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寒入血室”论治慢性盆腔炎

2024-04-09周悦周惠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4年2期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

周悦 周惠芳

【摘 要】 慢性盆腔炎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病情顽固,极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周惠芳教授对本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寒入血室”是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的病因病机之一,常用补肾化瘀法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寒入血室;补肾化瘀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4)04-0081-03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04.zgmzmjyyzz202404017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from “Cold Into Blood Chamber”

ZHOU Yue ZHOU Huifa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04,China

Abstract: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gynecological diseases i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The disease is stubborn and prone to repeated attacks, 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women. Professor Zhou Huifang has rich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put forward that “cold into the blood room” is one of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repeated, common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tonifying kidney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and get satisfactory effect.

Key words:Obesity: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old Into the Blood Room;Tonifying the Kidney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慢性盆腔炎又称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指女性内生殖器、盆腔腹膜等处发生慢性感染,多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病程迁延及反复发作所致,可引起尿路感染、异位妊娠、不孕症、盆腔囊肿、炎症反复发作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慢性盆腔炎在中医属于“带下病”“妇人腹痛”等范畴。本病病因为湿、热、瘀、虚、寒,其病位在冲任、胞宫,湿热邪毒残留于冲任、胞宫,与气血搏结,聚结成瘀,瘀血阻遏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分为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瘀滞、气虚血瘀、肾虚血瘀。主要是正气已虚而余邪未净,本虚而标实。经行期间或是生产后,妇人胞络脉络都处于一种空虚状态,同时血室的大门已开,而各种致病邪气乘虚而入,博结气血,积于胞宫、胞脉,聚而成瘀,加之可能存在失治、误治,虚实夹杂,进而病程缠绵、经久不愈[1]。

西医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上主要采用抗生素,选择广谱抗菌药物,比如莫西沙星、多西环素、甲硝唑以及头孢曲松等。患者短时间内往往能够迅速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缓解腹痛、白带异常等各项症状,但是无法治本,同时在服用大剂量的抗生素之后,容易出现消化道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使得病情反复[2]。

周惠芳教授认为慢性盆腔炎患者急性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以及清热解毒之品的应用,常可导致阳气被遏或受损,阴寒内盛,伤及胞宫、胞脉、冲任,血为寒湿所凝,血行不畅,凝结瘀滞,或由于患者体质的偏差,或病症日久迁延,热从寒化而出现一系列寒证表现,如小腹冷痛,喜温,可喜按或拒按,肢体常凉,入冬尤甚,面色多灰白少华,腰酸体倦,不耐疲劳,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体常胖大,舌边可见齿印,舌质多嫩,舌色淡或黯,苔白为主,脉多沉迟微细。机体冲任失去了血脉的濡养,不通或者不荣,均可引起腹痛症状;冲任气血失于调节、运行不畅,可以导致月经紊乱;瘀血阻于胞宫、胞脉二络,两精无法相搏,难以摄精受孕,可发为不孕;湿热与瘀血相互搏结于冲任胞宫,发为癥瘕。当清热利湿之法效果不显时,治疗时可另辟蹊径,用温性药物治疗;从寒入血室的角度,以驱寒除湿,化瘀止痛为治疗大法,扶助正气,祛邪外出。

1 从“寒入血室”立论

“寒入血室”之论,散见于《黄帝内经》及《伤寒杂病论》中,但未明确提出这一病名。《金匮要略·妇人杂病》中认为妇人之病多因为“虚、积冷、结气”, 转归“久则羸瘦, 脉虚多寒”, 如积冷、积寒于下焦血室, 即为寒入血室[3]。

