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泰县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2024-05-16王兴泽

南方农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景泰县农产品农业

王兴泽

(中共景泰县委党校,甘肃景泰 730400)

做好“三农”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三新一高”决策部署,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牢牢守住“两条底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甘肃省景泰县作为自然资源条件并不十分优越的农业县,必须立足当地实际,深度聚焦农业发展,转变和创新发展思路,不断推进产业的融合协调,迈向全面发展现代农业之路。

1 现状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东临黄河,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全县平均海拔1 610 m,年平均气温9.5 ℃,年平均降水量195.6 mm,自然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1.1 耕地情况

目前景泰县耕地总面积7.80 万hm2,其中水浇地4.90 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63%;旱地2.87 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7%。景泰县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09 万hm2,其中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有1.46万hm2。然而,约有1.80万hm2的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危害,其中有约1.07 万hm2为重度盐碱地[1]。灌溉水源的不充沛和土地的盐碱化成为制约景泰县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1.2 种养业情况

2023 年,景泰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约6.29 万hm2,其中粮食作物3.84万hm2、油料作物0.58万hm2、青饲料等其他农作物0.61万hm2、瓜类作物0.34万hm2、蔬菜0.33万hm2、中药材0.59万hm2。现有各类畜禽养殖主体9 579家,牛、羊、猪、家禽饲养量分别为2.24万头、132.83 万只、76.4 万头、103.21 万羽,水产养殖面积0.10万hm2。

1.3 新型经营主体情况

景泰县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7家、市级35家;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 033 家(其中国家级14 家、省级87家、市级154家),规范运行家庭农场591家。

1.4 产业结构布局情况

紧抓政策机遇,以创建全省戈壁农业示范县为契机,以产业发展为依托,按照因地适宜的原则合理布局产业结构。

1)依托引水工程,对多年撂荒闲置的旱砂地进行复垦利用、改良恢复,培育壮大设施农业、高原夏菜和小金瓜等特色产业,打造戈壁农业产业园。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带动模式,建成0.13万hm2甘草种植基地及万吨级甘草加工车间,推动甘草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同时按照“发展戈壁农业、带动社会发展”的理念,采用“三变+戈壁农业”模式,流转撂荒地发展高效绿色生态有机蔬菜。

2)按照生态、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景泰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环境及经济条件适宜的乡镇发展枸杞、梨、樱桃等特色林果业;建成甘草种植及中药材加工基地,大力发展甘草羊、奶骆驼等特色养殖业[2]。同时,充分发挥公司、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的带动作用,建成枸杞示范片、沿黄河枣树示范片和中药材种植带。

3)景泰县利用弃耕盐碱地和盐碱回归水,通过技术改造来发展盐碱水产养殖,通过挖鱼塘来抬高耕地,通过灌水降盐再造新田,提炼出了“挖塘降水、抬田造地、渔农并重、修复生态”的工作思路[1]。目前,景泰县已建成集育苗、繁育、生产、销售为一体的0.13 万hm2的盐碱渔业养殖示范园,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盐碱水养殖示范基地。

2 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相对缺乏,土地盐碱化

景泰县灌溉用水资源相对不足,不能很好满足农业用水需求。有关资料显示,2022 年景泰县经上级审批后的用水量为2.86 亿m3,实际农业用水3.69 亿m3,超出计划量0.83 亿m3,按照目前当地的灌溉面积及种植结构,每年仍缺水约1 亿m3,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景泰县的农业灌溉大多依然采用大水漫灌形式,采用滴灌等节水灌溉耕地的面积仅占水浇地耕地面积的30%左右。由于农民在种植方面盲目跟风,使得夏秋作物种植结构不够合理,夏季作物约占种植面积的40%,秋季作物约占种植面积的60%,造成的突出问题是灌溉高峰期集中抢水,引水工程末端地区缺水、少水或者无水,导致农作物减产、少产甚至绝产。再加上节水设施的不完善和原有设施的老化,农作物处于“有水就灌,无水就旱”的状况,个别地区不同程度存在减产、绝收风险。另外,在干旱山区已建成的一些高效节水滴灌工程由于受政策和用水指标的限制,用来灌溉农田的水量非常有限,“水”依然是农业种植者的心头之盼。此外,部分耕地不同程度受到盐碱化侵蚀,虽然近年治理力度有所加大,也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效益,但经济效益还不明显,土地盐碱化依然威胁着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

2.2 产业集群效应不突出

农业产业集群就是农产品加工深度和产业链长度的不断延伸,目前景泰县在这方面的总体水平还不高,集聚度较低。大部分农业产业园初级产品产出多、深加工不足、加工转化率低、产业链延伸不足。个别农业产业园加工业发达,但规模种养基地面积不足,原料来源不足,产业链不完整。此外,多数农业产业园在休闲、生态、文化等功能方面开发不足,公共服务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价值链拓展有限,亟待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能力[3]。

