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灯草灸疗法起源及作用概述

2024-04-09苏莉莉李凯风秦祖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4年2期
关键词:概述起源作用

苏莉莉 李凯风 秦祖杰

【摘 要】 灯草灸疗法属于特色民间疗法,其具有简单、便捷、价廉、疗效高的优势。近年来,文献表明灯草灸疗法对各类疾病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文章简述了灯草灸的历史源流、中医理论认识、西医学认识和灯心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旨在为日后能充分发挥灯草灸特有的治疗优势提供依据。

【关键词】 灯草灸;起源;作用;概述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4)04-0053-05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04.zgmzmjyyzz202404011

An Overview of the Origin and Function of Burning Rush Moxibustion

SU Lili1 LIKaifeng2* QIN Zujie2

Abstract:Burning Rush Moxibustion is a characteristic folk therapy,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icity, convenience, low price and high curative effect. In recent years, literatures have shown that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 has certain curative effect. 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burning rush moxibustion,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medicin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medulla junci,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unique therapeutic advantages of Burning Rush Moxibus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Burning Rush Moxibustion;Origin;Function;Overview

灯草灸疗法,又名灯火灸、油捻灸、灯芯灸、打灯火、焠法、十三元宵火、发爆疗法等,是用草本植物灯心草干燥根茎蘸上茶油、花生油、胡麻油等油质,在患病部位或者特定穴位上点灸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传统特色疗法学的“灸疗”范畴。灯草灸历史渊源久远,其操作简单、便捷、疗效佳。以下对灯草灸的历史源流、中医以及现代医学对灯草灸的认识、灯心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做简单报道。

1 灯草灸疗法的历史源流

1.1 旧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 灯草灸疗法属于我国优秀传统灸法奇葩中的一员,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确切的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灯草灸是在灸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衍化出来的。关于灸法的起源,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火的起源与发生,

先人在使用火的过程中,偶然中发现在烤火及炙烤食物的同时,亦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被火烧伤或者烫伤后,身体上常年的顽疾或者机体的不适症状得以缓解。灸法治疗疾病的源头由此而生,从此开创了灸法治疗疾病的先河。随着经验的积累与丰富,灸法逐渐被用于身体各类疾病的治疗。

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着:“程取敝蒲席若藉之弱(箫),绳之,即燔其末,以久(灸)尤(疣)末,热,即拔尤(疣)去之。”[1]即治疗疣病,取破旧的蒲席,搓成绳状,点燃绳的一端,用来灸疣部,然后将其拔去,本书记载的灸法与后世的灯火灸疗法较为相似,可能是灯草灸疗法最早的理论雏形来源。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是我国四大医学著作之一,该书为后世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指导着中医学的理论发展和临床实践。《黄帝内经》关于灸法的描述较多,比如灸法的来源、适应症、禁忌症、补泻原则、治疗原则等,这些关于灸法的论述无不为后世灯火灸法的产生和应用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对灯草灸理论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也有灸法的记载,由于仲景的学术思想在于顾护津液,提倡寒证、虚证可以使用灸法,热证禁止使用灸法的观点,为后世使用各类灸法治疗寒热疾病各派医家造成来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灸法的广泛应用[2]。总体来说,汉代以前对待灯草灸疗法的认识较为朴素,该时期虽无灯草灸的确切概念,但为后世灯草灸的出现以及治疗各类寒热虚实病证均奠定了理论基础。

1.2 晋、唐时期 晋、唐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灯心草疗法在该时期得以迅速发展的时期。该时期岭南地区有一位著名女灸家鲍姑,长于灸法,善用灸法治疗赘疣,据考证鲍姑治疗疣借鉴了《五十二病方》中的方法,这与后世流传的灯草灸疗法基本相同。无独有偶,黄振鸣著的《常见杂病的防治与验方》有载:“疣,中医称疣疮,用灯心直火灸之,可以在疣的表面灸之。”[3]古今文献印证了灯火灸疗法在该时期已经普遍应用,且在岭南地区更是家喻户晓。

1.3 宋、金、元時期 宋、金、元时期是灯草灸疗法进一步盛行的时期,如宋代窦材的《扁鹊心书》极力推崇烧灼灸法,每灸数十壮或数百壮,该书提及的烧灼法可谓为灯草灸的前身。元代《世医得效方》载:“大灯草微蘸香油,于香油灯上点烧,于红点上焌爆。”[4]由此可见,灯火灸法逐渐成形。