“入”含进入之意,具有事物由外向内、由浅入深的变化趋势,而“寒入”实为邪气由表入里以及邪从寒化的动态病理过程[4]。而关于“血室”的部位,各家观点莫衷一是,有胞门、子户、子宫、冲脉之说。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二》:巢氏《病源》并《产宝方》,并谓之胞门、子户,张仲景谓之血室。罗天益《卫生宝鉴·卷二十五》:“血室者,素问所谓女子胞,即产肠也。”[5]而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卷中》则认为:人身之血室者,荣血停止之所,经脉留会之处,即冲脉是也[6]。综合上述各位医家学说,笔者认为“血室”当为血气储藏之地,位居下腹,包含与月经生理病理相关脏器及相关经络的综合作用,如肝、胞宫、冲任,将其等同于任何一个具体脏器均是片面的。中医脏象学说重“象”略“形”,因此深入理解“血室”内涵不必拘泥于具体解剖,當首重生理病理的机制。

与“寒入血室”相反相对的概念是“热入血室”。两者均是月经来潮期间感受病邪,邪与血搏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理表现。前者是寒邪直入血室为患,后者是外感寒邪化热入里;病机上前者是寒凝血瘀,后者是热结血搏[7]。

人体的一切机能活动俱根于阳气。阳气不足而失去温煦和推动, 导致瘀血、气滞、湿阻、寒凝等,虚实夹杂,百症丛生。

2 以补肾化瘀法入手

周惠芳教授继承夏桂成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重视心(脑)-肾-子宫轴学说:肾为生殖之本,藏精之脏,内寓真阴真阳,在五行上属水,居于下焦,为足少阴经脉,肾气、天癸亦与肾有关,任督冲带等奇经八脉亦属于肾;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神之所舍也;脑为元神之府,亦包含心神在内,主宰一身之血脉,在五行上属火,居上焦,为手少阴经脉,在经脉上与足少阴肾相联系相贯通;子宫为育子之府,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场所,亦藏亦泄,定时开合,似脏似腑,非脏非腑,奇恒之腑,借胞脉与心肾相连,下系于肾,上通于心,形成了心-肾-子宫之间密切的关系。心(脑)在上,统领管辖诸脏腑。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精神合一,亦即阴阳升降运动的统一,阴平阳秘。另一方面,慢性盆腔炎患者多伴有心烦易怒、焦虑抑郁、失眠多梦等心神不安的表现,治疗辅以宁心安神,心主神明功能正常,心情调畅,腹痛也因此有所减轻。

3 临床应用

3.1 治以补肾温阳,活血化湿 慢性盆腔炎发生在盆腔,与肾、肝、脾有关,肾阴亏损、肾阳不足,且夹湿热瘀阻,病邪黏滞缠绵。肾主生殖,封藏元阴元阳,是女性生殖发育成熟的基础脏腑。盛,则天癸至,脏腑藏泻有序,机体调和;相反的,若气血不和,迁延难愈,日久伤及肾气,肾气虚使瘀血内生,进而可致不通则痛,下腹刺痛或绵绵作痛,劳累加重,中医药治法以温肾暖宫为主。同时,肾虚与血瘀互为因果,在补肾的同时兼以化瘀。脾主运化水湿,脾气健旺,既能使体内各组织得到水液的充分濡润,又不致使水湿过多而潴留。反之,如果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慢性盆腔炎与湿紧密相关,因此可辅以健脾利湿之品。慢性盆腔炎反复不愈,多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因此可佐以宁心安神之品。周惠芳教授自拟补肾温阳活血方,阴阳相济,阳生阴长,冲任通畅;同时稍佐行气活血通络之品使阳气充沛而冲任通达,胞宫温煦。方中紫石英、鹿角片、淫羊藿、炒当归、大川芎、炒白芍、云茯苓、山萸肉、春柴胡、紫丹参等共奏温肾助阳暖宫,行气活血化瘀之功。临证时周惠芳教授多用青龙齿、酸枣仁、双钩藤养心安神,延胡索专用止痛,绵茵陈清热利湿。

3.2 配合中医外治法 艾灸借助灸火将艾叶药力透达肌表、向周围扩散治疗可显著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加速血液循环,降低全血黏度,能够温寒化湿、行气活血。针刺三阴交、天枢、血海、合谷、水道、足三里等穴位不仅可以疏通经络、调理冲任,调节女性生殖内分泌系统,平衡整体激素水平,改善内环境,而且还能改善盆腔血供,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症状[8],为临床上缠绵不愈的慢性盆腔炎带来更多的新思路。

