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戏剧产业评价体系的模式、意义及未来展望

2024-04-26姚睿

中国市场 2024年11期
关键词:模式构建

姚睿

摘要:在当今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戏剧产业评价体系亟待发展。保利剧院公司作为文化演出行业的引领者,始终致力于推动行业建立健康有序的演艺新生态,综合其行业规模、评价体系探索实践等多方面因素,已具备搭建客观的戏剧互联网评价体系的条件和基础。文章从该体系的模式出发,阐述其多重效益并作出未来展望,以戏剧评价赋能推动戏剧产业的多元价值共振,实现大众的艺术参与和文化认同,并助力文化交流与传播。

关键词:数字经济背景;戏剧产业评价体系;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11-0000-05

[DOI]10.13939/j.cnki.zgsc.2024.11.014

1 引言

在保利剧院、保利票务的共同规划运营下,为进行剧目推广、戏剧知识普及,2020年11月30日,保利票务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娱伯牙”栏目,聚焦深度劇评与访谈发布。经内容积累与业务扩展,娱伯牙现已发展为集剧目评价、深度鉴赏、专业知识普及、举办戏剧线下活动为一体的保利剧院自有深度戏剧内容品牌。目前,娱伯牙已发布推送140篇,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上线视频采访节目近130期,全网播放累积突破1300万,平均单期全平台播放量近10万,微博话题讨论度累积2900万。

2024年,娱伯牙将在前期运行基础上,打造“娱伯牙剧目评价体系”。这是一个兼具专业性与大众化的戏剧互联网评价体系,其中包括“伯牙指数”“伯牙观剧”“伯牙盛典”三大板块。通过线上网络评分、戏剧评价呈现、线下榜单发布的全流程覆盖,构建了立体、多元、权威的戏剧产业评价体系。权威的戏剧互联网评价体系应具备独立、客观特点,不能被资本裹挟,且能普遍反映行业真实状态。

目前,综合行业规模、央企实力、评价体系探索实践等多方面因素,保利剧院公司已具备搭建客观的戏剧互联网评价体系的条件和基础。文章将对“娱伯牙剧目评价体系”的本体及相关延伸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结合“娱伯牙”品牌“和懂的人聊聊戏,让艺术点亮生活”的品牌价值理念,试阐明其未来继续深耕的方向与文化使命。

2 数字经济背景戏剧产业评价体系发展概述

2.1 在线评价影响内容消费

近几十年来,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发展改变了文化创意的生产和消费。国际上的意见共识是数字化在线评价的出现使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内容消费(Bucy,2003)[1]。数字化在线点评鼓励个人通过评论和在线论坛收集和表达意见。即使内容由个体而非组织独立发布,一旦获得社会共识就会广泛传播。简而言之,在线点评增加了用户之间的互动,以及平台和用户之间的互动。在内容发布和在线舆论形成之间出现了双向流通结构(Ksiazek等,2016)[2]。

随着用户对在线评价响应兴趣日益增加,人们一直在积极研究用户评论,将其作为用户参与的重要机制(Ksiazek,2018)[3]。评论让用户公开讨论相关主题,因此用户认为评论空间是一个有意义且重要的地方(Springer等,2015)[4]。评论的作用不仅限于用户的公众参与,还会影响用户对整体公众舆论的看法。大多数用户认为评价空间是形成公众舆论的宝贵场所,即使只有相对较小比例的用户积极参与评论。

