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渭南市绿色食品认证现状及对策浅析

2024-05-16李艳杰张芬鹊郭桂英许军红陈天鹏

南方农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渭南市绿色食品农产品

李艳杰,张芬鹊,周 鑫,郭桂英,许军红,陈天鹏

(渭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陕西渭南 714000)

渭南市位于黄河中游、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是关中盆地地势最为开阔的地段,全市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是西北最优越的农业生态区,自古有“陕西粮仓”之称。农业生产在全省占比领先,粮食总产占全省的20%以上,水果总产占全省的35%左右,蔬菜和瓜类总产占全省的30%以上,肉蛋奶总产在全省也占有重要份额,这些优势为绿色食品认证提供了可靠的基数保障。

绿色食品是我国对无污染、安全、优质食品的总称,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按照《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绿色食品标准共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 级和A 级。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推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激发农户和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促使生产主体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推动现有的生产种植模式向安全、绿色、生态、健康方向发展。同时,日益规范的认证工作也会对农产品本身的营养品质及环境质量等提出更高要求。

1 渭南市绿色食品认证现状

2020—2022 年,渭南市绿色食品发展稳中有升,截至2022 年底,全市10 个县级行政区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达38 家,产品总数达49 个,生产总量达6.11 万t。获证产品主要包括种植产品和农业初级加工品,无畜禽类和水产类产品,其中瓜果类是获证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富平县认证产品最多,为12个,华阴市认证产品最少,为1个。种植产品中瓜果类产品认证数量最多,为34 个。非龙头企业认证产品最多为22 个,国家级龙头企业认证产品最少为1 个,公司性质35 个、合作社性质14个,企业认证产品数差距较大。

2 渭南市绿色食品认证主要做法

近年来,渭南市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不断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深入推进绿色食品发展。

2.1 特色产业,认证先行

渭南市重点围绕“3+X”特色产业,制定苹果、冬枣、酥梨等技术标准综合体,加快标准与生产衔接,开展农业标准进企入户行动,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提升了标准化水平。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75 家,认证通过38 家,认证品种49 个,认证面积158 万hm2,批准产量6.11 万t。有机食品认证43家,培育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11个,名特优新农产品13个,有效期内的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年增长6%以上,累计认证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0%。

2.2 聚焦品牌传播,打造“渭南制造”高质量农产品品牌

加大优质农产品品牌评比、展示展销等宣传推介力度,提升优质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1]。具体通过绿色食品博览会、全国果品蔬菜推介会等途径,搭建宣传、展示、销售平台。依托标准创品牌强品牌,支持引导绿色食品企业规范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打造了一批特色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通过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发挥绿色食品公共品牌效应,提升绿色食品品牌效益,做精做优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区域品牌[2]。在2022 年第七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上,渭南市“白水苹果、大荔冬枣、蒲城酥梨、临渭葡萄、富平柿饼、富平苹果、合阳红提葡萄、澄城樱桃、潼关软籽石榴”九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达到216.51 亿元,较上年增加30.51 亿元,增长16.4%。2023 年4 月,在安徽合肥举办的第二十二届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渭南市参展的蒲城酥梨、富平柿饼、潼关软籽石榴等被抢购一空。

3 渭南市绿色食品认证存在问题

3.1 各县市区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发展不平衡

认证产品数量占比超过10%的县市区仅有白水县、大荔县、富平县、合阳县,这反映出部分县市区绿色食品认证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产业标准化建设工作滞后,产业发展不平衡。

3.2 主体培育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主体中公司占71.4%,合作社占28.6%,这反映出与申请绿色认证的要求相比,大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与之相差甚远。部分获证主体,尤其是企业,存在重认证、轻培育的现象,把产品发展重心放在品牌建设、品牌宣传和产品价格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认可度和关注度在通过认证后逐渐降低,未能起到绿色食品这一农产品公共品牌的典型引领作用[2-3]。加之,多数获证产品为初级农产品,多以批发形式流入市场,市场价值偏低,不能充分发挥绿色食品质高价优的作用。

3.3 认证产品结构不合理

当前,渭南市绿色食品呈现初级农产品和农业初级加工品多、深加工产品少,种植类产品多、畜禽类和水产类产品少,瓜果类产品多、蔬菜类产品少的特点。初级农产品和农业初级加工品占绿色食品认证总数的100%。种植产品占绿色食品认证总数的77.6%,瓜果类产品占种植产品认证总数的89.5%。全市暂无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畜禽类和水产类产品,以蔬菜、水果类初级农产品和农业初级加工品为主的产品结构已不能适应人们食品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产品结构亟需进一步优化[2]。

