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历史建筑保护分析

2024-05-16初云燕闫海燕

大众标准化 2024年7期
关键词:绿色历史建筑

初云燕,闫海燕,杨 飒,周 梦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7)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个过程中,历史建筑因自身的特殊性,使其在发展中受到一定的制约。其中,城市道路交通布局不合理、建筑周边绿化不足、停车难、建筑自身保温性能差、围护结构老化、建筑内部光照不足等问题最为普遍。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历史建筑与现代都市融合的进程。

历史建筑在建设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在全国非移动文物数据库中,山东省有33 500个非移动文物登记;可移动文物登记数量为286万余件(套),实际数量为558万多件(套),位居全国第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26处,在全国排名第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 968处,位居全国首位。另外,孔子文化遗存也是我国最多的省份。而且,山东的盐业遗址、古代港口码头、近现代海防等也是分布密集。全省有183处石窟寺、2 400多处不可移动的石刻文物。针对这些文物的管理,山东首次出台并实施了《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这是我国首个从整体上对红色遗产与革命精神进行保护与传承的省级地方性法律。《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处于起草、制定、立法等不同阶段。这些举措充分证明了山东省政府对古建筑的保护和研究的重视。

建筑行业的资源与能源消耗量均比较大,因此,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绿色建筑技术的认识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不用、少用、耐用、单位能源产生最大能量这几个阶段。在国内,它的发展才刚刚开始,但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绿色建筑技术的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绿色建筑设计、建筑室内室外以及场地环境分析、绿色建筑设备、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运营与管理。此外,要重视绿色建筑评价,对绿色建筑的影响进行评估。绿色建筑技术的兴起,有助于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历史建筑久经风雨,如今作为建筑本体的原有功能已经衰退落后,不能满足使用者需求。如何利用绿色建筑技术对历史建筑这种特殊既有建筑物进行改造,对大量的历史建筑进行再利用式保护,使历史建筑不被社会发展所淘汰,这是绿色建筑建造发展的新领域。

1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历史建筑保护研究的现状

1.1 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

绿色建筑发展从最初的不用资源能源转变为少用能源资源,继而又变更为研究如何合理使用能源资源、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发展的过程中,绿色建筑技术也从原来的主动式干预转变为被动式改善。其研究对象也从单一的设计、施工、运营转变为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持续绿色化。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由于建筑行业碳排放量巨大,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又一次被人们提上日程。

绿色建筑技术的核心是一体化设计技术、施工和运营管理技术。近几年来,由于能源和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将绿色建筑技术运用到历史建筑的保护中,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系统,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的内容也非常丰富。目前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应用的主要绿色建筑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技术,包含如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以及土壤蓄能等;二是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包含如施工进度合理化、建材节能等;三是绿色设计技术,包含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全生命周期评价、绿色设计知识库等。除此之外,还包含室内外环境控制技术、绿色生产技术和绿色运营管理技术。如今,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绿色建筑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并且与建设项目施工的每一个过程都在不断地融合,比如 BIM技术,已由新兴技术转变为当前的常态化应用。这些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提高建筑质量、改善居住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提高了建筑用户的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1.2 历史建筑保护研究现状

历史建筑保护指的是对有历史性意义的建筑的保护,我国对历史建筑保护研究的时间不是很长,有30年左右,经历的过程如下。

(1)拆除遗弃阶段。城镇化大发展阶段,对历史建筑的研究基本只涉及拆除,将空间让出给新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和道路等。这个阶段对历史建筑的研究很少,基本仅限于博物馆层级,且倡导的是冻结式保护。

(2)思考历史建筑价值以及是否应该保护阶段。当经历大规模拆除且部分价值比较高的历史建筑被拆除后,人们对历史建筑的认识回归于理性。相关专家学者也站出来呼吁,历史建筑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拆除是让人痛心的,这引发了社会的思考:是否该对历史建筑野蛮粗暴地拆除?对其进行保护是否能更好发挥它们的价值?

(3)历史建筑得到基本保护阶段。经过历史的验证,历史建筑的存在价值比拆除遗弃的价值更大,整个社会开始对历史建筑进行基本的保护,维持其基本功能。这个阶段主要表现在研究者开始挖掘历史建筑的价值与意义。

(4)历史建筑与现代城市的发展相互结合阶段。目前历史建筑的保护研究已经处于与现代城市发展相融合阶段。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后可对历史建筑的外部进行基本的修缮以及结构改造,这是最初探索融合发展的阶段,这种做法对“博物馆式保护”进行了否定,现实中更有利于对历史建筑实施保护。在这个良好开端的引导下,历史建筑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改造,改造后既能保护历史建筑本身,又能更好地发挥历史建筑的价值成了研究热点,真正意义上的保护研究自此开始。

2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历史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对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认识不一致