评价空间有助于内容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公众舆论,因为它们为消费者提供了各种反馈选项,如评论、喜欢、不喜欢和回复,这些反馈选项可以被理解为评论社会化。人气指标作为专门的数据系统,根据喜欢和建议提供全面的社会信息,并导致社会对在线评价的兴趣和参与。“区分在线和离线的关键特征之一是在线评价推荐系统”[6],点评的排名(例如,观看次数最多、最受欢迎、评分最高、评论最多)越高,读者对它们的兴趣就越大。数字经济背景,评估意见的重要性体现为人们将其他用户的量化偏好(如点赞、浏览量和分享数量)解释为潮流启发式建议。截至2020年,大多数门户网站提供浏览量最大的文章列表,并按点赞数量对文章和评论进行排序(Dvir-Gvirsman,2019)[5],“最佳评论”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站功能之一。这种基于人气的界面并不新鲜,在过去十年中被稳步引入在线平台。这些流行指标取代了传统品牌,特别是随着社交类APP的普及在媒体提供商中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在线评价影响的增加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评价滥用问题,例如反复发布评论,并通过使用快速执行重复性任务的宏程序故意增加某类带有偏好性质的评论,从而通过操纵有利于特定利益方的评论数量来操纵公众舆论(Claire Lee,2018)。因此,对特定内容的片面和重复的评价可能会导致用户认为该内容质量差(Prochazka等,2018)[6]。由于难以管理评价滥用,一些机构如路透社已经完全删除了评论部分(Muddiman&Stroud,2017)[7]。

2.2 戏剧领域评价发展历程

评价之于艺术,始终被视为在评估作品创造价值上具有很高的可信度(Fleming,2012)[8]。传统的专业戏剧评价领域,国际知名的戏剧奖项有英美的托尼奖、奥利弗奖和纽约剧评人奖等,国内有中国戏剧奖、文华奖、荷花奖、牡丹奖等。这些传统戏剧奖项反映了戏剧作品在艺术创作与表演领域的最佳水平,是业内戏剧评价的重要风向标。

数字经济背景的到来使以大众评分为基础的网络评分体系应运而生。国际上有较为成熟的“烂番茄指数”“IMDbTop250”,国内则有人们所熟知的豆瓣、大麦、猫眼、淘票票等民营互联网平台。此外,爱奇艺、腾讯、优酷等视频平台以及微博等社交平台也相继建立具有评价性质的各类榜单体系。这些由用户评价形成的网络评分,逐渐成为专业评奖外,大众观看戏剧影视作品的重要参考,甚至成为媒体和业内从业者关注和评价某个作品的参考指南。当前,电影、电视剧的互联网评价已随着产业链的成熟,出现灯塔专业版、猫眼专业版、云禾、象舞指数、索福瑞等较为专业的行业软件和数据服务商,可对相关收视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反映剧目及行业的发展状态。但在文化演出领域,目前由社会资本主导的戏剧评分体系评价维度较为单一,只能表现观众或评价机构的部分意见,在客观性上存在缺失。此外,戏剧行业暂未出现业内较为权威、可信的大数据发布平台,行业数据发布零散,抓取途径有限,以致市场动态的呈现往往相对滞后,从业者无法及时有效追踪和预判市场趋势。

3 数字经济背景中国戏剧的评价模式

3.1数字基础:伯牙指数

“伯牙指数”的设立宗旨是将专业观众、媒体、戏剧爱好者、普通观众的意见及作品基础信息以可视化的分值呈现,使用户直观便捷地获取剧目评价。其作为娱伯牙剧目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戏剧互联网评价体系建设的数据基础。

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考虑不同群体的意见权重配比,根据行业地位、口碑、活跃度等因素进行差异化权重配比,在可操作性范围内提升评价的真实、有效程度;二是在统一业内人士评价指标类型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调整不同类型作品的评价指标权重,同时给予新兴项目和新锐团体以更多关注,避免优质剧目及有发展潜力的主创团队由于知名度不够、曝光度不足而被忽视或低估;三是建立贯穿剧目演出全流程的评分体系,使剧目评价不被单场质量所影响,评分可以整体反映剧目的平均演出质量;四是设计数据维护机制,以数据筛查、人工审核等形式,剔除低质量评分数据,避免恶意评分、无效评分,提高评价质量,维护数据安全,以营造健康有序的剧目评价环境。

3.2 内容输出:伯牙观剧

娱伯牙将在保利票务客户端内与“伯牙指数”同步上线“伯牙观剧”,作为戏剧互联网评价体系中的内容发布平台,包括媒体资讯、剧目深度评价和台前幕后花絮等,从内容维度为评价矩阵提供支撑,满足从业者、戏剧爱好者和演员粉丝更深层次的鉴赏、交流和互动需要。伯牙观剧的设计原则。

