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调剂,将告别“抓药”历史

2024-04-09魏孔琴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3期
关键词:孙思邈调剂药量

魏孔琴

由唐代“药王”孙思邈首创

相传,“抓药”的历史起源于唐朝。药王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他一生致力于临床研究和药物研究。孙思邈经常外出行医,所到之处,只要有好药材,他都愿意去采集。有时候,需要深入深山老林中;有时候,需要攀爬悬崖峭壁;有时候,需要穿越河流峡谷。这一走可能就是好几天。

因为每次采集的药材很多,各种药材也不能混用,孙思邈想了一个办法。他在自己衣服和裤子上缝了很多小口袋,每当采到一味药材,就单独放在一个小口袋里,方便行医时使用。每次诊病开药的时候,他都是从小袋里面一撮一撮把药抓出来。后来,这种就有了一个独特的名字,叫“抓药”。

中药房出现后,为了不混杂各种草药,也方便药师抓药,中药店店主也根据药王的做法打了一面特制的柜子,在柜子上有数百个抽屉,每个抽屉里又分成小格子。分门别类放好之后,病患需要什么药就能直接在抽屉里抓取。这样“抓药”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并非简单的“抓取”

“抓药”是保障中医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其调剂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治疗质量。自古以来,有“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的说法,即即便知道整个治病的药方,若不清楚每一味药的用量,治疗效果也会受影响。因此,“抓”在称量调剂中的价值凸显出来,它是中医治病之本,也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以《伤寒论》中的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为例,可以看出3味药都是由大黄、枳实、厚朴组成,不同的用量对应不同的病症。“抓药”就是精准把握每一种药的用量,以达到更好的药效。

此外,“抓药”还是降低毒副作用的重要步骤。中草药存在一定的肾损害副作用,理想的药量需要通过“抓”来控制。一位优秀的中医可能在药方创新上并没有多少造诣,而是在药量的掂量上有自己的理解。用最精簡的药方发挥出最大最好的疗效,尽量减少不良反应,让更多人认识、理解并信赖中医。

科技助推,提升“抓药”质量

近年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群众对中医学的认知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这其中和中医调剂不无关系。在临床上,我们也会发现,即便是中医辨证论治准确,但是抓药中出现纰漏,同样不会起到良好的诊疗效果,其中的原因可能出在以下方面:

第一,“抓药”的精确度不高。一些老中医的用药是非常讲究的,比如,淮山药、杭白芍、苏薄荷,这些药材的名称本身就说明了产地的重要性,道地药材的药效会更好。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南五加皮”功在祛风湿、强筋骨;“北五加皮”功在强心。同为五加皮,产地不同,功效差距就这么大,自然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就要斟酌这具方是治什么病、这味药定什么性。而实际上,在医生处方中,已经很少看到加上药材产地的这种写法了,正因为如此,就出现了中药“同名异物”的情况。

第二,“抓药”的剂量不精准。是药三分毒,药效和药量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药量小,治疗作用不大,药量大,克伐正气,同样是不可取的。中医调剂工作要规范、科学、专业,这样才能保证选药配伍的效果。

第三,煎煮、服用方法不规范。调剂只负责发药,不涉及煎煮过程。如果患者在煎煮时操作不当或服药方式不规范,同样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例如,感冒发烧需要使用解表药,但这类药物的煎煮时间不宜过长。正确的煎法是:先将药材置于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使用武火快速煮沸3~5分钟左右,之后滤出药液,并进行第二次煎煮;第二次煎煮时,加水的高度应略低于第一次;最后要将两次煎煮的药液混合后分次服下,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然而,这种煎煮方法相对繁琐,患者自行煎煮和服药时可能无法完全按照规定操作,导致病程延长。因此,他们可能会质疑药物的疗效。

因此,为了提升“抓药”的质量,我们需要构建系统的中药调剂技术体系,并关注以下关键环节:

首先,是中药性别辨识技术。随着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的加速发展,仪器分析手段不断更新。通过显微、理化鉴定技术、薄层扫描、色谱技术等,我们可以准确鉴别中药材性状,逐步适应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也有利于中药国际化的科学、完善、先进的鉴定体系。

其次,是中药临床炮制技术。这项技术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还能有效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此外,通过临床炮制技术,还能让药材更加纯净,保证用药量。目前,在中药临床炮制中,有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多种炮制方法。制定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体系,明确其炮制工艺、炮制标准,更能确保其炮制质量。

第三,是中药处方审核技术。中药处方审核工作需要由取得相关资格的执业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保证处方用药的相符性、正确性、合理性,为患者的身体安全保驾护航。

第四,是中药临床煎煮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煎药设备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现在新兴技术和中医药的跨界融合,正在不断突破中医发展的瓶颈,克服了传统模式下药物有效成分提取率低,处理时间长,工序繁琐的问题。规范化的中药煎煮技术,能有效提升中药有效成分的析出比例,提升中医药的治疗效果。

第五,是中药调剂供应技术。现代中医以技术为优势,定位常见药品进行信息化管控。根据医院就诊人次的就诊需求合理调整药品供应,及时补充各种消耗药品品种,让中药抓药更加智能化。

另外,保证药剂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药剂人员要有按照处方正确调配严格配比的职业道德,要有治病救人的医者仁心。中医和中药是一个整体,中药调剂和病情诊断一样,同样需要确保其质量。在审方的时候,要细致入微;在计价调配的时候,要精准度量;在复核包装的时候,要负责认真。将每一味药精心调剂,送到患者手中,应当成为每一名调剂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总的来说,中药调剂和中医处方同等重要。在信息化、工业化的发展引领下,中药临床调剂正在面临全新变革。只有通过规范化、精准化的管理,才能提升中医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猜你喜欢

孙思邈调剂药量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两倍药量
孙思邈与屠苏酒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孙思邈的长生之道——饮食之道
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及相应措施探讨
小型水池抗爆炸冲击极限药量分析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药量适中
药王孙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