在我国历史建筑保护的发展中,除了历史建筑本身的价值之外,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历史等问题也受到了重视。近年来,我国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政策、新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使用绿色建筑技术进行改造,社会各界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解决办法。此外,由于人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还不够强,造成了在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过程中,社会各界无法给予支持,从而影响了整个历史建筑的更新保护进程,甚至有可能造成更新保护计划的搁浅。

2.2 缺乏绿色建筑技术保护历史建筑的专业人员

历史建筑保护不是简单的“修旧如旧”,而是要对其进行整体性保护,即对其进行科学绿色改造。所以其是一门综合的技术,涉及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暖通等多个专业领域。但目前我国的历史建筑保护人才短缺,现有人员经验的积累也需要时间与实践,因此专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原有历史建筑结构影响

由于原有历史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对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限制。在绿色建筑技术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原有历史建筑结构难以适应新技术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技术调整或改造。而原有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首先需要对原有结构进行评估,然后才能设计保护方案,否则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如建筑物存在着地基不均匀沉降,可能导致整栋建筑不均匀下沉;房屋内部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可能产生裂缝和变形;墙体因长时间受阳光照射而出现裂缝;屋面因防水处理不当会出现渗漏问题等。

2.4 原有历史文脉对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影响

历史建筑是具有历史意义或者代表文化传承的建筑,对城市历史风貌的保存有着特殊重要作用,如何处理好传统文脉和现代建筑的关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既有历史文脉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对城市的形象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对于历史建筑,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保护工作首先要重视对原有历史文脉的保护,否则如果以不加任何处理或只作一些简单修补的态度来对待现有的历史建筑,往往会给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3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历史建筑保护研究的建议

3.1 提高土地利用率

历史建筑大部分位于土地资源相对较紧张的市中心繁华位置,如果其原来的建筑功能已经与周围的发展不相符,可以通过改造内部使用功能的方式进行绿色化改造,从而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或者根据历史建筑地理位置以及建筑结构的具体情况,选择在保护对象顶部或者周围加盖新建筑的方式,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空间,提高土地的使用率。也可以采取相连历史建筑和谐共生的方法,使建筑连接,对其进行统一保护的同时还可以对其内部进行改造,增加采光与通风。

3.2 节约能源与合理利用资源

改造历史建筑围护结构,更加节约使用能源与资源。主要对象包含墙体、屋面、地面、外门与外窗的改造,其中尤其以墙体、屋面、外门、外窗的改造为重点。主要是根据历史建筑所处地域特点,增强保温、通风或者太阳辐射控制等。如山东省处于寒冷地区,重点需要做好历史建筑外墙、屋面以及外门、外窗的保温性能改造,减少透风量,做好夏季风主导引流。同时需要对供暖、通风与空调进行更新改造,增强建筑物的能源利用率。以山东省为例,供暖期如何合理利用地热、工业余热,合理控制热量是冬季供暖的主要改造任务之一。通风与空气调节中,首先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与热压通风调节空气质量,尽量减少机械通风的使用。

3.3 合理利用水资源

大力发展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根据历史建筑已有特点,着力做好建筑内部与建筑团体的水资源利用,主要包含:建筑内水资源防浪费、中水局部循环使用,建筑团体内部中水局部循环使用,建筑垂直蓄水储水工作等。雨水充足的地区还需要做好雨水的回收利用。

3.4 选择使用绿色建筑材料

通过历史建筑改造设计,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增强建筑物保温、防水性能,节约使用建筑材料。主要措施包括:使用灵活的隔断、选用当地材料、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技术等。

3.5 提高社会认知度

历史建筑是城市的宝贵财富,其可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城市文化底蕴,留住城市发展中最有价值的文化元素和文脉。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全社会都有责任参与进来,可以通过示范工程、政策法律、宣传推广等手段,提高社会认知度,引发社会各界对其应有的关注与投入。

3.6 培养具有相关交叉学科知识的专业人员

历史建筑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乡规划、文物保护、园林绿化、市政工程、绿色建筑等多个领域,涉及海量的技术和标准。这就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专业人员的培养刻不容缓。从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应该合理配置人才培养层次与能力,综合保障行业需求人才素质全面提高。

4 结论

结合目前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可以发现其中一半以上的碳排放来源于建筑业或者建筑业相关产业。而既有建筑在我国的保有量巨大,既有建筑中很大一部分为承载历史特殊时刻意义的历史建筑,因此如何利用绿色建筑技术对既有的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与利用,让既有的历史建筑重新焕发青春,融入社会发展,在早日实现建筑业减碳节能进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历史建筑保护是一种新兴的保护理念,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引入绿色建筑技术理念,可以在实现历史建筑绿色化的同时,保留历史文化价值,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当前,绿色建筑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工业建筑中,从长远来看,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历史建筑保护是必然的趋势,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绿色历史建筑
绿色低碳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新历史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