一是面向院线和演出主办方进行多方内容采集,涵盖全国观众与知名人士的深度剧评、专家导赏、明星主创台前幕后访谈、伯牙市场洞察等;二是进行高频次、高质量、多元化的台前幕后内容输出,通过图文和视频两种形式,为用户提供有效的观演建议;三是鼓励用户讨论,开放频道的图文及视频用户评论功能,以“内容+互动”的形式,有效提升频道页日活访问量及互动量。使精彩独家内容、艺术大师课第一时间直达用户,累积用户粘性,共建云端艺术成长互动社区;四是采用先审后发机制,提前设置敏感词库,通过系统审核和人工监督,维护干净、健康、正向的评价环境,保障文化安全。

3.3 场景拓展:伯牙盛典

“伯牙盛典”是娱伯牙戏剧互联网评价体系的线下实践场景,包括伯牙年度榜单、伯牙戏剧节、伯牙颁奖典礼三项活动。以年度为单位,在伯牙指数的评分基础上,结合专家评价意见,发布“伯牙年度榜单”,内含年度内优秀剧目、演员、主创等榜单。同时,开通观众投票通道,设置各类人气奖项,丰富伯牙戏剧节和伯牙颁奖典礼的活动形式及内容。榜单发布后,将举办伯牙戏剧节系列活动,邀请行业专家、资深从业者参加伯牙论坛,讨论行业发展新趋势;打造伯牙戏剧节精品剧目展演盛事,并举办伯牙颁奖典礼,催生全新行业热点拉动戏剧文化消费升级,把握文旅融合发展趋势,每年在不同城市落地伯牙盛典,助力地方文旅融合事业发展挖掘新亮点。

4 中国戏剧产业评价体系的构建意义

4.1 戏剧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数字经济背景的“去中心化”特质使得人人皆为内容创作者,移动互联网平台成为人们可以自主选择和控制的与日常“接入”的新形式。伯牙指数和伯牙观剧的出现适应了数字经济背景媒介使用的个性化特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发声的平台,在“深度数字化”的进程中,重塑在数字化生存中的人类社会关系,并作用于戏剧创作、生产、传播、消费[9]。对于票务营销平台、院线运营方和投资出品方来说,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在海量的戏剧作品中筛选出优秀作品并进行全面评估,帮助院线运营方和投资方挖掘具有较大发展潜质的IP、主创和主演,为院线排期、投资提供决策依据,提升作品上座率与投资回报率;对于演出院团和戏剧演员来说,借助伯牙观剧平台与观众互动,营销推广作品,能够增加粉丝粘性,通过听取观众意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对于戏剧制作方来说,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推进,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日益提高,真实有效的互联网戏剧评价代表市场声音,可为剧方提供直接反馈,提高戏剧作品的整体质量,提升作品口碑与演出收益。

在社会媒介化的趋势之下,原本界限分明的社交边界被数字空间所消解,在虚实融合与共生的数字文化时代,网络环境所衍生的线上虚拟社群和线下实体群体构筑出了新的关系结构,以自身兴趣和价值取向交换信息、传播内容和创造连接的交往形式成为独特个体间抵达共识的通道[10]。该体系线上评价与线下盛典相结合的模式,将形成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以评价数据为基础,通过举办汇集伯牙论坛、伯牙精品剧目展演、契合年度主题的伯牙音乐节、伯牙文化市集等内容的伯牙戏剧节和伯牙颁奖盛典等其他线下衍生活动,开发热门作品、演员周边,促进戏剧与文旅、文创的融合发展。

4.2 戏剧文化的数字全景呈现

保利所搭建的戏剧产业评价体系通过互联网捕捉戏剧及其他文化演出评价数据,监测真实市场动态和舆论反馈,以戏剧评价为撬动点,利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传播迅捷、个性化等特点,引起全民观剧热潮。吸引更广泛的民众走入剧场了解戏剧,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艺术氛围,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并可以此为契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国家文化事业、文化产業的大力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全新活力。戏剧评价网络化、多元化,是时代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包括文化演出领域在内的各类网络意见领袖群体迅速壮大,广泛影响互联网用户心智。因此,立足服务文化演出行业健康有 序发展,建立全新、专业、客观、公正的戏剧互联网评价体系, 符合中国整个文化演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客观需求,健康的网络评价环境也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

