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科学防控

2024-03-19文新吾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2期
关键词:细小猪群猪舍

文新吾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新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湖南衡阳 421411)

猪细小病毒病又称猪繁殖障碍病,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并列成为目前危害最为严重的三种重要繁殖障碍类传染病。该病自20 世纪60 年代发现后,便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PPV)在我国多个省份的猪场普遍存在,呈地方流行性,发病率相当高,检出率可达85%,严重阻碍了我国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1]。目前,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猪场流行的细小病毒毒株主要为PPV1,虽然PPV2~PPV27 在猪群中普遍存在,但是其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致病机制等尚未明确。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PPV2 在育肥猪中的检出率较高,在小于9 周龄的仔猪中检出率最低[2]。目前,感染细小病毒病的猪群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通过免疫接种的方式进行疫病防控。为使广大养殖户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趋势,掌握该病科学的诊断和防治方法。本文对最近几年来我国猪场细小病毒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兽医诊断和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1 病原学

猪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成员,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直径约为28 nm,由60 个VP1/VP2 结构蛋白组成,其中VP2 和VP1 分子分别占90%和10%,VP2 具有抗原特性以刺激宿主免疫反应,在PPV 感染过程中参与病毒基因组的入核和成熟病毒粒子的组装。VP1 是核衣壳的次要成分,也参与病毒复制[3]。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衣壳蛋白的变化是影响病毒抗原特性的重要因素。基因组为全长约5 000 nt(碱基)的单股DNA。只有一个血清型,相对稳定,所有分离株在各种血清学实验中均表现出高度的交叉反应性。该病毒具有良好的血凝性,能够凝集大鼠、猴子、鸡、豚鼠等多种动物的红细胞,其中对豚鼠红细胞的凝集效果最为明显[4]。

猪细小病毒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可耐90 ℃干热,在50 ℃左右下能够存活48 h。对紫外线和酸性环境有一定的耐受力,但在碱性环境中极易失活,75%过氧化氢、0.5%漂白粉和高浓度次氯酸钠、醛类消毒剂均能很快将其杀灭。

2 流行特点

从当前看猪细小病毒病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猪群中存在,呈现世界流行的态势,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猪群均易感,感染后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以妊娠母猪感染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最为明显,初产母猪发病率最高。其他日龄的猪群感染后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会长时间带毒。母猪感染细小病毒发病流产后,再次感染发病的几率较小[5]。该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等高温季节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季节。患病猪和隐性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毒广泛存在于猪舍环境和被污染的饮水,饲料、器具中,并能够保持数月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产道进行传播,被病猪和带毒猪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及圈舍环境是造成该病水平传播的重要途径,妊娠母猪感染后,也可以通过胎盘将猪细小病毒传染给胎儿,造成该病的垂直传播。此外,种公猪和啮齿类动物在该病的传播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猪细小病毒主要危害妊娠母猪,经产母猪对该病的易感性不强,初产母猪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繁殖障碍:流产、产死胎,弱仔、木乃伊胎。再次受孕困难,返情率增高,不能正常分娩等。仔猪感染病毒之后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1 ℃,腹泻,消瘦,非化脓性心肌炎,皮炎甚至死亡;育肥猪感染后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会长期带毒,成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种公猪感染后多呈隐性感染经过,但病毒会长期存在于睾丸和精液中,通过自然和人工交配传染给健康母猪。母猪感染细小病毒的时间不同,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妊娠初期感染,后由于透明带的保护,胎儿不易被感染;妊娠45 d 感染,母猪会出现流产现象,产死亡或木乃伊胎;妊娠60 d 以后感染,母猪所产仔猪大多带毒,主要表现为亚临床症状,成为传染源[6]。

母猪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胎盘钙化,子宫炎症,胎衣畸形。对流产胎儿进行解剖可见:皮下组织和肌肉出血,肝脏、肾脏、心脏常见坏死灶和矿化现象,胸腹腔中充满大量红色渗出液,部分仔猪出现非化脓性心肌炎症状。

4 诊断方法

在进行猪细小病毒的诊断过程中首先需结合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然后采集患病猪只的新鲜血液送检,进行抗体检出和类似疾病的鉴别诊断,确定真正的致病源。近年来在实验室检测中应用广泛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区分疫苗毒和野毒感染,检测前无需进行血清预处理,能够进行标准化合自动化的高通量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是检测胎儿组织,精液和其他样品中猪细小病毒最有用的技术,能够检出抗原,特异性和准确度高,更适用于自溶组织中猪细小病毒的检测。

5 防控措施

目前,对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疫苗免疫是控制该病流行的重要环节。此外,定期进行抗体检测及时发现和淘汰隐性带毒猪只,做好猪群日常饲养管理对该病的防控也同样重要。

5.1 做好免疫接种,提高群体免疫力

猪细小病毒感染在接种过疫苗的猪场,较少发生,但在未接种疫苗或疫苗接种不当的猪群中,一旦发病将会造成毁灭性损失。目前,临床上用于预防猪感染猪细小病毒感染的疫苗包括灭活苗,弱毒苗和基因亚单位工程疫苗等。其中,灭活疫苗安全性高、易于保存,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滴度足以预防疾病,但是抗体产生时所需的时间较长,且持续时间较短,为维持母猪的保护性免疫,每4~6个月需要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弱毒疫苗接种后可以短时间内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且抗体维持时间较长,但是在接种后短时间内会出现病毒血症和疫苗毒散毒的现象,且弱毒疫苗存在与自然毒株重组的风险,对猪有一定的致病性,使用受限,在我国关于弱毒疫苗的研究较少[7];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具有产量高,速度快,成本低,可以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等优点,目前已研制出几种针对猪细小病毒病的亚单位疫苗,其保护力与灭活苗的全病毒疫苗相当,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由于考虑到生物安全防控等问题,目前使用的猪细小病毒疫苗均为灭活苗,鉴于此本文推荐免疫程序如下:经产母猪在配种前20 d 左右进行一次猪细小病毒灭活苗免疫接种;后备母猪、种公猪在6 月龄左右和配种前15 d 左右再次进行猪细小病毒灭活苗加强免疫。实际生产过程中,免疫程序可以根据所在地区和本猪场猪细小病毒病的实际流行情况,结合猪群自身抗体水平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整。此外,为保证免疫程序的科学和准确性,养殖过程中需定期对猪群进行抗体检测,建立抗体监控体系,掌握抗体消长规律,一旦发现猪群抗体水平低下的情况立刻进行补免。

5.2 加强饲养管理

良好的生长环境是猪群健康成长的基础,因此,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务必要重视猪群的日常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猪舍的环境管理,猪细小病毒对高温和干燥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力,因此,在夏秋等高温季节做好猪舍内的防暑降温工作,保证猪舍内温湿度适宜,防止舍内过度干燥。其次,加强对猪舍的卫生管理,及时清理粪便、尿液等有害物质,定期对猪舍的环境,用具、设备等进行杀菌消毒,避免有害病原微生物滋生。开展灭鼠和灭蚊蝇活动,场内设置防鸟网,消灭传播媒介,降低疫情扩散风险;最后,落实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制度,严禁从疫情高风险地区引种,必须引种时,需要做两次血凝抑制实验,血凝抑制滴度在1:256 时,才可以引进[8]。

6 小结

综上所述,猪细小病毒病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目前没有有效治疗方法。但是只要严格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强化疫苗接种,定期进行抗体监测,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坚持自繁自养管理模式,多措并举,一样能够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细小猪群猪舍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
犬细小病毒病(CPV)的诊断与治疗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
为善小 传播爱——乐善好施从细小处开始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