习中一定要反复思考,不要贪多求快。这样学一点是一点,逐步占有,最后总是会有收获的。

总之,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没有捷径的。如果说有捷径的话,那就是新闻记者经典著作。

当然这并不是说,除了经典著作,其他的通俗的小册子便不能看了。不是的,读一些较通俗的小册子还是很重要的,这些书因为能够提纲挈领地指出当时的历史背景,写这本书的目的和书中的要点,对我们的学习更有直接的帮助。特别是对于文化水平比较低,理论水平不够的同志,读一些通俗的小册子,更有必要。

阅读经典著作之外,还要读那些具体化了的、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即注意学习党的政策、决议、指示,这样就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当前的实际斗争结合起来,帮助我们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避免陷入教条主义的泥坑里去。

订学习计划

学习理论要制定一定的循序渐进的计划。学习计划是保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系统知识的重要条件。计划可使学习有组织性,避免片断地零碎地获取知识;帮助我们适当地分配时间和精力,解决工作和学习在时间上的矛盾;也便于检查学习的进展。

我在苏联学习的时候,起初没有经过实事求是的研究,仅凭主观想法,就订出了学习计划。这个计划是在学习时间上作了分配,规定了每天、每周的学习时间,规定了每月、每季要读的书籍。我觉得计划订的还详细,便把它交给我的导师。他看了以后,严肃地告诉我:“青年人,这不是我们要求的学习计划,这只能说是一个时间表或是一张书名单,看不出你究竟是要怎样学习的,这样的计划还不能指导你的学习。”他告诉我,订计划主要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这就是要实事求是地,正确估计自己原有的水平、客观的条件、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有重点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仅量达到使所订的计划切实可行。因此就需要:一、了解自己已有的基础,自己学过那些著作;二、学习这些书的目的和要求(如为了工作需要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三、自己确实能够拿出的时间,按照自己水平,阅读每本书需要的时间;四、先读哪些书,后读哪些书,怎样由浅入深地循序渐进;五、对于书中各部分(各章节)应根据需要有所取舍。如学政治经济学时,对“反杜林论”一书中哲学和社会主义部分就不一定读,可着重读第二篇政治经济学部分即可。经过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仅量客观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并吸取苏联同学的经验,我终于订出一个初步的合乎要求的计划来。当然,订好的计划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的实践,会发现计划有不切合实际的地方,那就要加以修改和补充。但是,总的来说,应该努力促使按计划进行,并保证它的实现。初订计划的人特别要防止一种偏向,就是由于计划

订得过高过于庞大,往往不能实现,以致最后完全把计划抛开。我们应该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计划,我们更应该有坚持执行计划的决心和毅力。

认真地做读书笔记

做笔记不等于抄书上的条文。抄条文不但花费时间太多,并且在阅读时没有很好消化的东西,在抄写时也并不能帮助我们理解,复习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在初读时,应先在书上作出记号。苏联的教师和同学差不多都是用这种方法,阅读时边看边作下记号或划线,作为将来复习时的参考。和我一起学习的一位苏联研究生,他阅读经典著作时,在书上是这样作符号的:划红线的地方表示主要内容,蓝线表示批判性的论点,红蓝并划的地方表示结论性的东西,应该很好地理解并记住;红线加曲线是经典著作的引语,蓝线加曲线是反对面的引语等。后来我也试着作,我用的符号没有他那样丰富,但对我还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一位苏联同志,作读书笔记的方法是:第一攻读经典著作时不记,只在书上作上不同的记号或割上红线或批字,这叫粗读。读第二遍时是精读,精读不是从头到尾地读,而是选择重要的地方认真详细地阅读,找出书里的中心思想和要点,然后在旁边加上蓝线,如果有必要摘录下来的地方,都作上显著的线条,等把这本书已消化得差不多了,反覆思考过了,然后集中一次力量,作完这本书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分这几部分:一、写作时间和时代背景,二、写书动机和要解决的问题,三、中心思想,四、本书战斗意义,五、争论焦点,六、解决途径,七、实践意义,八、结束语,等。同时,把原书中简练而明确的闸述、带结论性的词句都摘录了下来。这个方法的特点是,读书时反复思考成熟后再记,笔记上记下的都是消化了的东西。

还有一位苏联同志,他除了记读书笔记外,还把书上重要的话语抄在卡片上,注明出处,然后放在分过类的卡片盒中。他巳积累了近两千张卡片,分,类也很丰富。比如:“阶级”、“无产阶级专政”、“社会经济形态”、“上层建筑的特点”、“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斯大林论中国革命”等。又如他在“阶级”这一项里面已有二十张卡片,里面好些是由原著里引下来的。看了这二十张卡片以后,不但可以知道经典作家对“阶级”所下的定义,同时拿这些卡片作线索,再回到原著里去找寻更深刻的答案时,就方便多了。我也采用了这个方法,尤其是在我写作论文的时候,这些卡片对我帮助很大,可以不必翻所有的原著去找例证,节省了我很多时间。这个方法有一点应该注意,就是不要把这些卡片孤立起来,尤其是在引用时,找到适当的卡片以后,还应该参看原书,以免断章取义或犯教条主义的毛病。