1.4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灯草灸的全盛时期,该时期出现了确切的文献记载及灯草灸的最高赞誉。明代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里出现了灯草灸的专篇,《火部·灯火》里载:“灯火,主治小儿惊风、昏迷、搐搦、窜视诸病。又治疗头风胀痛,审视头额太阳脉络盛处,以灯火蘸麻油点灯焠之,良。”[5]该书成为我国针灸史上首次论述灯草灸的文献著作,《本草纲目》还对灯草灸使用的油类介质第一次进行了论述,提出使用胡麻油、苏子油效果尤擅治疗目系疾病。该书专篇论述灯草灸由此可见,灯草灸疗法在明代已经普遍应用,临床上应用于小儿疾病及各类急症,为后世灯草灸在各类疾病的应用埋下了较深的启迪,影响深远。

清代陈正复著《幼幼集成》认为灯火灸主要适用于小儿,誉其为“幼科第一捷法”。清代吴师机著《理渝骈文》记载了大量的灯火灸验方,并以灯火灸疗法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疾病,还对灯火灸疗法的作用机理、灯芯和用油的选择、施术方法、注意事项、辨证施治等方面,从理论上作了系统地阐述,使灯草灸疗法更多应用于临床,为现代医家应用灯草灸疗法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文献依据。

2 灯心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作为我国常见中草药,是灯芯草科 (Juncaceae) 灯芯草属(Juncus L.)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有灯草、灯芯草、灯芯、水灯芯、席草、蔺草、虎须草、碧玉草、猪矢草、洋牌洞、虎酒草、秧草等[6],在我国分布主要是南方地区居多, 主要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西藏等地,多生长与草甸、沼泽、水边阴暗潮湿处。灯心草味甘淡,性微寒,归心、肺、小肠经,其茎髓、全草均可入药,常用来治疗心烦少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高热口渴、小儿疳积等症状。据文献[7]研究,灯心草的化学成分较多,如9,10-二氢菲类、菲类、菲类二聚体类、芘类、甘油酯类、黄酮类、三萜类及甾体类、酚酸及其衍生物等多种成分,具有镇静、抗焦虑、抗菌、抗肿瘤、抗炎、调节机体代谢、调节免疫力等作用。

2.1 抗菌作用 王玮等[8]探究麦冬根、麦冬叶、蜂巢、三七、薤白、苍耳子、灯心草等7味中草药分别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疗效比较,结果发现发现灯芯草分别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李昌灵等[9]研究发现,灯心草的跟和茎抑菌效果最佳,不仅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有作用,对粪肠球菌也有显著的疗效。

2.2 抗炎作用 国外学者通过对耳朵水肿的老鼠抗炎机制的研究[10]表明,灯心草提取物具有降低一氧化氮、前列腺素E-2、白介素-1β和白介素-6 的释放,表明灯心草具有抗炎活性。马伟等[11]通过一氧化氮释放量来评估灯心草对小鼠巨噬细胞中的一氧化氮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推出灯心草具有抗炎活性。

2.3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众多研究表明,灯心草提取物对镇静、抗焦虑的作用。王衍龙等[12]研究发现灯心草95%乙醇提取物有确切的镇静和催眠作用,研究也显示具有镇静作用的具体成分为灯心草的乙酸乙酯。Behery FA[13]等通过观察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证明了灯心草对小鼠具有抗焦虑作用。同时,国外有研究[14]表明,灯心草的镇静催眠作用与机体内的氨基丁酸A型受体关系密切。

2.4 抗氧化作用 陆风等[15]通过DPPH法研究发现灯心草中的菲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Choi等[16]发现,灯心草的抗氧化活性部位为地下部分和髓质部分提取物。

2.5 其他 研究[17-19]表明灯心草的化学成分9,10-二氢菲类、菲类和菲类二聚体具有抗肿瘤活性。李红霞等[20]研究发现,灯心草的化合物55、63具有抑制藻类物质的作用,除此之外,灯心草还具有神经保护、抑制阴离子转运表达、抗白血病及细胞毒性的药理作用。

3 中医理论对灯草灸疗法的认识

3.1 寒证、虚证可灸 在“寒者热之”“虚者补之”的中医原则理论指导下,寒证使用热法、虚证使用补法治疗是大多数医者的常规诊疗方案。灯草灸属于灸法的一种,对于各类寒性疾病以及各虚性疾病具有较好的作用。灸法以药物燃烧产生的光热物理特性以及经络腧穴的特定作用,皮肤接收到这些信号后由传入感受器传入大脑中枢,并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从而使得灸火的热力能透到各个组织器官深部以激发经气,疏通经脉,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起到扶正的作用[21]。同理,灯草灸利用灯心草燃烧时对特定穴位产生的温热刺激,能够激发经气,协调阴阳,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温通及补虚的作用[22],因此灯草灸对于先天后天之气亏虚,脏腑功能低下及虚寒类疾病均适宜。

3.2 热证、实证可灸 灯草灸不但可以治疗寒证、虚证,而且在目前临床上用来治疗热证和实证的也较多,如带状疱疹[23-24]、流行性腮腺炎[25-26]、甲亢[27-28]、小儿惊风等[29-30]。

