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轮车夫的背影

2024-04-12季大相

西部散文选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黄包车车座表叔

季大相

人力三轮车通体是深绿色,车把、车座、链条等完全是自行车的构造,后部是坐人的车厢,能容纳两人并排乘坐。车厢上还装有布篷,起到雨天挡雨、晴天遮阳的作用。因它后部造型像旧时的“黄包车”,所以上了年纪的人仍习惯称之为“黄包车”。那“黄包车”完全是靠人力拉着奔跑的,而人力三轮车则是像踩自行车一样骑行,比起“黄包车”要先进、省力多了。

我没有经历过“黄包车”的年代。但我当过人力三轮车车夫,在那特定的时期内,踩三轮车的收入曾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那是中学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之际,在踩三轮车的表叔极力怂恿下,母亲给我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表叔又很热心地向我介绍拉客方法和经验,引领我入行。刚开始,拉不下脸皮,不好意思上前主动揽客,有种“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姿态,收入自然惨淡。

那天傍晚与表叔相逢,他问我一天进账多少?我说三块钱。他听了,没有说什么,而是让我第二天与他一起出车。

表叔不愧是“踩三轮”行当里的老江湖,每当看到有人在路旁步行或站在那里张望,他都会主动地靠上前去问人家要不要三轮车送;如果人家嫌车费贵,他就伸手不停地划圈,解释说你的路途远,訴说“踩三轮”赚钱的不易,大打感情牌;如果人家要离开,他又会追上去,问人家愿意出多少车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的折腾,十有八九的交易成行。待乘客坐上车,他叮嘱一句“坐稳了。”然后吆喝一声,“走起来啦!”弓着腰,卖力地踩着车蹬,一边打铃,一边不停地招呼着:“让一让、请靠边让一让……”那洒脱的姿态,连同那渐行渐远的背影,令我仰慕不已,佩服得五体投地。

有模学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我也逐渐摸索出一套拉客的“生意经”,比如遇到年纪大的“大伯、大婶”的套近乎,遇到年轻人则喊“帅哥、美女”等,还挺管用的,基本上闲不下来。

“踩三轮”,家乡人又习惯叫“搭三轮”,含有带客赚钱、路人搭便车的双层意思。夏日炎炎,拉着客人踩着脚蹬,汗流浃背,初时皮肤被太阳晒得通红,炙烤般的疼痛,时间一长,暴露在外的肤色黑黝黝的一片,而汗衫的遮挡部位仍旧白嫩嫩的。有时遇到上坡,人从车上下来推车爬行,弯腰低头身子几乎要贴到地面,使足浑身力气,实在走不动时,厚着脸皮请客人下车走几步,经常遭受白眼,甚至是不满的呵斥。遇到雨天,别人都忙着往家里跑,“踩三轮”的却顶雨出行,撑开挡雨篷,招呼客人坐好坐稳,身上的雨衣也挡不住雨水的侵袭,从头到脚湿透,但赚钱相对的比平日要容易得多。回家数着湿漉漉的钞票,脸上乐开了花,但心里不时地泛出一阵阵酸楚的滋味,不知脸上滴下的是泪水还是未揩干净的雨水。

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前后,三轮车是县城里的主要交通工具。三轮车配置也不断地进行更新改进,大多数都加装上电瓶,空车时脚踩车蹬边骑行边招呼客人,一旦客人坐上车,只需将电瓶开关一开,不用脚踩车蹬,车子便飞快地奔跑起来,省去了许多力气。

那次我搭乘同事车子去县城办事,半途天气突变,下起大雨,老远就看到东风路大桥坡中间,有一辆三轮车前行两步倒退一步,而那拼力拖拽车子的背影,像激流中的一叶孤舟,随时有翻车的危险。我让同事停车,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上去,顶住车座的后侧向前推,打滑的车轮瞬间轻松起来,快速地向前滚动,很快就到达桥面。

“谢谢你!”三轮车停下,那背影转过身的瞬间,我们两个人都惊呆了,随即是意外相逢的欣喜。原来,这个“踩三轮”的人是表叔。

简短的寒暄之后,在我的“注意安全”“雨天早点回家”的再三叮咛之中,表叔跨上车座,向我摆摆手,缓缓地松开手刹,向桥的下坡滑行而去。那满头白发,与雨水交织出银灰色的光斑。那骑行的娴熟动作,仍依稀地展现出当年洒脱的风采。表叔佝偻着身躯的背影,在我脑海中无数次回放,那酸甜苦辣的“踩三轮”岁月,给了我爬坡过坎勇向前的不竭动力。

——选自西部散文网

猜你喜欢

黄包车车座表叔
石头上的温度
车座倒过来,感觉更精彩
拉黄包车
可翻转自行车车座的设计应用
印度:黄包车也要装GPS
烫个半熟
看病找熟人
表叔的幸福生活
二表叔的灶火
把车座下斜1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