该评价体系作为新的戏剧宣传营销方式能够提升社会对戏剧行业的关注度。使更多优秀戏剧作品、主创团队、演职人员走入公众视野,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交融、碰撞中得到传承、壮大和发扬。此外,“伯牙指数”“伯牙年度榜单”的发布和演出数据库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将为戏剧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石,为戏剧研究提供丰富的行业数据资源和全新的研究视角。学者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戏剧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推动学术进步。同时,通过举办伯牙盛典系列活动,让戏剧知识普及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使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戏剧艺术,为行业发展培育后备人才。

5 数字经济背景中国戏剧产业评价体系的发展展望

5.1 指导艺术鉴赏,引领大众审美

作为数字化场景下的戏剧互联网评价体系,“娱伯牙”通过“伯牙指数”和“伯牙观剧”两大矩阵,将“网络评分”与“戏剧鉴赏”有机结合,形成平台化产品,构建全新、即时、互动、多元的戏剧评论及戏剧鉴赏模式。在评分体系建设上,通过重构戏剧评分的算法,兼顾专业剧评人等业内人士的权威意见,以及普通大众的即时点评反馈,改善目前主流互联网戏剧产业评价体系评分维度单一、算法机械、专业度欠缺等问题,致力于为专业剧评人与普通大众打造开放、包容、健康、有序的戏剧评价环境。

另一方面,通过“伯牙观剧”内容矩阵建设,持续拓展“娱伯牙”深度内容品牌的艺术鉴赏引导功能,为专业剧评人等业内人士提供发布戏剧评论的新平台,让各种戏剧现象、戏剧思潮、戏剧观念、创作主张、戏剧流派等不同维度的内容得以充分展示,为广大用户提供全方位、多视角的戏剧知识和戏剧评论内容,打造戏剧艺术鉴赏互动社区,避免单一机械地评分,沦为作品宣传和票务销售的工具。

5.2 挖掘行业潜力,指导戏剧创作

“世界已进入数字化时代。相对于互联网时代将消费推向极致,催生一系列消费的新模式、新方式、新业态,数字化时代将生产推上新高度,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促进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更高,创造生产力新形态—数字化生产力。换言之,互联网触及的是消费,数字化撬动的是生产”[11]。互联网上的内容丰富且碎片化,但是有说服力且能自证的内容占比较低。信息爆炸、文化短缺,应是互联网内容的真实写照。当前,文化演出行业的各项指数发布未能与互联网评价形成有机联动、互为支持的局面。

未来,在“娱伯牙”戏剧互联网评价体系的运营中,可在目前“伯牙洞察”行业分析报告基础上,综合统计“娱伯牙”用户评价的各类数据。根据演出项目类型、上座率、演出场次、票房数据、用户关注度、用户评价等方面的表现,综合发布各类别伯牙年度榜单,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动态监测提供数据支撑,为权威媒体的社会价值报道等提供可靠素材来源,为国有及民营院团提供剧目市场化运营的真实反馈,为原创内容制作提供正向的价值引导同时,还可以打破传统的“唯票房论英雄”模式,通过多元维度的评价指数,为行业新人、新作提供展示的平台和空间,挖掘和培育行业的新生力量。

5.3 营造清朗环境,提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根源在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体现了文化自信,也巩固了文化自信”[12]。搭建戏剧互联网评价体系有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全民文化自信。近年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文化阵地内的安全斗争日趋尖锐。树立文化自信、维护文化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我国戏剧行业已随着时代发展衍生出评价体系优化升级的现实需求。从当前戏剧互联网评价环境来看,由社会资本主导的网络评分体系,普遍存在质量低、内容杂、水军多、把关难,只重商业效益、忽视社会效应等问题。其中,大麦、猫眼演出两大票务平台的评分主要是为其票务销售服务,带有较强的倾向性;定位为文艺青年聚集地的豆瓣,主营业务为书影音而非戏剧,且其戏剧评分信息均由“猫眼”提供,不具备独立性。此外,票务平台由于演出票务代理的局限性及其市场份额的不均衡发展,其评价数据未能形成有效的行业大数据画像,无法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价值参考。戏剧作为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其价值评定、审美标准更需要一个以公正价值观为引领的客观评价环境。对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当代中国来说,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凝聚民族精神,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世界价值。因此,建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观的戏剧产业评价体系,可为戏剧创作和民众观演提供客观有效的价值引导,营造良好的戏剧艺术氛围。