灯草灸治疗热证和实证的中医理论依据渊远流长,早在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载“火郁发之”[31]413,認为热证使用灸法,属于同气相求,引而发之之义也;《素问·骨空论》提出灸法可以治疗寒热病部位达二十九处之多[31]322;《黄帝内经》提出了不管寒热都可以使用灸法,还提了灸法补泻的要点,即“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32]。徐伟辉[33]认为,灯草灸治疗实证和热证,取穴原则和针灸取穴原则相同,认为灯草灸是一种泻法,能使疾病驱邪外出的作用;东晋·葛洪善用灸法治疗热毒炽盛所导致的各种外科疾病,认为灸法具有宣通泻热、发散郁火之作用;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主张热证可灸的机理是灸法可以使热证中的火邪外出,以热引热;刘忠云[34]使用灯草灸治疗带状疱疹68例,认为灯草灸具有泄热拔毒、消瘀散结的功效。朱震亨认为热证可灸的机制是“火以畅达,拔引热毒,此从治之意”[35],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阴和阳为互根互用,相互依存的关系,认为阳生则阴长。近现代著名针灸大家周楣声在他的专著《灸绳·热症贵灸赋》提出“虚热用灸,元气周流;实热用灸,郁结能瘳;表热可灸,发汗宜谋;里热可灸,导引称优。”[36]姜锦林[37]认为灯草灸是通过补火助阳,温通祛邪,使得湿热火毒得以外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纵观历史,灯草灸跟随着灸法治疗热证的历史,从远古秦汉时期的理论雏形到宋元明的“热证可灸”到近现代的“热证贵灸”理论均为灯草灸疗法治疗热证、实证提出了较充实的思想理论依据。

4 现代医学对灯草灸疗法的认识

4.1 临床研究 张国熙[38]认为灯火灸治疗是通过火的走窜性,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研究[39]表明灯心草治疗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减轻炎症水肿,从而达到消炎目的。赵瑞成教授利用灯火灸结合中药治疗小儿癫痫之风痫证,发现灯草灸具有调节脏腑功能及镇静作用,灯草灸联合中药治疗风痫具有较好疗效[40]。唐秋莲等[41]治疗脓毒症患者,观察组使用灯草灸治疗,西医常规组治疗作为对照组,发现灯草灸组在调节机体免疫力的功能,改善炎症指标、各类评分及不良事件方面均优于常规西医组。由此可见临床上应用灯草灸作用疗效较好,临床应用广泛。

4.2 实验研究 李凯风等[42]采用灯草灸治疗热性惊厥模型大鼠,发现灯草灸对降低热性惊厥的幼年大鼠惊厥持续时间有较好效果;曾芳芳等[43]在此基础上扩展研究了灯草灸对热性惊厥大鼠神经递质含量的研究,发现灯草灸可以降低热性惊厥大鼠体内兴奋性神经递质(Glu)和升高抑制性神经递质水平(GABA)。此两项研究填补了既往零动物实验研究的空白,研究者们开始从临床观察走向动物实验机制的探索,为灯草灸的作用机制走出了新的探索方式。

5 展望

目前广大医务工作者对灯草灸疗法进行了许多的临床观察以及少量的动物实验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目前由于灯草灸治疗各类疾病的作用机制仍未有明确的原因,而灯草灸疗法的机理研究是灯草灸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并且由于灯草灸各方面的限制,使得灯草灸在临床的开展目前依然存在较大的阻碍,也是目前影响灯草灸的继续向前发展的原因之一。灯草灸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类文献表明具有简单、便捷、疗效好的作用,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使用更多的现代科学技术、更加高质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加大探讨灯草灸的作用机制,为灯草灸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使灯草灸这一特色技法得以在各类疾病中发挥特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严健民.五十二病方注补译[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5:55.

[2] 唐照亮,宋小鸽,夏晓红,等.“热证可灸与贵灸”机制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1):29-32.

[3] 黄振鸣,黄永源. 常见杂病的防治与验方[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2.03.

[4]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69.

[5] 李时珍.本草纲目[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119.

[6] 孟则敬,鞠成国,吕彤彤,等.灯心草的历史沿革与现代应用综述[J].中医药学报,2022,50(2):113-119.

[7] 张宝,马晓,唐娟,等.灯心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1,52(21):6701-6716.

[8] 王玮,姜海烽,邬智伟,等.麦冬、蜂巢等7味中草药抑菌作用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6,17(11):2560-2563.

[9]  李昌灵,李飞,谌健.灯芯草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7,36(5):5-8.

[10]PARK N Y, KIM S G, PARK H H, et al.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Juncus effusus extract (JEE) on LPS-stimulated RAW 264.7 cells and edema models[J]. Pharm Biol,2016,54(2):243-50.

