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鼓县黄精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4-05-16赖丽娟徐文竹

南方农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铜鼓县铜鼓黄精

赵 洪,赖丽娟,徐文竹

(铜鼓县林业局,江西铜鼓 336200)

黄精为天门冬科(Asparag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多年生草本植物[1]。根据原植物特征一般分为3 种: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俗称大黄精;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通常指鸡头黄精;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习称姜形多花黄精。铜鼓黄精属于多花黄精,生长于海拔400~1 200 m 的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既可以作药用,也可以直接食用,属于药食同源的一种中药材[2]。其黄精多糖和皂苷含量远高于其他药材,被称为“仙人余粮”,也是道家辟谷首选代餐。

江西省铜鼓县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88.04%,位居江西省前列[3]。境内药材资源丰富,野生黄精资源丰富,是黄精天然的生长分布区。近年来,黄精的市场认知度越来越高,黄精产品也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在此背景下,铜鼓县以九蒸九晒黄精加工方式为基础,开发出黄精茶、果脯、芝麻丸、药膳、酿制黄精酒等系列产品,以古法炮制工艺为品牌特点,为促进铜鼓县黄精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9 年,铜鼓黄精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同年被评为全国绿色农业十大领军地标品牌。2020年10月,中国林学会认定铜鼓县为“中国黄精之乡”。2023年,铜鼓黄精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实地调查结果和相关资料,对铜鼓县森林药材黄精产业发展现状和经验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为今后铜鼓县森林药材黄精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发展现状

1.1 分布及产量现状

铜鼓县全域均有野生黄精分布,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野生资源逐渐减少,不少林农在采挖的基础上进行仿野生种植。2020 年,铜鼓县开始大力发展黄精高标准种植,极大地提高了黄精单位面积产量。目前,该县林下黄精种植面积达0.4 万hm2,其中高标准种植面积680 hm2,年产量3 000 t;有黄精合作社69家、产业企业11家,年产值突破2亿元。

1.2 示范基地建设现状

为有效推动黄精产业高标准、高质量、快速发展,铜鼓县引进江西西雅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协作投资合同。截至2023年底,铜鼓县已建设高标准黄精种植基地280 hm2以上,打造集黄精种植、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基地,以示范带动全县黄精基地建设。

1.3 龙头企业及产业建设现状

为深入贯彻“生态立县”战略,铜鼓县全力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以西雅图、肆博农业、精正农林黄精等种植和加工龙头公司为中心,应明、秋遴等中药材黄精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林农种植大户为基础,以林下种植为主,不占用良田,向四周辐射延伸,形成“育种+种植+精深加工+产品开发+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构建黄精产业集聚地,做大做强黄精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 主要做法及经验

2.1 加强组织领导管理

为切实推进黄精产业的发展,铜鼓县成立“铜鼓县推进黄精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和常务副组长,高位推动黄精产业发展。同时,从政府相关业务部门抽调人员,组建黄精产业办公室,牵头负责组织、协调、督导黄精产业发展工作[4]。

2.2 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

铜鼓县出台《铜鼓县黄精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及《铜鼓县黄精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 年)》,并聘请北京同仁堂编撰《铜鼓县有机黄精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县财政拿出相应资金,加大对铜鼓黄精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对达到高标准建设基地要求的种植基地、种苗繁育基地,按照文件给予补助[5]。各乡镇相应配套出台奖补措施,积极扶持林农扩大种植面积,共同助推黄精产业可持续壮大发展。

2.3 建立示范引导和扩大科技服务

铜鼓县与科研院所、知名药企开展技术研发与科技支撑合作。1)筛选优良品种,发展铜鼓县道地多花黄精,从源头上保障产品品质。2)持续做大高标准黄精基地。在“十四五”时期,铜鼓县每年实现黄精高标准种植面积666.67 hm2,新增黄精高标准种植面积0.67万hm2以上。3)通过课堂培训和现场教学等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提高黄精种植和加工户的科技素质和技术水平。

3 存在的问题

3.1 种植户和加工企业投资压力大

1)投入成本高。黄精种植主要成本有黄精种苗或黄精种子,以及土地、砍杂、管理等费用,前期每667 m2投入成本需要5 000 元,后期还需要抚育管理、采挖等费用,平均每667 m25 年总投入成本基本在7 000~8 000元[6]。2)投资周期长。种植黄精籽播苗,要4~5 年才能有收获;种植黄精块茎,要3 年以后才有收获,且种植成本比籽播苗高,持续不断地投入需要稳定的资金链予以支持,给企业、农户带来一定压力。3)企业融资难。目前,铜鼓县黄精加工企业经营规模较小,信用等级普遍偏低,较难通过各种资金筹集渠道扩大机械设备、科技人才的规模,制约黄精产业长期发展。

