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24-04-15贾利平

文理导航 2024年9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网络时代

贾利平

【摘  要】家校共同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融合信息技术,有助于拉近儿童与父母、教师间的距离,更能拓宽高效互动的沟通渠道。应该加大对六年级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优化家长与监护人的教育思想、知识水平来提高教育质量,利用创新网络时代家校共育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多渠道路径模式来提高教育效果,培养儿童的抗挫折能力,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使个人能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网络时代;家校共育;六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留守儿童长期无法得到父母的直接关爱,不仅负面情绪会逐渐增加,而且心理健康问题也会愈加严峻。针对六年级留守儿童而言,家校应该借助现在便捷的网络化手段来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帮助儿童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最终,在多样化教育手段的作用下,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会逐渐减少,可全面投入于后续学习生活当中。

一、六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

六年级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父母教育缺失现状中,在自身成长方面无法获得完整家庭环境的影响,自我保护心理会较为强烈,当他人与其进行交流时,会产生较大排斥心理,有部分儿童十分自卑与内向,或者性格过于强势,喜欢欺凌其他同学。另外,留守儿童在长期不能与父母进行直接沟通后,会十分怨恨父母,甚至产生不愿与父母相见的想法,导致亲子关系变得较为紧张。许多六年级留守儿童的成绩还十分不理想,临时监护人也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监管,致使学习意识日渐薄弱,学习热忱也在逐渐降低。留守儿童认为学习成绩优良与否和个人发展没有关联性,父母均没有较高文化水平,但是依然能赚到许多钱,特别是在网络主播、明星收入不菲的影响下,自身便会出现辍学想法,希望能立即打工赚钱。

随着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逐渐下降,教师可能会忽视留守儿童,同学会对其进行嘲笑,在长期处于被冷落与忽视的环境中后,更会丧失学习兴趣。此外,留守儿童性格较为沉闷,不喜欢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若某名同学与其主动沟通,留守儿童会认为该同学的行为存有恶意,产生严重的躲避行为。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还十分严重,喜欢与他人进行对立,随着不信任感的持续增加,逆反行为会呈现不可控的趋势,留守儿童更会出现严重的不合群行为,不愿意融入到集体活动中,性格中会具有孤僻、胆怯等特点,详细归类为: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身体不良症状等。

二、六年级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缺乏足够多的父母关爱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只有极少数父母会经常给留守儿童打电话,留守儿童也不会主动与父母沟通,随着联系频率的逐渐降低,不仅留守儿童会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出现迟钝、懦弱等行为,而且良好的亲子关系无法得到建立。随着时间的逐渐累积,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会十分糟糕,无法感受到与他人沟通交往的乐趣,并长期远离群体交往活动,便将自身封闭于一个环境中。留守儿童在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后,心里也会十分脆弱,当生活中遇到小问题时,情绪便会变得崩溃,无法运用正确心理状态来解决各种问题,影响个人的进步与发展。

(二)监护人无法对儿童进行合理教育

当前主要由祖父母辈人员对六年级留守儿童进行监护,由于老人思想观念过于陈旧,且十分溺爱留守儿童,对其各种需求进行最大程度的满足,没有对儿童进行合理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出现许多不良行为习惯。老一辈人主要对留守儿童的衣食进行关注,未对留守儿童思想进行良好教育,导致留守儿童的各种恶习愈加严重,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部分留守儿童被亲戚或朋友照顾,由于留守儿童非亲生儿女,监护人会对留守儿童的各种行为习惯过于通融,只要留守儿童没有犯下太大错误,便不会进行严加管教。有的留守儿童长期沉迷于手机网络和游戏中,思想行为产生了偏差,不良行为习惯会愈加严重。

(三)自我管控能力差

六年级许多留守儿童的自我管控能力较差,放任自身做一些不正确的事情,或者运用消极心理来处理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有的留守儿童思想也过于激进,各种行为方式往往与他人背道而驰,如当父母将打工生活费寄到家中时,会将钱全部用于打游戏与吃零食等。有的六年级留守儿童可能会与社会混混厮混在一起,在不良的交友模式下,留守儿童不会将心思放在学习上,会将更多时间与金钱花费于吃喝玩乐中,无法建立健全的人格。

三、网络时代家校共育视角下六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一)加大对六年级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来提高教育效率

应该加大对六年级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为每名六年级留守儿童建立个人电子档案,以此来全面了解、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广泛传播,碎片阅读和短视频深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良莠不齐的思潮观点对六年级留守儿童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或好或坏的冲击。学校、社会、家庭都要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特别是要加强对自媒体的监督管控,以免对六年级留守儿童产生心理和意识上的不良诱导,同时鼓励倡导全社会要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思想政治上的教育。