讨论

讨论不只使我们学习的东西记忆牢固,同时使我们对问题的理解也会更深入,因为通过思维中矛盾的揭露和对立意见的争论,能帮助我们对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讨论过程中,互相补充、启发,便于纠正一些错误的看法。所以,最好能找到在一起学习的同志进行讨论。一个人学习,也可以自己和自己讨论,这就是说自己给自己提出问题,反复地思考,独立地钻研。

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需要请教别人,但是碰见问题时,首先应问自己。自己反复思考后实在无法解决时才去问别人。学而不问是不对的,处处问人,而自己不开动脑筋,也是不对的。我每次提出问题,希望我的苏联导师解答时,他从不把答案直接告诉我,他总是反问我:“你是怎样答复这个问题的?”引导启发我的思想,使我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正确的答案来。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不可能不碰见问题。如果碰不见问题,并不是说我们都理解了,而是说明我们学习得不深入,还不能发现问题。学习过程中不但要提出问题,并且自己要有对问题的看法和认识。我读书的时候,总是拿我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来衡量我的学习的。如果提出的问题愈多,则愈感到有兴趣,也证明我的学习较深刻;反之,就说明我的学习还很浮浅很表面。譬如,我们学习联共党史十一章时,可以结合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和政策,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要分两步走,即第一步合作化,第二步机械化。对这个问题反复地思考,我们就不只对苏联农业集体化所走过的道路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可进一步了解我国当前党在农村中的政策和它的依据,了解我们党如何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经验和我国的具体条件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提出问题,反复地钻研思考,才能使我们的举习深入一步。

从各方面丰富我们学习的理论

我们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候,如果仅仅限于阅读党史或有关的经典著作,复习教师的讲课等,便会受到苏联同学的批评。他们认为列宁格勒是十月革命的摇篮,那里的博物饱和革命古迹等都提供了学习党史最生动的材料。如果不利用它,就不能算是很好的学习了。苏联同学都很注重从各方面来丰富自己所学的理论,使自己的理解更深刻。比如在党史的学习过程中,学校就利用假日组织参观列宁斯大林革命活动地点、博物馆、革命纪念地,与参加过革命的老同志会面,听报告、阅读有关的报纸杂志等。除此以外,他们还把看戏剧、电影、阅读文艺作品等也和学习马克思主义配合起来,以便增加感性知识。列宁格勒大学经济系同学在学习联共党史十一章时,他们讨论了萧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东方系同学在学习中国现代史时,同学们就阅读茅盾的“子夜”,以便了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性。苏联同学总是

(下接第十七页)

(上接十二页)尽量把从其他领域得来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理论学习的。他们认为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着的。我们在学习有关英国商业资本理论时,就看了狄更斯的“董比和他的儿子”,巴尔扎克的“叶甫根尼雅·葛兰德”。学习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时,就要看高尔基的“阿尔托莫浴夫的事业”。这样,便能增加我们对理论学习的感性知识。

结束语

以上所谈的一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只是提供我们在学习上的一些参考。学习方法不是死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点和习惯,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们还应认识,方法是从学习中总结出来的。所以重要的是首先应该学,在学习中找出方法,不去学习,而先想研究方法,是不会成功的。方法是个入门,它本身不是学习,更不能代替学习。方法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学习不应该受到方法的束缚和限制。每个人在学习中只要肯钻研,就会找出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来。

但是在学习中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是每一个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所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实事求是的、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和独立的思考,而且要有耐心和恒心。马克思主义是极为严谨的科学,在学习中不下功夫而急于寻求答案的方法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法文译本的序与跋里,指出对待理论学习的不正确态度时说:“法国读者常常是没有耐心,急求结论的,他们渴望知道一般原则和他们所直接关心的问题的联系,我担忧,因为不能一开始就有一切,或不免使他们气馁而不继续读下去。”这一段话是值得我们今天迫切要求理论学习而又无耐心,只想知道结论而不肯付出艰辛的劳动的青年同志们深思的。我们只要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决心和毅力,能坚持下去,一定会大有益于我们的工作和思想的。

猜你喜欢

经典著作苏联马克思主义
走进经典著作的深处
大学生经典文献阅读情况调查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一部需要所有中国大学学生和教授阅读的经典著作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