4 对策建议

4.1 创建引领,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以创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将绿色食品认证工作与创建工作有机融合,将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和样板加以推广,各地互相学习借鉴,从而推动各县市区均衡发展。

4.2 出台认证产量奖补政策,加强主体培育力度

借鉴上海市崇明区出台的绿色认证费用补贴政策,提升经营主体的绿色认证积极性,从而使经营主体逐步由被动认证向主动申请转变。各类示范区、标准化产业园及龙头企业推荐,评比时优先考虑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主体[3]。严把生产主体关,拓宽认证品种,提高认证覆盖率。基于较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与申请绿色认证的条件要求相差甚远的现状,可以采取如“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及成立合作联社等模式[4],既能满足绿色认证对生产主体种植面积的基本要求,又能实现基础设施、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资源共享,进而提升主体的管理水平,同时又解决了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法人主体资格的限制和基础条件较差等问题。

绿色食品产业只有走“大企业带动,大基地联动,大产业运作”模式,才能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格局,实现集中连片开发和群体发展目标。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实践同样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独立的经营模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积极推行公司与基地、农户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从种植、加工、分选、包装等到运输、销售的全产业链集约化经营模式,逐步实行产业化开发、企业化运作,重点扶持一批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规模大、效益好、已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才能解决绿色食品企业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局面[5]。

4.3 加大认证力度,使认证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化

基于瓜果类认证品种占比高、蔬菜类、畜禽产品、水产品和农业初级加工品占比低的现状,要不断提高蔬菜类和农业初级加工品的认证覆盖率。蔬菜类认证建议拓宽认证品种,在保证已通过认证的品种数量和产量的基础上,以单产较高的品种为认证率突破点,分茬口认证,从而增加认证蔬菜产量占比。对于畜禽产品认证,要积极探索以发展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为突破口,攻克养殖业绿色饲料限制的短板,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从政策、资金、技术、价格等方面大力支持企业生产和加工绿色饲料,满足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发展的需求,争取畜产品认证早日实现零的突破[6]。水产品认证,要发挥区位优势,引导沿黄河地区(合阳县)自然条件良好的水域发展绿色水产品。通过构建与养殖企业、深加工企业对接机制,加快推进绿色畜禽产品、水产品和深加工产品的发展,彻底改变目前果菜类认证产品比例过高、畜禽产品和水产品比例偏低的局面。农业初级加工品认证,建议以通过认证且产量较高的菜籽油和面粉为基础,进一步增加认证品种数量。基于花椒认证的品种、数量和产量较低的现状,鼓励产量较高的品种积极进行认证申报工作。

4.4 创新工作流程,严把质量关口

在绿色认证工作中,坚持“从严把关、质量优先”的理念,夯实产品质量的监管责任,可以借鉴上海市崇明区绿色食品认证实践中的“四早三单”的工作特色[4],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四早”即早谋划、早梳理、早安排、早预检。“三单”即材料整改通知单、现场预检查情况告知书、现场检查告知单。此外,可以逐步开放推行第三方认证,不断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通过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认证公司、企业主体三方共同努力做到管、认、产既目标一致又相对分离[3]。

4.5 强化获证企业的生产监管和证后监管

绿色认证有利于企业的更好发展和农产品的价优质优。但从绿色农业发展的全过程来看,绿色食品认证只是产业的前端,是安全优质农产品“产出来”的身份证明,而获证后的监管才是促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是安全优质农产品“管出来”的具体体现[4]。因此,绿色食品除了实行“两端监测、过程控制、质量认证、标识管理”的质量安全制度外,更为重要的是加强获证主体的生产监管和证后监管[5]。

生产监管方面,在实施日常监管、监督抽查并举的同时,完善绿色认证主体综合检查制度,组织开展生产风险评估、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动态监管,加强现场检查力度和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证后监管方面,主要通过强化农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来实现。2022 年,渭南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双认证”通过率超过80%,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壮大专业检测人员队伍,扩大检测参数范围,将属地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作为认证产品入市前的必经环节,这样既能保障产出的绿色认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又能对获证企业的种植行为起到一定约束作用。

猜你喜欢

渭南市绿色食品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陕西省渭南市红楼梦学会成立
果树在渭南市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什么是绿色食品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