中药保留灌肠主要通过患者肛门将药物送入肠管,可使药物充分接触病灶,直接作用于肠壁,药物经肠道吸收后,部分可绕过肝脏进入体循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对胃肠道的刺激,提高病变部位的血药浓度,使药物被迅速吸收,充分发挥药物的局部治疗作用[9]。盆腔内静脉丛极为丰富,且与盆腔内子宫、输卵管等生殖器官和周围静脉丛相通,中药药液进入直肠后持续吸收入血液,促进患者盆腔局部血液循环,达到药物的有效浓度,有效缓解盆腔局部炎症刺激导致的疼痛症状,使增厚、粘连的附件组织逐渐软化,以利于盆腔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包块则逐步缩小。中药药液在肠道内较长时间的保留,使得药液充分被盆腔组织吸收而发挥药物的药理作用,从而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10]。

4 验案举隅

患者陈某,女,34岁,2022年11月17日初诊。主诉:下腹痛间作1年,加重1月。现病史:生育史:1-0-0-1(2014年顺产1孩)。避孕方式:2014年已上环,现工具避孕。既往史:无其他基础疾病。17岁初潮,平素月经周期28天,经期8~10天,量中,色红,无痛经,经前明显腰酸乳胀1~2天。患者诉1年前因生活作息不规律、生活压力大出现下腹痛间作,2021年11月于外院诊断为盆腔炎,予藏红花颗粒、头孢克肟胶囊口服,保妇康栓阴道塞药,停药后腹痛仍作,未予重视。2022年10月12日因食用生冷食物后腹痛明显加重,于药房购买妇炎康片和阿莫西林胶囊服用4天,疼痛未减轻,遂于我院就诊。诉平时嗜食生冷食物。末次月经:2022年10月24日,10天净,量色质如常。刻诊:月经周期第25天,带下量中,色白,见透明拉丝样白带,有月经将潮感,乳胀,无阴痒异味,腹痛隐隐,喜温喜按,腰酸时作,怕冷,口干,情绪烦躁易怒,纳少,失眠多梦,寐差(12点),二便调,治以益肾调冲。今日本院妇检:外阴已婚式;阴道畅,中量脓性分泌物;宫颈尚光,见1 cm尾丝;宫体为中前位,常大,压痛明显;左侧附件压痛明显,右侧附件轻压痛。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中医诊断:带下病(肾虚偏阳,心肾不交证)。治以补肾化瘀,散寒止痛。处方:自拟补肾温阳活血方加减,方药:炮姜5 g,醋柴胡6 g,炒白芍、牡丹皮、云茯苓、续断、紫石英、山萸肉、炒白术、炒丹参、炒苍术、醋香附、川黄柏、川牛膝、延胡索、桂枝各10 g,怀山药、菟丝子各15 g,蜀羊泉20 g。共14剂,日1剂,一日2次,水煎服之。今日起服,经期停服,月经干净后续服。并嘱患者避免劳累,注意休息,晚上10点入睡,减少同房次数,忌食生冷食物。

2022年12月15日二诊:当日为月经周期第25天,带下量多,稍黄,无阴痒,腰酸时作,小腹隐痛不显,较前明显改善,怕冷减轻,口干时作,纳寐可,较前明显改善,二便调。今日白带常规:清洁度IV,脓细胞>30,过氧化氢浓度(+-)。处方:予初诊方去延胡索,加绵茵陈20 g,续服14剂,日1剂,一日2次,水煎服之。今日起服,经期停服,月经干净后续服。并嘱患者避免劳累,注意休息,晚上10点入睡,减少同房次數,忌食生冷食物。

