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儿童学业语言发展与助推

2024-04-15林颖

文理导航 2024年9期
关键词:学前儿童幼小衔接建构

林颖

【摘  要】在明确学业语言的含义和特征的基础上,对学前儿童学业语言的年龄特征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幼小衔接阶段儿童学业语言建构的助推策略,以期在教學中帮助学前儿童获得学业语言的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小衔接;学前儿童;学业语言;建构

学业语言是一种区别于一般交流语言的语域变体,对学前儿童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成就有着重要作用。在幼小衔接阶段,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既是儿童社会认知、社会交往、社会情感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儿童学习能力发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

一、学业语言的含义及其特征

(一)学业语言的含义

关于“学业语言”的定义,众多学者对其均有自己的观点。有些学者把“学业语言”定义为“教育语言”,也有一些学者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学校语言”,还有一些研究人员将其界定为“进阶书面语言”或是“科学语言”,更有学者将“学业语言”特指为“学术英语”。以上对“学业语言”一词的界定,主要取决于该语言所使用的地点,如在学校、公共场所、正式场合等。学业语言的发展对儿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将学业语言定义为儿童在其认知水平、语言能力、学习意愿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表现出的一种带有规范性、逻辑性和程序性的言语表达方式。

(二)学前儿童学业语言的特征

学前阶段儿童的学业语言发展以口头语言理解和表达为主,他们通过学习获得的学业语言具有以下结构特征:

1.较为灵敏地感受语言的使用情景,并选择有别于随意表达的口语交流形式。由此可见,学前儿童的学业语言发展的出发点,应是对学业语言所处情境的敏感程度。了解不同的语言使用场景,要使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来展开表达,这就是学前儿童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关键所在。例如,在幼儿园集体教育中,教师要尽量用简练、有条理的语言来解答,让学前儿童对学业语言的应用场合特征有一个基本认识,并运用与场合相适应的词汇、句型等进行表述,这是教师对学业语言使用敏感度的一种体现,也是培养学前儿童学业语言发展的主要方面。另外,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在一日活动中抓住适宜的机会,善用学业语言来与学前儿童对话和交流,提高学前儿童使用学业语言的敏感性。

2.开始关注并了解词汇量的变化,用正确的词语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研究表明,学业语言具有“简洁”“准确”等特点,能够更好地传达知识。在运用学业语言时,要力求简洁直接,避免在传达讯息时出现重复、临时编造、冗余等情况。简而言之,在学习时能够使用简单而准确的词汇,且能够符合所要表达的话题要求,也是学业语言能力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学龄前是儿童学业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学前儿童掌握能用来表达同样内容的多个词汇,在此期间通过运用各种词汇和句式来进行表达,从而具备学业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教师通过观察和交流,获知学前儿童使用词汇不够“简洁”和“准确”的情况下,可以在一日生活中通过示范引领的方式来关注学前儿童的学业语言养成情况,如“蛋壳里香香的东西”可用“蛋白和蛋黄”来表述,“核桃里的硬硬的壳”,可以用“果核”来表达,以达到学业语言强调的简洁、精确的要求。

3.逐步了解语言中的特定关系词汇,通过对所学词汇的分析,可以使学前儿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所学词汇的上下文意义。在语法结构方面,学业语言表现出“高密度”信息结构的语用特性,连词的运用能使表达的内容关系保持统一与完整,表现出语义上的关联性。比如,“因为”和“所以”在汉语中是将两个独立句子连接在一起,形成表达因果关系的特定词汇。再如,在我们说话时,如果遇到需要表达“事物发生的先后顺序”可以用“先”或“后”的词语来表达。也可引导学前儿童借助可视化的凭借物展开讲述,比如鼓励学前儿童借助观察记录,分享科学实验、自然观察、数学活动中的最新发现,以此提高学前儿童使用学业语言的概率。可视化的凭借物可以助力学前儿童的讲述更为有条理、有重点、有逻辑。科学图画书中专业的词汇和说明性的书面语言也能帮助学前儿童了解形式多样的内容结构,提高他们使用学业语言的能力。教师可借助科学知识图画书为载体,开展双向互动式的集体共读活动,帮助学前儿童理解科普读物中的科学概念,提高学前儿童使用学业语言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二、学前儿童学业语言的年龄差异及影响因素

(一)学前儿童学业语言发展的年龄差异

学业语言是学前儿童掌握其他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包括词汇、语法、语音等在内的“核心能力”,是学前儿童在普通教育环境下掌握和使用学业语言的基础。有研究者对346名学前儿童进行了调查,采用Stevens等人设计的“儿童学业语言测试”(CAT)来测量学前儿童在普通教育环境下掌握和使用学业语言的情况。结果发现,学前儿童学业语言水平随年龄增长呈显著上升趋势。

第一,从词汇方面来看,学前儿童对不同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掌握较好,尤其是对名词类的掌握。在3-4岁这一年龄段,学前儿童对名词类的掌握情况要高于动词类;在4-5岁这一年龄段,学前儿童对名词类掌握得比较好;在5-6岁这一年龄段,学前儿童对形容词类的掌握情况要高于动词类;在6-7岁这一年龄段,学前儿童对动词类的掌握情况要高于名词类。由此可见,学前儿童在词汇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第二,从语法方面来看,在3-4岁这一年龄段,学前儿童能用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在4-5岁这一年龄段,学前儿童能用句子描述自己所处的环境;在5-6岁这一年龄段,学前儿童能用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在6-7岁这一年龄段,学前儿童能用句子表达自己所想。

