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培育对策

2024-03-26韩义畴郑香山王广铭藏玲玲余能超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高职学生高职院校

韩义畴 郑香山 王广铭 藏玲玲 潘 娇 余能超

摘 要:本文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国内就业形势与现状,进而得出造成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指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存在的重点问题,从而给出了从優化高职教育就业体系建设、加强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针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6.037

0 引言

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惊人的1158万人,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2021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发〔2021〕14号文《“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中明确提到,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需要“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这就意味着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在深化改革,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国家目前已出台许多关于就业的优惠政策和法律法规,社会与高职院校都在积极落实国家的就业政策,但如此庞大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依然使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培育与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仍然是政府、社会、高职院校和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

1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表述

高职院校学生是指专科层次的职业学院、高等专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两者是否匹配的重要指标之一,就业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同时也是学生能否顺利高质量就业的决定性因素。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主要由基本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和实践能力素质3个方面构成。基本能力素质指高职学生能够适应就业基本要求的能力素质,由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道德品质素质、人际交往的能力、认知社会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团队配合的能力等。专业能力素质指高职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学习,所掌握的解决专业知识与专业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素质指高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有就业技能、就业实践经验和对自身职业规划的能力素质等。

2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已在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上逐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高校为培养主体,政府引导与企业参与的培养模式。从当前整体的就业形势,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依然明显,已对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从中折射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本能力素质一般。基本能力素质是用人单位考量其是否能够胜任工作的首要因素,由于高职毕业生大多是高考成绩不太理想,在校受教育时长短于本科生,其对自身职业规划、自我认知能力一般,在择业时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基本能力素质往往难以胜任工作。

二是国内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158万人,为历年高毕业生人数的最大值,如此庞大的待就业群体让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与激烈,加之近三年受全球新冠疫情肆虐使得国内经济与就业大环境受到一定影响,中国经济处在动能新旧转换、产业发展转型的关键期,部分高校尚未及时对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上进行及时调整,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与胜任人力市场对工作的需求。

三是高职学生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匹配度不足。虽然高职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基本掌握了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与方法论,但在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解决实际问题时出现了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无法很好的适配,难以做到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最终的结果是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工作技能的要求。

四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有待提升。当前高职院校都会设立就业指导服务部门,但由于就业指导服务部门的教师忙于类似就业推进会、收集就业数据、应付相关数据的报送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占用了大量工作时间,在针对学生进行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时难以落地,造成高职学生在规划自身职业生涯时缺乏相关的知识理论,对其后续的就业决策与择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3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育存在的重点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就业的成败,而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政府层面、高职院校层面、学生自身以及用人单位层面都不同程度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走访、访谈等形式,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发现在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院校核心竞争力、学生自身等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3.1 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根据调查结果,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都不够完善,往往滞后于社会的进步发展。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不断持续扩大招生规模,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加之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整与改变,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与竞争变得愈发严峻与激烈,与此同时,社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与类似德国、美国这些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就业服务体系明显有许多不完善的方面。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在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工作中没有体系化和专业化的课程体系,导致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系统的培育和针对性地指导。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与企业、社会就业服务机构没有形成良性互利共赢、相互促进的循环发展,相关的就业信息、就业资源没有实现充分利用与资源共享,各自为政,单独发展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3.2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

在国内的高校中,人们只要听到某毕业生毕业于“清华”或者“北大”,潜意识里都会认为该毕业生一定是拔尖的人才。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潜意识,很大程度上是由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的。构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由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办学层次等多方面因素构成,而当前高职院校在以上几个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一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就业能力的培育与社会岗位能力需求不相匹配。部分高职院校并未结合自身办学优势与特色对社会岗位人才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为提升办学效益而盲目设置热门专业,导致培养的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岗位能力需求无法匹配,使得教育教学资源无法优化配置,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无法得到质的提升。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专业教师与教师的比例不达标、双师型教师的占比不够、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师资的水平不高。三是校企合作浮于表面。高职院校培养的大学生最终将走向工作岗位,企业对毕业生的各项能力要求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标,深化校企合作是适应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根本保证。而当前校企合作普遍存在合作项目单一、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不一致、企业参与度较低等问题。

3.3 学生的自我认知、专业技能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有待加强

高职学生是就业能力的主体,也是就业能力的最终体现,高职学生自身的自我认知、专业技能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等因素决定了其就业能力的高低。在自我认知能力方面,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对自我缺乏深刻的了解,自我决策的能力欠缺等情况,其在知识储备与自我认知的能力上与本科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对自身所学专所涉及的相关行业缺乏深入了解与分析,在毕业时面临就业压力没能自我进行调节并作出正确的决策,造成盲目择业、手高眼低的就业结果比比皆是。在专业技能方面,高职学生存在专业知识基础不扎实,实践能力有待提高。专业技能是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决定了学生将来的就业质量,同时也是用人单位与企业聘用人才的决定性因素。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知识体系较大,而高职院校又受到学制、师资与课时等条件的限制,导致教师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与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造成理论上的知识技能与现实中的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实际应用相脱节。另外部分高職院校还存在缺少实践技能培训的相关师资和场地等资源,对学生进行的实践技能培训往往无法达到用人单位与企业的要求,导致培养的学生在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导致其综合能力与技能水平普遍不高。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方面,也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例如:有个别高职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自己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后才会考虑,这显然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基本的认识。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欠缺,将会导致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对自身的学业无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毕业找工作时无法对自己进行科学的评估,盲目就业,失去了职业奋斗的方向,造成就业满意度不高,频繁换工作的现象比比皆是。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的职业并为之做好科学的规划,明确自身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目标与任务,提升职业规划的意识,使其能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独立思考、设计和规划。