3.2 科技水平运用较落后

铜鼓县黄精仍以林农自发种植为主,种植面积取决于自身资金的承受能力,也有种植上千亩的大户,但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合理布局。虽然自2020 年以来,铜鼓县持续推广高标准种植,但林农后期管理水平有限,大部分仍然延续“人种天养”的种植方法,产量受到限制。1)种植技术不科学。黄精是铜鼓县的道地药材,已有多年的种植历史,因此大部分农户觉得已经对黄精的生长特性十分了解,在种植过程中采用“老经验”“土方法”,在管理方面比较粗放,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导致基地建设标准不一、管理水平不齐、产值不高。2)种源杂乱。随着黄精需求量的增加,农户看到了商机,于是只在乎产量,不注重品质,从外地引进一些黄精苗木,不仅价格虚高,而且产量不稳定,加之缺乏病虫害检疫,病害严重,对当地道地黄精种植产业发展造成严重阻碍。3)种苗未优选。部分农户种植的是自己到山上采种野生黄精种子培育的苗木,没有经过选优,苗木成活率低、生长发育不良、抗病虫害能力弱。4)加工企业多为小作坊式生产,规模小、制作工艺简单。铜鼓县现有的黄精加工企业中,90%以上都是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处理,靠自然晾晒出品,产品种类单一、加工过程粗放、新产品和技术的开发滞后,导致附加值低。

3.3 市场开拓不足

从整个黄精市场看,已开发的产品上百种,而铜鼓县黄精产品目前只有10余种,满足不了市场各种消费类型的需求。1)销售创新跟不上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销售渠道单一,销售方式不够科学和规范。2)黄精产品生产规模小,系统化布局受限。铜鼓县大部分黄精产品是小作坊或者家庭生产,自产自销,未能形成规模销售。3)铜鼓黄精以初级产品为主,产业链短,缺少精深加工,附加值低。黄精收获后,林农直接到市场零售或者卖给收购商贩的情况居多,少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做精深加工,初级产品技术含量低,销售价格自然低。4)生产者品牌意识不强。铜鼓县可供应的黄精品种少、缺少特色、生产效率低;林农没有标准化种植的概念,导致产品良莠不齐、鱼龙混杂。5)黄精产品营销方式及理念滞后。黄精生产者和经营者利用互联网现代技术进行推广销售的能力不强,未能利用大数据、短视频、直播带货、直播基地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

3.4 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缺乏

针对黄精产品的种植、加工、贸易等方面涉及的品种标准、产地环境标准、生产过程控制标准等,铜鼓县没有明确的标准规定。这就导致黄精产品在种植、加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甚至缺乏对黄精种植和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督标准。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黄精种植,但铜鼓县没有建立安全检测实验室,采挖黄精后直接出售,没有产地证明、未经质量检验便进入了市场,一旦发生问题便无法追踪查源,质量安全难以得到保证[7]。

4 可持续发展建议

4.1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1)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铜鼓县可积极向各级部门反映资金问题,争取黄精建设项目补助资金。2)提供贷款贴息补助,对从事黄精种植基地建设和生产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林农提供贷款贴息补助。3)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针对黄精高投入、低回报、高风险的特点,积极倡导建立黄精种植保险制度,降低生产者的种植风险及市场风险,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4)鼓励土地合理流转。积极探索股份合作,按股分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促进林农土地合理流转,培育壮大黄精种植经营主体规模,进一步加快推进黄精产业发展进程。

4.2 增加产业科技投入

1)改善黄精种植条件,提高黄精生产科技水平。铜鼓县应大力推广良种选育、种植密度控制、除草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高新技术。2)强化黄精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优化人员结构,增强服务能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由首席专家带领,打造一支科研队伍,强化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建设[8]。3)强化林农技术培训工作。组织各级林学会开展黄精种植和加工学术研讨、学术交流等活动,同时积极与各级业务部门实施的“百团科技服务下乡”活动紧密结合,培养出更多“田专家”“土秀才”,提高黄精种植科技水平。

4.3 着力开拓市场

1)引进有经验、有实力的企业入驻铜鼓县开展黄精规模种植、发展道地品种,确保铜鼓黄精独特的优良品质。2)加快出台产品标准,制定铜鼓黄精相关行业标准,明确产品指标,保证铜鼓黄精产品正宗、质量优异。3)培育市场,顺畅流通渠道。鼓励各类专业协会、生产合作组织、经纪人、技术服务组织参与黄精产品流通,充分发挥他们外寻市场搞对接、内带林农扩规模的作用,提高林农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9]。

4.4 建立健全黄精质量安全体系

1)建立健全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铜鼓县应积极推广无公害和绿色黄精种植技术,加大认证和监督管理力度,保证黄精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统一规范。2)加强黄精种植质量安全监控。实行黄精种植定点定期检测、监控,加强对农药残留的检测、监管,突出抓好集中产地黄精农药残留量监控,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3)建立电子溯源系统。通过建立溯源系统,实现黄精从种子、种苗提供,到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最后到成品上市各环节的可查询、可追溯。

猜你喜欢

铜鼓县铜鼓黄精
铜鼓县:以“四真”提“四感” 高质量推动易地搬迁后扶工作
江西铜鼓:小竹子“长”出大产业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noleic Acid in Polygonati Rhizoma
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物候期差异化研究
高中免学费
江西铜鼓县稳步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
广西铜鼓形制规律探讨
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
快乐的小铜鼓
铜鼓渐成收藏潜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