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政协委员、“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开发利用好深海资源意义重大

2024-03-19贾璇

中国经济周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潜水器奋斗者科考

贾璇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广袤深邃的海洋蕴藏了许多科学未解之谜和无限的宝藏。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对于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叶聪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如是说。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了探寻海洋带来的诸多可能性,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争先布局海洋经济。海洋经济已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奋斗者”号是我国第一台能够到达全球海洋最深处开展科考和作业的载人潜水器。作为“奋斗者”号总设计师、万米海试总指挥,叶聪清晰地记得我国载人深潜的每一步进展。从过去的探险冒险,到现在专业的常规科考,巨大的改变充分展现着中国科技创新的力量和决心。

我国载人潜水器将向全海深谱系化、功能化方向发展

目前,世界許多国家都在海上进行油气勘探开发、海上风力发电等,海洋资源利用方式大多集中在浅海层面。

据介绍,深海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浅海、中深海和深海。浅海通常指距离海岸线不到200米的区域,特点是日光可达并支持植物生长;中深海指从200米到1500米深的区域,这个范围内环境变得极端黑暗、寒冷,还有巨大压力;深海指水深超过1500米的区域,其中,水深超过6000米的区域被称为“深渊”,它比任何陆地上的山脉还要高,环境条件也是最恶劣的。

但漆黑的海底蕴藏着无数珍贵的资源。全球发现的重大油气田有70%来自水深超过1000米的海域。深海金属矿产包括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硫化物三大类。全球大洋大约有220万种动物、10亿种类型的微生物……

开发海底资源,发展深海经济,离不开深海运载装备的创新与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布局未来产业,其中包括加快深海潜水器、深海作业装备、深海搜救探测设备、深海智能无人平台等研制及创新应用。

据叶聪介绍,4年来,我国首艘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累计完成230多次下潜,其中深度超过万米的达25次,32人到达万米海底开展作业,持续刷新万米深潜人次纪录。“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3台潜水器累计下潜超过1100次,完成了近3年全球一半以上的载人深潜任务。

“虽然‘奋斗者号已经投入应用多年,但我们仍在不断提升它的作业能力。现在的‘奋斗者号已经装备了性能更优的摄像机,也新添了更多不同类型的作业工具。”叶聪透露。

谈及未来,叶聪表示我国载人潜水器将向全海深谱系化、功能化方向发展,要对更多海域、深渊开展应用延伸,展示更大规模的集群组网作业能力,为深海科考、水下工程、深海考古等提供支持。

“目前,我们的潜水器已经在深度上做到了‘最深,下一步会向更多维度努力,开展体系化工作,构建从空天到水面、从水下直至海底的立体探测、作业和开发装备体系,提升对整个海洋系统的感知和管控。”叶聪表示,相信不久后,面对深海的特殊环境,我国都会有与之对应的深海装备。

做好科研也链接市场,深海期待“新人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叶聪聚焦海洋科技领域,带来了多份建议。他希望通过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让我国海洋装备可以到更多极端环境进行科学考察。同时,他也建议规范化管理科考活动产生的大量数据和样本,以便进行流通和共享,充分挖掘科考活动的科技价值和经济价值。

自24岁担任“蛟龙”号主任设计师以来,叶聪对深潜的热情从未消退。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我们的3台潜水器从2012年投用至今,已经承担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科考任务,这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海洋试验和深潜试验,包括大量的年轻工程师和科学家们。”

近几年,他兴奋地发现,自己的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年轻的面孔。“‘奋斗者号团队一直在发展壮大,平均年龄基本维持在33岁左右,从装备到团队都是名副其实的‘青壮年时期。”叶聪自豪地说。

对于致力于投身深潜的年轻人,叶聪认为他们最需要具备面对新空间和新环境挑战的勇气,要能够把现有知识和未知环境结合起来。

叶聪坦陈,虽然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目前我国在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仍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开发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

叶聪特别强调,发展深潜产业不仅需要不同学科的科研人才加入,也需要有懂市场的商业类人才。他认为,运用市场化方式能更好地支撑深潜装备的长期发展。

“这类人才应具备足够高的市场敏锐度。他可以把远离市场的科学技术和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类似于代理人和联系人。”叶聪说。

他进一步解释说:“我们一直希望海底的矿产和生物资源能够进入市场,用于提升百姓生活。但由于缺少市场化运作,目前潜海科研活动的主要产出仍是科技论文和相关专利。”

叶聪表示,2024年我国深潜将进入实战阶段,很多工作将围绕生产、测试和集成,更多的深潜装备将从数据图纸变成实物。“相信我们会有很多在海上和水下开展的相关工作,也相信中国载人深潜事业将不断迎来新突破。”他说。

责编:郭霁瑶guojiyao@ceweekly.cn

美编:孙珍兰

猜你喜欢

潜水器奋斗者科考
进军“世界第三极”的科考
“科学”号科考船完成今年首个科考
内爆是如何发生的
“奋斗者”
奋斗者
中小学生写信致敬“最美奋斗者”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科考延期为哪般
《无人潜水器检验指南》将于2019年7月1日生效
奋斗者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