4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对策

2019年1月由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及2022年5月修订并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揭示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与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而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作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起决定性作用的综合能力,其就业能力的培育具有重大意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受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学生自身所影响,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笔者经过对就业能力的阐述、当前就业现状、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育存在的重点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几个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的对策。

4.1 优化高职教育就业体系建设,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

优化高职教育就业体系建设,实现职业教育的综合改革,从而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是破解高职教育就业体系建设面临的障碍,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的根本途径。国家教育部作为全国教育系统的领导部门,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的整体布局与资源配置。

高职院校要对自身办学定位与特色进行战略分析,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对自身所办专业进行结构优化与调整,重点发展龙头专业与特色专业,创新就业培养体系,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与优势,构建以培育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第一,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一是优化内涵发展,确保课程建设质量,将创新创业、职业生涯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促进各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学科与专业的建设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才需求,动态调整其结构,主动转变办学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课程体系更具有针对性与科学性。二是专业设置,根据地方产业需求与毕业生就业为导向,调配优势资源,夯实专业内涵,打造品牌专业,逐步形成自身专业优势与特色。三是优化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能力与实践技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第二,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探索建立政府部门、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联动机制,推动建设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服务部门,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就业创业师资队伍,针对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有关方面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就业创业培训与政策咨询等服务。第三,夯实就业能力培育的理论基础。加强关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育方面的理论研究,探索有效的就业能力培育路径。

4.2 重点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是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能够适应工作岗位和技术技能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使高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第一,优化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促使高职学生提高岗位技能。高职院校要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加强师资培训与整合,将教学、科研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运用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等教学模式将前沿的学术科研成果和先进的实践经验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有效促进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第二,高职院校在建设实践活动学分认定制度时,要着重考量专业技能与实践活动的关联性,注重实践学分过程性考核,正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其社会实践的能力。第三,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其他院校、地方政府与国际合作多方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行业发展为依托,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做到吸引更多优势社会资源和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实践当中。第四,在高职学生思想教育上下功夫,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前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引导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时调整自身的就业期望,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就业与创业之中。

4.3 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就业能力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第一,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要打造一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类的竞赛活动,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政府有关部门要出台关于创新创业的一系列保障性的政策措施,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服务平台与保障措施,在资金和税收等方面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还可以从创业流程与服务方面实现更加简化与便捷,努力降低学生的创业成本,为高职学生的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三,高职院校要运用好现有平台,提升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利用現有的科技园、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产业园等优质平台,让创新创业的政策方案落地,积极联合企业与政府,为高职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营商环境。

4.4 优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

高职学生落实就业需要有良好的就业指导服务部门保驾护航,而就业指导服务部门主要集中在高校和政府有关部门,因此高职院校与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协同配合。第一,高职院校要加强就业指导相关的师资培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部门,提升就业指导服务的能力与水平,为高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服务,发挥“诊断师”和“指南针”的作用。第二,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就业服务效率。高职院校、政府就业服务部门以及用人单位要整体联动,运用网络、招聘平台、微信等多种媒介,为高职学生提供招聘信息,宣传国家就业政策,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等;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及大数据分析,对社会人才需求和高职学生就业能力进行匹配,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就业服务,提高服务效率。第三,高职院校要建立高职学生的就业反馈机制,实现学生全程的就业跟踪,并对就业情况进行动态检测与反馈,以此构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动态监测体系,逐步形成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学科调整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联动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就业能力培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紧密对接。

5 结束语

当前在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突破历史新高的背景下,我国的就业形势呈现日益严峻的发展势态,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作为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和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深入研究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政府有关部门、高职院校、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协同配合,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提升就业的综合能力,使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发挥专业技能,从而起到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剑辉.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探析——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35):4851.

[2]罗勇,杨琴.新时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7(04):109113+118..

[3]许秋萍.浅析模拟面试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J].品位·经典,2021,(21):142144.

[4]刘丽华,孙翠香,关志伟,等.专创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创客教育实践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5):8087.

[5]许秋萍.浅析模拟面试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J].品位·经典,2021,(21):142144.

[6]樊航.“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探析[J].山西青年,2022,(18):118120.

[7]岑曦.岗位任务视域下高职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教师,2022,(36):9395.

[8]杨崇泽.基于“互联网+”背景的高校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J].就业与保障,2023,(03):124126.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高职学生高职院校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人力资源招聘与测评”课程中团队学习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调查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