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健康科普图书编辑基本素质的思考

2024-05-10周文君

出版参考 2024年4期
关键词:编辑素养健康中国

周文君

摘 要:健康科普图书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健康科普图书编辑作为推动高质量科普作品的关键力量,需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精准编辑能力、文字与文学素养,并需敏锐判断时代健康需求,积极挖掘原创科普作者。通过增强个人基本素质,健康科普图书编辑能够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公众健康水平。

关键词:健康科普图书 编辑素养 科普创作 健康中国

自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来,全民健康的重要性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以普及知识、提升素养为核心,倡导健康生活的全民参与和共享共建。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凸显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并重的战略地位,凸显了科普工作在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中的关键作用。直至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改草案)》的发布,更是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提升至国家法律层面,凸显了其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此背景下,健康科普图书作为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途径,其作用日益凸显。尤其在新冠疫情及其后续影响之下,公众对健康科普知识的需求愈发迫切,为健康科普图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与此同时,如何确保健康科普图书的质量,为大众提供科学、准确、有效的健康指导,也成为摆在健康科普图书编辑面前的一大挑战。

因此,健康科普图书编辑,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基本素养,以铸就高质量的“科普之翼”。[1]他们需要具备深厚的政治素养,确保图书内容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他们需要具备精准编辑的能力,确保图书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他们还需要具备出色的文字与文学素养,让科普知识更加通俗易懂、深入人心。同时,他们还需要敏锐地把握时代健康需求,积极挖掘原创科普作者,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健康科普内容。通过不断提升个人基本素养,健康科普图书编辑将能够更好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健康科普图书编辑应具备的政治素养与大局意识

政治文化素养是图书编辑核心工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编辑,他们所承担的工作远不止是对文字进行简单的整理与校对,更是承载着传播知识信息、关注社会问题、参与推动国家进步与发展的重任。因此,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每一位编辑的必备品质。在编辑出版物的过程中,涉及政治原则、领土完整、生物信息等敏感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一旦在这些方面出现失误或偏差,将不仅影响编辑个人的职业生涯,对出版单位声誉、形象,更可能对党和国家造成极大的甚至是无法估量的危害。因此,图书编辑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性,严格遵循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确保出版物在政治方向上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在新冠疫情的严峻时期,众多临床医生与公共卫生专家积极走到公众视野中,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多元化渠道,传播公共健康、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重要知识。然而,也不乏有自称“专家”的个体在传播过程中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导致信息错误传播,甚至有人别有用心地利用公众对医疗健康知识的渴求,散播谣言,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新时代、新阶段的背景下,健康科普图书编辑更应强化政治学习,紧密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深化社会责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在编校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确保传播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2]

健康科普图书编辑应具备大局意识,只有胸怀健康中国国策,才能从工作和生活的点滴积累中汲取灵感,敏锐捕捉适合的选题和作者。只有深刻理解和贯彻健康中国国策,才能更好地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中文化自信的内涵,从而在选题策划和稿件编辑加工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出更多原创健康科普图书,推进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实现出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3]

二、健康科普图书编辑的精准编辑与持续学习能力

现代医学与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AI)等前沿科技在医学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更是不断推陈出新,关于医学治疗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新知识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健康科普图书编辑必须具备精准编辑与持续学习的能力,方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读者提供高质量、前沿的健康科普内容。

健康科普图书编辑应养成定期阅读医学文献、医学简报的习惯,以此紧跟医学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步伐。通过深入研读这些专业资料,编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医学素养,增强对稿件中涉及医学知识的辨别和处理能力。只有保持知识储备的不断更新,编辑才能在审读稿件时精准发现其中存在的科学性偏差,确保图书内容“知识无误、信息无歧”。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科普图书中除了医学专业知识外,还涉及诸多非医学领域的信息,这些内容同样需要编辑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正确的生活常识。人的健康需求从出生开始,贯穿一生,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健康科普图书编辑应将日常生活视为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通过用心体验生活、关注身边健康细节,编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读者的健康需求,从而在编辑加工稿件时更加精准地把握知识性错误,提升图书内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三、健康科普图书编辑的文字与文学素养

健康科普图书旨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医学知识,引导公众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然而,仅仅依靠科学性的内容是不够的,因为过于学术化的表述往往让大众感到晦涩难懂,失去阅读的兴趣。尽管越来越多的作者意识到健康科普应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追求内容的通俗性,但真正兼具科学性、通俗性和艺术性的稿件仍然凤毛麟角。

在实际编辑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稿件存在的问题。有的作者过度使用成语比喻和文学手法,导致信息碎片化,文章失去严谨性;有的作者为了增加知识点,引用网络热点事件,但口语化句式过多,描述啰嗦且带有娱乐化倾向。这些问题都需要健康科普图书编辑在加工过程中进行细致的把控和修正。

健康科普图书编辑的文字功底和文学修养,就像是一味精心调配的佐料,能够让图书内容更加贴近读者,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他们需要将专业的医学知识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收获健康知识。同时,他们还需要运用文学手法,使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清晰,让读者在享受文学美感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健康科普的魅力。