第三,从语言规范来看,4-6岁学前儿童学业语言的规范性也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其中,句法发展的趋势印证了周兢、张莉等人的研究结论。研究发现,早期阅读的干预能显著提升学前儿童学业语言的句法复杂程度。因而,教师可提供更多的讲述机会,鼓励学前儿童积极表达,以促进语法水平的提高。

(二)学前儿童学业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业语言通常呈现出简洁、明确、客观和有逻辑等特点,对学前儿童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義。学前儿童学业语言的发展受到学前儿童所处的环境中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首先,文化、家庭等因素都会对学前儿童学业语言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而“场域”(把语言社群分为家庭语言社群和非家庭语言社群)也会对学前儿童的学业语言发展产生影响,前者重视学业语言的自然化,而后者强调学业语言学习的刻意性。其次,从情感和意义两个角度来看,“语言本体”同样具有一定影响。此外,“在场效应”在学前儿童学业语言学习过程中也有着重要影响。所谓“在场效应”是指学前儿童与同伴或教师之间并没有任何实际性的交流,但彼此间的交流过程所形成的气氛会对在场其他学前儿童的学习造成一定影响,这也表明,学前儿童在学业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总体而言,学业语言的学习过程受主客体共同作用的影响。从主观角度而言,认知水平、日常语言(民族语言、地方方言、普通话)、语言兴趣、年龄等都是对学前儿童学业语言发展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就客观方面来说,语言社群(家庭语言社群和非家庭语言社群)和社会文化(方言、方言融合和民族方言、语言交流等)、教师的学业语言概念(对学业语言的内涵与外延、结构与性质、功能等的认识)以及语言本体,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对学前儿童的学业语言发展产生影响。

三、幼小衔接时期儿童学业语言建构的助推策略

(一)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幼小衔接阶段,儿童学业语言建构有赖于语言环境。首先,教师要敏感觉察不同的场合,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前儿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例如,利用餐后散步环节参观幼儿园里的植物,在宽松的氛围里,帮助学前儿童运用并列或递进的关联词来大胆表达对植物的感知。在这样的环境里,师幼对话更自然,学前儿童在与老师、同伴的相互补充和完善中,也能加深学业语言的认识。游戏无处不在,它是学前儿童的基本的学习方式,更是学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教师要善用游戏场域宽松、愉悦的氛围,将学业语言的学习贯穿始末。一是语言游戏:语言游戏从种类上可分为词汇游戏、句式游戏、故事表演游戏,它富有层次且有趣,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业语言水平。二是区域活动,教师可将集体教学活动与语言游戏巧妙融合到环境和材料里,学前儿童在环境和材料的刺激下唤醒已有的学习经验,自主自发去表达和练习,能够使已经习得的学业语言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灵活的教学方法

学前儿童学业语言建构需要情境的支撑,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来引导学前儿童感知学业语言的特点。首先,根据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有效的活动情境。如,在游戏分享阶段,引导学前儿童扮演导游的角色。研究发现,学前儿童的角色带入意识越强,运用复合式的学业语言的能力越强,他们在介绍建构成品时,发展出从前到后、从整体到细节、因果等关系的语言模式。其次,学前儿童的思维处于从形象向抽象过渡,选择合适的凭借物有利于学前儿童发展学业语言。例如,在讲解“身体器官”时,教师通过身体器官的图片或模型,可以帮助学前儿童理解学业语言的特点和规律,经由教师和同伴间的示范,通过感知、模仿等路径来体验和学习使用学业语言。又如,教师可有目的性地选择说明性较强的科普读物,有意识地讲解和示范讲述科普读物的部分内容,为学前儿童提供学业语言的使用支架,帮助学前儿童将学业语言讲述的方法具体化,再鼓励学前儿童大胆尝试,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和支持的作用。在教师的合理指引下,学前儿童在讲述中使用的语言将更具有条理性、思路更加清楚,可以按照特定顺序,遵循由上至下、由内至外等原则加以讲解,实现了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目标。除此之外,教师也可将学业语言融入五大领域,借助各种有效的媒介、家园共育等策略助推学业语言的养成。

综上所述,学业语言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与语言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话题,应引起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学前儿童的年龄与教育内容的适宜性,重视学前课程各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意学前儿童学业语言教育的整体策划,开展综合性的、立体的学业语言教学,并采取适当的评估措施,从而提高学前儿童学业语言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兢,陈思,Catherine Snow,Paola Uccelli.学前教育的新取向:重视儿童学业语言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4(6):39-44.

[2]周兢,陈思,Catherine Snow,Paola Uccelli.学业语言:教育必须重视的学习者语言能力构建[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75-81.

[3]蔡红梅,董艳琴.儿童学业语言研究进展及教育启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37(9):53-59.

[4]蒋忠心,周兢.儿童学业语言的概念框架与教育意蕴[J].基础教育,2019,16(2):64-7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泉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幼小衔接时期儿童学业语言构建助推策略”的阶段研究成果之一,立项批号:QJYKT2022-25)

猜你喜欢

学前儿童幼小衔接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浅析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