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3-19王红茹

中国经济周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新质传统产业生产力

王红茹

何为新质生产力?

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引发了代表委员的广泛热议。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对能源化工领域加快转型升级、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董事长张懿宸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且高质量的先进生产力。从产业视角看,新质生产力涵盖了绝大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时也包括利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从战略视角看,培育新质生产力相关政策或可从科技自强、数字经济、绿色转型三方面发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中欧应急管理学院)主任(院长)马宝成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以新质生产力塑造我国经济新的竞争力和发展新动能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既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又具有重大实践价值。”

为何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去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也不可否认,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这就需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原所长杨宜勇向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马鞍山市委书记袁方对此深有体会。近年来,马鞍山市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成效初显。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马鞍山位居全国第45位、安徽省第3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1%、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6.3件,均居全省第3位。

“接下来我们将坚持以制造业为‘纲,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袁方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对这句话有深刻领悟。

中国能建作为我国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国家队、主力军,近年来,把创新驱动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数字智慧转型、共享融合转型“四大转型”放在突出位置与主攻方向,系统打造以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为核心的“三新”能建,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通过业务转型推动新产业培育,通过新产业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宋海良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如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侯景滨特别关注的问题。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侯景滨建议,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作为中信资本掌门人,张懿宸认为,资本市场能为致力于技术自立、追求创新的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活水”,应当引导金融资源流入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等方向。

学者从理论层面阐述了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张世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打造新质生产力,因为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科技创新,即以新的科技成果重新塑造新的生产力体系,形成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高科技含量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高性能的原材料和元器件。”张世贤说。

杨宜勇建议,以治理体系创新为切入点,用系统观念指导新质生产力培育,通过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构建国家立体创新生态。

“通过培育新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构建创造价值的新型劳动者队伍。多箭齐发,让新质生产力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铺就战略通道。”杨宜勇表示。

新质生产力“新”在哪儿

新质生产力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但与此同时,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变与之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改革就是要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沈荣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有赖于不断地改变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和不符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上层建筑,从而推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学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陈学明看来,“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当今在更高起点上深化改革,就是要改变不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陈学明表示。

发展新质生产力,涉及经济、科技、环境、人才劳动、对外开放等诸多领域,如何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沈荣华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2024年2月29日,四川省广安华蓥市华蓥山经开区创仕鼎电子厂的员工, 在车间检查智能设备。

2024年2月27日,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四川省遂宁市卫星测控遂宁站工作人员正在展示测控模型。

首先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激励和促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培育壮大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形成新质生产力。

其次是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使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聚集。

再次要通过转变发展模式,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培育壮大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绿色能源产业等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生产力。

最后是通过改进人才劳动培养,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新型劳动者和急需人才。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今年工作任务中就包括“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的经济工作中提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2023年4月21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提出了深化改革的三个重要方面: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

在沈荣华看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等,无疑将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时

因地制宜以新质生产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各地各行业的实践已经在加速。

安徽省淮北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煤电传统产业占比较大,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相对薄弱。

基于当地的发展实际,全国人大代表、淮北市市长汪华东最近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补短板、锻长板、育新板,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淮北市提出了创新赋能产业的理念,以工业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汪华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淮北市已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1000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引进共生物流等龙头企业,引领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今年诸多省份均提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然而,由于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不尽相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不能脱离地方实际。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积极作为,也要有所不为。各地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條件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张世贤说。

但是对那些传统产业占比较高的省份,如何处理好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它们种类多、体量大、市场广、产值高,能提供规模可观的就业岗位,也在产业链供应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但新质生产力的出现,无疑将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研究员李晓华对传统产业有较深入的研究,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传统产业往往存在时间比较长、技术比较成熟。由于技术成熟、产业的技术进入门槛低,有大量企业在市场中共存,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成熟的技术虽然能够以很低的成本满足广泛的市场需求,但是也存在产业增速缓慢、附加价值和利润率低等问题。

也因如此,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杨宜勇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意味着忽视或放弃传统产业。相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往往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使之更加高效、环保、创新。”

杨宜勇进一步提出处理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的4种策略:第一种是促进技术创新与传统产业融合;第二种是加速产业升级与转型;第三种是推动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种是加强人才培养与知识更新。

“总之,新质生产力和传统产业之间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通过上述策略,可以有效地处理好新质生产力和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杨宜勇表示。

在张世贤看来,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能够形成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技术将替代传统产业中的落后技术,同时也能够改造传统产业,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科技基因,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可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国传统产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我国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一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不仅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也是对生产力发展规律认识的提升;通过生产力驱动方式、作用方式、表现方式的提升,能够有效改造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地位,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院长彭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国有企业已经行动。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关于国企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主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2023年12月25日至26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会议强调,更加注重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进一步增强加快产业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危机感紧迫感,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新的产业支柱,加大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

宋海良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内在活力。

宋海良透露,中国能建将聚焦加快推进“四大转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战略安全、推进整合重组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扎实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增强改革的适用性、系统性、穿透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

责编:姚坤  yaokun@ceweekly.cn

美編:孟凡婷

猜你喜欢

新质传统产业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助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丘区传统产业仍大有可为
专家开方:传统产业创新互动做强做大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传统产业
为传统产业注入创新活力——浅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