虽然全县已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 家、省级龙头企业17家,具备一定的规模化经营基础,具备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种植技术水平,但依然没有融入全县农业发展产业链中,和农民合作社、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对他们的扶持、引领、带动力度还不够大。例如,甘肃农垦条山集团拥有土地面积近0.67 万hm2,曾荣获国家A 级绿色食品果品生产基地、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原)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等一系列荣誉,是景泰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在全县现代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品牌化提升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但是其发挥的扶持带动作用不明显,还未能真正释放产业集群效应。

2.3 政府引导扶持力度不够,项目资金投入不足

1)政府重视度不高,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近年来,景泰县虽出台了耕地保护奖补政策,也积极统筹整合涉农扶持资金,但职能部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惠农政策对地域名牌、特色农产品的引导、支持和保护力度不够。同时,由于对中央及省市有关农业政策理解不到位,在项目建设上错失了一些机遇。2)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2022 年,景泰县一产投入占全年财政支出23.04%,但财政“杠杆”作用发挥不充分。水、电、路、网及加工、储运、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由于资金匮乏项目建设进度滞后,落实难度大;再加上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等条件和发展环境方面的欠缺,致使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难度比较大。这样的现状造成产业化水平低,产业发展缺乏活力和后劲。

2.4 产业融合不够充分,品牌培育定位有待加强

1)景泰县虽然坚持一产接二产连三产以实现“三产联动”,倾力打造链条经济,也着力开展农产品的加工制造,但深加工的产品品类少,大部分农产品的加工依然停留在初加工阶段,技术设施陈旧,仍属劳动密集型加工。例如,文冠果的生产加工档次较低,产品种类仅包括文冠果仁、文冠果油、嫩芽茶等,产品附加值低。2)景泰县目前已认证“三品一标”获证主体41 家,获证产品67 个,注册“黄河石林牌”枸杞、“三福牌”粮油、“条山牌”果品等38个农产品品牌,创建“甘味”农产品1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在一定程度提升了全县特色农产品知名度。但大多农产品生产具有“品种多、规模小,品质好、品牌弱,调门高、投入少”的特点,产业链条不完善,农产品原料出售比重大、深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不高。同时,品牌建设方面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品牌保护和支持意识不强,宣传推广重视不足,缺乏农产品精深加工专业人才。

3 发展措施

3.1 加强节水工程,改善盐碱问题

1)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坚持“兴水强县”战略目标不动摇,大力推进景泰县生态供水工程,加快打通输水管道,同步进行蓄水池建设,同时谋划实施景电灌区水源保障调蓄水池、景泰中部现代农业供水等“水盆子”工程,全面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推广滴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全面排摸节水灌溉的漏点、堵点,加快推进渠系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着力疏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2)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近几年,盐碱地治理成为农业农村工作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首要大事,景泰县通过工程衬渠排碱、滴管节水灌溉、盐碱水产养殖、湿地公园开发“四大措施”,注重源头治理,改良土质,加快盐碱土改造提升,有效遏制耕地盐碱化趋势,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4-5]。

3.2 发挥引领作用,完善利益联结

1)发挥企业的引领作用,紧紧依靠甘肃农垦条山集团的优势和先进技术,引导海景洲新能源盐碱数字渔业、甘肃晨光前进牧业、甘肃品高食品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多途径促进涉农企业之间的优化组合。2)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担当农业全产业链“链主”,集聚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利用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加强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3)相关部门牵头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农户与企业间建立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巩固契约式、推广分红式、完善股权式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致富。

3.3 加大引导力度,助力农业发展

1)加强对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的研究,主动对接全省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计划、国家盐碱地综合治理等政策机遇,谋划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重点农业项目,切实以产业链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提层次、上水平,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2)持续加大财政资金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力度,实施以奖代补、贴息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3)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紧抓项目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持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3.4 强化产业融合,加强品牌培育

1)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生产规范和生产技术进村入户,引进先进现代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和工艺,引导农户、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无公害优质农产品产业,同时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功能食品开发等方面的技术创新。2)积极推进“农业+旅游+消费”等新产业新业态,开发集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休闲垂钓、田园风光、农业节庆等多元素为一体的创意农业模式,实现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共同发展。3)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给农业科技人员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农技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

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农特产品的品牌创建,科学研究制定品牌发展战略规划,严格品牌授权及退出机制,做好“景礼”特色品牌的打造和整合工作,让效益好、规模大、质量高、有特色、有前景的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汇集。可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农特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发展农产品电子商贸;充分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农业”新路径,加大对本土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推介,通过数字市场信息的互换和流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数字赋能扩大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增加销量,带动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景泰县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7个加工型番茄品种在景泰县的引种试验初报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甘肃省景泰县:湿地色彩斑斓美如画
关于白银市景泰县乡村治理情况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