2023年2月9日三诊:当日为月经周期第20天,带下量中,色白,无阴痒,腰酸时作较前明显好转,小腹隐痛较前明显好转,怕冷较前减轻,情绪调,纳寐可,二便调。今日妇检:外阴已婚式;阴道畅,中量白色分泌物;宫颈尚光,见1 cm尾丝;宫体为中前位,常大,质中,活动可,无压痛;两侧附件无压痛。处方:予初诊方去延胡索,加炒地榆20 g,续服14剂,日1剂,一日2次,水煎服之。今日起服,经期停服,月经干净后续服。并嘱患者避免劳累,注意休息,晚上10点入睡,减少同房次数,忌食生冷食物。

患者遵医嘱定期随访,小腹隐痛、腰酸、白带异常等慢性盆腔炎症状未再作。

按语:患者青年女性,初潮迟,平素腰酸,腹痛迁延,久病必及肾虚。加之平素生活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嗜食生冷食物,损伤肾中阳气;水火不交,心神不安,易生烦躁郁闷情绪,辨证当属肾虚偏阳,心肾不交。西医诊断盆腔炎后服用抗生素,短时间内虽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无法根治,同时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阳气受损,阴寒内盛,使得病情迁延不愈。冲任虚寒,阳气不足则小腹喜温喜按,怕冷明显;肾阳虚衰,肾阴亦不足,可见口干;肾水亏虚难以上济于心,故见心烦易怒。治以补肾化瘀,交通心肾。方中炮姜、桂枝温通经脉,驱散寒气;菟丝子、续断、川牛膝、盐杜仲入肾经,温肾壮阳,引血下行;牡丹皮、紫丹参活血化瘀;炒山药、炒白芍、炒苍术、醋香附健脾利湿行气;川黄柏、蜀羊泉清热燥湿;紫石英甘辛温,能暖宫安神;醋柴胡疏肝理气;延胡索行氣止痛。且慢性盆腔炎患者多伴随有白带异常问题,用绵茵陈能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按此方规律调治,配合起居有常,食饮有节,三诊后复查,患者明显好转。

5 结语

慢性盆腔炎不仅影响女性正常生活,严重者还有引起盆腔器官的粘连。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抗生素控制病情,但难以根治。中医能根据个体进行针对性的辨证论治,内外合治,有效地缓解症状,提高盆腔组织局部血流,加速新陈代谢,缓解疼痛。综上,治疗慢性盆腔炎以“寒入血室”立论,从温肾活血的角度出发,在实际应用中切实可行且真实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曾海燕,岳明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医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22,40(2):77-80.

[2]邱若旗.中西医诊治慢性盆腔炎[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5):9,42.

[3]张仲景.金匮要略[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258-259.

[4]聂诗佳,郑秀丽.试论“热入血室”的阶段性证治[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3):16-19.

[5]张文平.卫生宝鉴精要[M]. 贵阳: 贵州科技出版社,2008:422.

[6]成无己.伤寒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39.

[7]赵凯维,张华敏,刘寨华,等.“热入血室证”源流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3):301-303,306.

[8]高燕申,陈旦平.中医外治慢性盆腔炎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22):200-204.

[9]顾秋菊.艾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1,8(18):58-60.

[10]李杰,饶小平,祝珊珊,等.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22,34(2):120-123.

(收稿日期:2023-05-04 编辑:杜玲玉珊)

基金项目:江苏中医药领军人才(编号:SLJ0202);江苏省中医院高峰学术人才(y2021rc11);江苏省中医药局重大项目(ZD201702);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GZY-KJS-2021-027)。

作者简介:周悦(1998—),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医妇科学的临床研究。E-mail:1390063161@qq.com

通信作者:周惠芳(1962—),女,汉族,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医妇科临床。E-mail:zhouhuifang2011301@163.com

猜你喜欢

慢性盆腔炎
针灸配合理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临床观察
护理干预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4例临床分析
康妇炎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中药桂苓慢盆汤加味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补中益气丸联合自拟中药方灌肠治疗痰湿瘀阻型慢性盆腔炎临床应用研究
妇洁康洗剂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
钠离子结合康复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金刚藤胶囊与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对比观察
血沉、血小板、C—反应蛋白与慢性盆腔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