(二)建立家长学校,优化家长与监护人的教育思想、知识水平来提高教育质量

在网络信息技术融合于教育教学的新时代下,学校教育工作应合理科学地运用数字信息化,线上线下建立家长学校,学校和家庭双双营造育人的良好环境,平等和谐地成为六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参与者、评价者,共同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方便快捷的特点,以家长学校为纽带,不断组织线上线下家庭教育讲座,组织有关隔代教育监护人、留守儿童父母培训活动,充分利用网络来向监护人、留守儿童父母传递培训信息,特别要重视隔代教育的利弊认识,强化留守儿童父母陪伴教育的重要性。

(三)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模式来提高教育效果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模式,恰当地结合家校共育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儿童、监护人及时通过电话、网络、面谈等多向互动沟通,共同努力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施教前期,教師根据六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深挖教材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制作或者利用网络上现成的,易于激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容易理解掌握的心理健康知识点的微课视频,然后通过网络平台、软件及小程序将微课视频发布到学生家长群,寻求家长帮助,配合教育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监护人监督下进行自主学习,观看老师发布的视频资源,按要求完成任务,并将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以备上课时向老师请教,与他人交流。监护人及留守儿童父母根据学生实际的心理行为情况向老师如实地反馈,帮助老师在后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施教中能够更好地调整措施,矫正六年级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施教阶段,在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老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前监护人和留守儿童的反馈,进行答疑解惑,采取合适恰当的方式、方法对儿童施加影响,根据教学目标准确地解决心理问题。对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及监护人注意做好保密工作。可以选择他们信任的人接近疏导,逐渐让问题得以解决,心理得到矫正。对于问题不大,愿与大家交流的留守儿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引导留守儿童互帮互爱、积极向上,培养儿童自信、开朗的性格。并通过随机提问或随堂小测试检验施教效果。留守儿童也可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感想、感悟与老师、同学分享,互相讨论评价。后期反馈阶段,老师课后要做的事是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从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补救策略。鼓励留守儿童大胆地向老师、父母、玩伴同学倾诉并交流,以期获得大家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指导和帮助自己的孩子,并如实地向老师通过平台反馈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的变化情况,老师及时给予指导、评价、鼓励。

老师可借助微信、QQ、钉钉、家访、线上家长学校等为渠道,与六年级留守儿童的玩伴、监护人、父母沟通,了解留守儿童情况。课后留守儿童可在一定的时间段在微信、QQ、钉钉、记事本中阐述每一次的学习收获。与此同时,要限制留守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以免留守儿童养成沉溺电子产品的习惯,要让其明白手机等网络终端的利与弊。家长与临时监护人也应及时注意观察六年级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家庭教育的策略。当留守儿童有吐露或交流的行为后,自己的思想压力就会得以减轻,心理问题也会随之改善减轻。此外,对于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严重的留守兒童,教师应该单独与其私下沟通,或选取留守儿童亲近、信任的人与其沟通,让其感受到给予的人文关怀,不良情绪也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变。

(四)运用多种方式路径来培养留守儿童承受挫 折的能力

学校、老师应该借助信息化手段为留守儿童创设不同情境的难题与挫折,留守儿童在攻克各种难题的同时,束手无策的感觉会逐渐弱化,慢慢会具有迎难而上的品质,心理承受能力也会日益增强。施教者向留守儿童教会多种调节情绪的方式,当留守儿童出现各种情绪问题时,能选择适宜方式进行调控。如若留守儿童是情绪冲动型的人,可让稳重型的同学与其成为同桌;压力过大时,可借助写日记方式来减轻压力;心情低落时,可运用听音乐来放松情绪。帮助六年级留守儿童认识到沟通交往的重要性,平等对待每一个人,交往中在考虑自身需要的同时,也应关心他人需求,换位思考,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讲座,设立悄悄话信箱,留守儿童可匿名向专业人员进行心理问题的咨询。

总而言之,六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网络化手段,不仅家庭能及时全面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而且学校也能具体掌握父母在外情况。加大对六年级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优化教师、家长与监护人的教育思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来提高教育质量、创新管理模式,同时提高教育效果、运用多种方式来矫正、培养儿童抗挫折能力,留守儿童会逐渐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个人得以全面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雨函.“双减”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书育人,2023(7):28-30.

[2]张亚利.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述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6):4-9.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网络时代家校共育视角下六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2]GHB1232)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网络时代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网络时代
社交网络时代的“新青年”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网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