[11]MA W, ZHANG Y, DING Y Y, etal. Cytotoxic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phenanthrenes from the medullae of Juncus effusus L[J]. Arch Pharm Res,2016,39(2):154-160.

[12]王衍龙,黄建梅,张硕峰,等.灯心草镇静作用活性部位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181-183.

[13]BEHERY F A, NAEEM Z E, MAATOOQ G T, et al.Phenanthrenoids from Juncus acutus L., new natural lipopolysaccharide-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hibitors[J]. Chem Pharm Bull (Tokyo),2007,55(8):1264-6.

[14]SINGHUBER J, BABURIN I, KHOM S, et al. GABA(A) receptor modulators from the Chinese herbal drug Junci Medulla--the pith of Juncus effusus[J]. Planta Med, 2012,78(5):455-8.

[15]陸风,沈建玲.灯心草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8):28-30.

[16]CHOI, CHANGH, WON,et al. (2012). Antioxidative Effect of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Juncus effusus 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Cosmetic Scientists of Korea, 38(3), 275–282.

[17]KIM Y J, PARK C I, PARK J S, et al. Antioxidant and cytotoxic activity ofcompounds from the stem of Juncus effusus [J]. J Appl Biol Chem, 2014, 57(1):47-51.

[18]WEI M, FENG L, YUE Z, et al. Cytotoxic and Anti-inflammatory constituents from Juncus effusus [J].J Mex Chem Soc, 2017, 60(2): 83-88.

[19]MA W, LIU F, DING Y Y, et al. Four new phenanthrenoid dimers from Juncus effusus L. with cytotoxic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J]. Fitoterapia, 2015(105): 83-88.

[20]李紅霞,钟芳芳,陈玉,等.灯心草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05-208.

[21]钟蓝.传统艾灸作用机理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6):47-48.

[22]陈柳丹,潘爱珍,易伟民.灯火灸临床运用概况[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6):80-81.

[23]杨如杏,邱福山.灯芯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8,37(7):780-784.

[24]刘成淼.灯草灸治疗带状疱疹25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4(4):11.

[25]宋霞.灯芯草点灸耳尖穴配中药治疗腮腺炎95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3(9):43.

[26]袁益屏.灯草灸角孙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3(7):574.

[27]朱红梅,吴飞.壮医灯心草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1):75-76.

[28]朱红梅.灯心草灸配合壮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 医,2001(9):653-654.

[29]柳于介.灯火灸法治疗惊风[J].浙江中医杂志,1996(11):515.

[30]路湘峰.灯火灸治疗小儿癫痫二则[J].湖南中医杂志,1986(2):42.

[31]黄帝内经·素问[M].崔应珉,王淼,注译.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322,413.

[32]张登本.全注全译黄帝内经(下册)[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276-277.

[33]徐伟辉.灯火灸补泻刍议[J].中医药导报,2013,19(9):64-65.

[34]刘忠云.灯火灸治疗带状疱疹6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1):7.

[35]卓缘圆,张家维.朱丹溪艾灸治疗热证的机理及临床运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6(8):3-4.

[36]周楣声. 灸绳[M].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17: 289.

[37]姜锦林.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36例[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5):479.

[38]张国熙.灯火灸治的作用探讨[J].中国民间疗法,1994(1):10-6.

[39]周世杰,吕松芬,李连洁.爆灯火治疗咽喉肿痛83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3(5):32-33.

[40]刘泉仪,赵瑞成.赵瑞成运用灯火灸结合中药治疗小儿癫痫之风痫证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21,37(6):41-42.

[41]唐秋莲,卢同兴,胡乃强,等.壮医灯草灸疗法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水平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23,46(1):31-34.

[42]李凯风,刘强,李晶晶,等.灯草灸治疗热性惊厥的实验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9,42(2):16-19.

[43]曾芳芳,李凯风,苏莉莉,等.灯草灸对热性惊厥幼年大鼠大脑皮质内GABA、Glu含量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22,45(3):61-66.

(收稿日期:2023-05-04 编辑:杜玲玉珊)

基金项目: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壮医学)(编号:GZXK-Z-20-60);广西名中医秦祖杰工作室建设项目;全国第七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秦祖杰)建设项目;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2021年院级科研项目(GZ2021002)。

作者简介:苏莉莉(1995—),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民族医学防治临床常见病、常用治则治法的研究。E-mail: 870911390@qq.com

通信作者:李凯风(1975—),男,汉族,硕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民族医学防治临床常见病、常用治则治法的研究。E-mail: gxlikaifeng@126.com

猜你喜欢

概述起源作用
圣诞节的起源
奥运会的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
万物起源
简析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中药熏洗治疗痔疮术后疼痛临床应用概述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