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4“国家账本”出炉支出增长6.4%,集中力量办大事

2024-03-19孙庭阳

中国经济周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重点财政科技

孙庭阳

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批准2024年中央预算。这份预算也被形象地称为“国家账本”。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强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全年新增税费优惠超过2.2万亿元,增发1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2023年全国财政情况怎样?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今年财政政策如何体现“提质增效”?

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财政支出持续加力

2023年全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财政部3月7日披露的《2023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中介绍,受益于经济恢复向好,加上2022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拉低基数等因素影响,2023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保持必要支出力度,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加强对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全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预算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8万亿元,比2022年增长6.4%;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46万亿元,增长5.4%。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转下年资金,支出总量为28.24万亿元。收支总量相抵,赤字4.88万亿元,与预算持平。

资料显示,2023年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8.7%。其中,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42.3%,主要是2022年留抵退税较多、基数较低。从非税收入看,2023年,全国非税收入同比下降3.7%。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1万亿元。资料显示,2020—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是18.29万亿元、20.25万亿元、20.37万亿元和21.68万亿元。近3年连续站稳在20万亿元以上,2023年更是突破了21万亿元。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首次突破27万亿元。资料显示,2020—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是24.56万亿元、24.63万亿元、26.06万亿元和27.46万亿元。

在今年2月1日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总结2023年全国财政预算执行的特点,其中包括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财政支出持续加力。他介绍,受益于经济回升向好,加上2022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拉低基数等因素影响,2023年财政收入呈现出恢复性增长。从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分别增长6.7%、6.9%、10.7%和12%,31个省份财政收入全部实现正增长。

王东伟介绍,2023年,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第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给地方。重点领域保障有力,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9%,教育支出增长4.5%,科技支出增长7.9%,农林水支出增长6.5%,城乡社区支出增长5.7%。

集中力量办大事,科技创新是重点领域

预算报告介绍2024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合理把握政策力度,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稳妥安排财政赤字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持续发挥2023年增发国债资金作用,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3月6日的记者会上,讲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2018到2023年,全国财政科技支出从8327亿元增长到10823亿元,增长30%。”他介绍,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是今年财政政策的基调和特点。财政支出强度总体扩大,统筹各类财政资源,加大支出强度,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今年将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更好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近年來,国家财政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优先予以保障。

预算报告总结了7项2023年主要财税政策落实和重点财政工作,居于前四的是: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强化创新引领,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强民生保障,切实办好民生实事;支持做好“三农”工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2022年主要财税政策落实和重点财政工作居于前四的是,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住经济大盘;加强疫情防控经费保障、支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坚持创新引领,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021年居于前四的是:增强财税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强化创新驱动,支持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大民生投入,基本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支持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推进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连续3年,创新都是关键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2023年工作时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一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大飞机 C919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成功建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2月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国家财政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优先予以保障。2018—2023年,财政科技支出从8327亿元增长到10567亿元,年均增长6.4%。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综合运用税收优惠、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财政金融等政策工具,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在中央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财力有力的保障下,2023年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形成,大科学装置加速布局建设,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领域一大批创新成果相继涌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4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恢复增长,加上调入资金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在今年2月1日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聚焦特定领域、关键环节,精准实施一批新的税费优惠政策,实打实支持企业纾困发展。聚焦特定领域、关键环节,精准实施新的税费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实施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王建凡介绍,2023年,制造业以及与之相关的批发零售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将近9500亿元,占总规模的42.6%,是享受税费优惠比例较高的行业。从企业的规模来看,中小微企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规模约1.43万亿元,占比64%,受益明显。2024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强化政策供给,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党政机关要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

预算报告称,扎实做好2024年财政改革发展工作,其中包括落實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

《2023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介绍,将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作为财政工作的长期指导方针,贯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各方面。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加强预算编制源头控制,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202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比2019年下降了20%。

同样是在3月6日的记者会上,蓝佛安表示,在切实保障部门履职基础上,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2020—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连续负增长,2023年也只略增了0.8%,把节约下来的钱用以支持地方保障民生、促进发展。

蓝佛安表示,将强化预算约束,推动精简不必要的节庆、论坛、展会等,及时收回使用结余闲置资金,把更多真金白银用于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蓝佛安说。

责编:姚坤  yaokun@ceweekly.cn

美编:孟凡婷

猜你喜欢

重点财政科技
重点推荐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