5.4 促进艺术交流,展现东方美学

“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认可中国,不仅要着眼于经济举措、发展成效,更要从中国发展背后的历史文化原因入手,做好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让世界了解中国发展的文化底蕴”[12]。该互联网评价体系未来将通过“戏剧评论+”艺术社区,能够挖掘和培养一批国内外的优秀戏剧评论人才,发挥戏剧评论在戏剧创作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和正向调节作用,使各种戏剧现象、戏剧思潮和戏剧观念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交流。

娱伯牙戏剧互联网评价体系随着行业大数据库的深入建设,以及“伯牙指数”大量评价数据的积累,将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戏剧互联网评价艺术社区。不仅仅可以对国内各大在售文化演出项目进行评价追踪,还可以进一步通过艺术社区属性,延展戏剧评价的外延,以“戏剧评论+戏剧节”等模式,与国内外各大知名戏剧节联动,深化国内外戏剧评价的交流,推动中国的戏剧评价与国际接轨,增加中国戏剧评价的国际话语权,让世界看到全球戏剧研究与发展的中国力量与东方智慧。

6 结语

作为数字化场景下的戏剧产业评价体系,“娱伯牙”在创新戏剧鉴赏模式的同时,将线上评价与线下场景结合,打造充满生机的戏剧评价生态圈。该评价体系为专业剧评人与普通大众营造开放、包容、健康、有序的戏剧评价氛围,为文化演出行业的高質量发展提供真实、客观、可靠的价值参考。同时,也为深化国内外戏剧评价的交流,推动中国的戏剧评价与国际接轨,不断增强中国戏剧评价的国际影响力。未来,“娱伯牙”将在内容生产的基础上,致力于打造集C端口碑与专业视角为一体的全新演出行业专业评分体系。在大数据背景下,搭建演出行业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持续为行业赋能,推动行业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BUCY E P,NEWHAGEN J E.The interactivity paradox:closer to the news but confused[M].Media access: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of new technology use ,Mahwah,NJ:ERlbaum,2004:47-72.

[2]KSIAZEK T B,PEER L,LESSARD K.User engagement with online news:conceptualizing interactivity and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line news videos and user comments[J].New media & society,2016,18(3):502-520.

[3]KSIAZEK T B.Commenting on the news:explaining the degree and quality of user comments on news websites[J].Journalism studies,2018,19(5):650-673.

[4]SPRINGER N,ENGELMANN I,PFAFFINGER C.User comments:motives and inhibitors to write and read[J].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 society,2015,18(7):798-815.

[6]DVIR-GVIRSMAN S.I like what I see: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popularity cues on attention allocation and news selection[J].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 Society,2019,22(2):286-305.

[8]PROCHAZKA F,WEBER P,SCHWEIGER W.Effects of civility and reasoning in user comments on perceived journalistic quality[J].Journalism studies,2018,19(1):62-78.

[9]MUDDIMAN A,STROUD N J.News values,cognitive biases,and partisan incivility in comment sections[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17,67(4):586-609.

[10]FLEMING M.The arts in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aesthetics,theory and pedagogy[M].London, UK: Routledge,2012.

[11]张铮,许馨月.从创意者经济到认同者经济——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需求侧转型[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2):162-170.

[12]张铮,许馨月.从创意者经济到认同者经济——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需求侧转型[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2):162-170.

[13]高书生.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与布局[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5(5):11-18.

[14]胡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战略内涵[J].青年记者,2023(21):36-40.

[作者简介]姚睿(1972-),男,北京人,硕士研究生,中国演出行业高级经纪人,高级政工师,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黨委书记、总经理,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北京市,

猜你喜欢

模式构建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基于ERP环境下的企业成本控制模式浅析
“双边联动”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行动模式研究
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
航空集团公司共享式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构建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模式的建构及相关问题阐述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