许地山曾在《愿》中写道:“但愿我做调味的精盐,渗入等等食品中,把自己的形骸融散,且回复当时在海里的面目,使一切有情得尝咸味,而不见盐体。”这正是健康科普图书编辑所追求的境界。他们用自己的文字能力和文学修养,将健康科普知识融入图书之中,让读者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健康的力量。因此,健康科普图书编辑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字功底和文学修养,以更好地服务于健康科普工作。他们应该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四、健康科普图书编辑的敏锐判断与原创挖掘能力

在新冠疫情暴发期间,健康科普作品主要聚焦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应急措施以及疫苗接种对个体的保护作用。然而,随着秋冬季节呼吸道疾病的高发,许多人再次面临新冠病毒的侵袭,这使得先前的新冠病毒防护相关的健康科普图书在后疫情时代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幸运的是,科研领域也在不断进步。2023年11月,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以及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研究团队在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的子刊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发现了23个与长新冠相关的蛋白标志物。这一突破性的发现为长新冠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健康科普图书编辑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指引。

作为健康科普图书编辑,我们应当敏锐地抓住这些后疫情时代符合大众健康诉求的“热需求”。通过了解最新的新冠科研成果和科研团队信息,我们可以积极建立科研成果与科普之间的桥梁,选取符合时代大众需求的健康科普选题,并挖掘潜在的健康科普作者。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科普图书的质量和影响力,更能为读者提供准确、实用的健康指导,为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只有紧跟医学步伐,建立与大众健康诉求的必要联系,才能出版满足公众健康指导的健康科普图书。[5]

五、挖掘原创作者,推动健康科普图书的创新发展

要实现健康科普图书的普及效果,其内容不仅要贴近大众当前的健康需求,更需在语言表达上赢得非医学专业读者的认可。因此,高质量的健康科普图书需在“普”字上下功夫,而这恰恰是最为困难的一环。一本备受读者赞誉的健康科普图书,背后往往需要作者倾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许多作者在撰写科研论文或专著时能够游刃有余,但面对健康科普图书的创作,他们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这主要源于学术文章与健康科普图书在文字驾驭能力和文学素养等方面的不同要求。许多作者感叹,创作一本高质量的健康科普图书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超过科研工作,而回报却相对较少,这种低投入产出比使得他们缺乏动力去从事科普工作。此外,健康科普图书的作者群体主要以医生为主,他们面临着繁重的工作。在医学科普工作的种种挑战面前,许多医生选择望而却步。这也是导致健康科普图书原创比例偏低,而引进版科普图书比例偏高的重要原因。健康科普图书编辑在平时工作中对这些问题多加思考,协助医生和作者将他們的科研成果转化进行创作,才能推出更多的原创医学科普作品。[6]

为了推动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提出“鼓励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加强科普工作。推动在相关科技奖项评定中列入科普工作指标。推动科普工作作为科技人员职称聘任条件。”这些政策提升了医生积极思考科研成果转化、将临床实践总结为健康科普知识参加健康科普的积极性,也为提升医生自我价值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给编辑挖掘健康科普图书原创作者提供了有力支持。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鼓励科技工作者与文学、艺术、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加强交流,多形式开展科普创作。”这为医生进行科普创作寻找外部协助力量提供了依据,也正是健康科普编辑纽带工作价值的体现。[7]

在策划和撰写健康科普图书的过程中,编辑应充分发挥其文学和艺术造诣,协助医生和作者将“普”字作为核心把控点,确保内容既科学准确又通俗易懂。同时,编辑还需提振作者信心,让他们相信在编辑的协助下,能够妥善处理健康科普图书的语言艺术和人文元素需求,实现图书内容的良好呈现效果。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旨在推出高质量、广受欢迎的健康科普图书,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贡献一份力量。

六、结语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健康科普图书编辑肩负着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使命。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政治素养、精准编辑与学习能力、文字与文学素养,更需要具备敏锐的判断与原创挖掘能力。通过不断挖掘原创作者,推动健康科普图书的创新发展,他们为公众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健康科普内容,助力健康中国建设。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健康科普图书编辑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提升专业素养。他们应当敏锐把握时代健康需求,积极挖掘原创科普作者,推动健康科普图书的普及与深化。同时,他们还应加强与文学、艺术、教育、传媒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为健康科普图书的创作与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健康科普图书编辑将继续努力,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个人基本素养和业务能力。他们将积极创新健康科普图书的策划、编辑和推广方式,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实用的健康科普知识。在全民健康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健康科普图书编辑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系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编辑素养健康中国
论批判性思维素养对编辑的重要性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党刊编辑素养的思考
电视记者编辑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健康中国”中的白马股和黑马股
“健康中国”中的白马股和黑马股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卫计委再推“健康中国”战略型 健康产业或迎利好
时政类图书的编辑策划之道
新形式下少儿报刊编辑素养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