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传染性腹泻发生的原因、类型及防控措施

2024-03-19吕庆柱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2期
关键词:黄痢肠壁传染性

吕庆柱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农业农村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法制科> 长春 130500)

猪传染性腹泻是一类引起猪腹泻病的统称,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导致腹泻的传染性疾病。腹泻类的致病源比较多,病原的特异性比较强,且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其传播途径广,因此可能感染整个猪群,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对猪常见的几种腹泻病的常见病因、临床症状、药物治疗和防治措施进行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 细菌性腹泻

1.1 仔猪黄痢、白痢和红痢

1)流行病学。仔猪黄痢和白痢均是由大肠杆菌引起,黄痢是由早发性大肠杆菌引起、白痢是由迟发性大肠杆菌引起。猪黄痢多发生于仔猪出生一周内,排出黄色稀粪,大多是未消化的乳汁,传播速度极强。黄痢是由于致病性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致病菌分泌毒素侵入血液以及体内发酵后的食物一起引发肠毒败血症,死亡率高达90%左右。仔猪白痢多发生于仔猪2 周龄到断奶前后,排出灰白色或黏稠样带有腥臭味的粪便,死亡率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病程时间短一般2~3 d,不易被发现,如果发病后不及时治疗容易死亡或转为慢性肠胃炎。

仔猪红痢又称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 型魏氏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红痢多发病于刚出生仔猪(1~3 日龄左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死亡率高,病程短,发病比较急。该病是由于病菌释放外毒素,引起肠道毒血症,呈散发状态[1]。

2)临床特征。黄痢一般发生在刚出生的小猪(1~5 日龄),临床上出现仔猪精神萎靡、消瘦厌食,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稀粪带有腥臭味、肛门松弛红肿。仔猪可出现急性死亡,剖检发现肠壁变薄变松弛,肠道黏膜、胃黏膜充血肿胀,肝坏死等。

白痢一般发生在仔猪7~28 日龄,临床上出现精神萎靡不振、被毛粗乱、四肢颤抖、弓背以及发热等现象,典型症状突然拉白色或灰白色稀粪,含有红色血丝或气泡,带有腥臭味。剖检病死猪胃肠道出血、淋巴结水肿、肠壁变透明等症状。

红痢一般发生在刚出生的小猪(1~3 日龄),与黄痢区分该病是拉血样粪便,不黏稠稀粪,呈粉红色带有气泡和坏死组织碎片。剖检发现有小肠出血坏死,肠黏膜易剥离。

1.2 仔猪副伤寒

1)流行病学。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60~140日龄左右最易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寒冷潮湿的天气易发生。该病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死亡率较高。排出的粪便为黄绿色或灰白色,呈水样,有明显的恶臭味。

2)临床特征。急性型症状一般呈败血症,猪只表面出现紫红色的斑点。亚急性型表现为消瘦、厌食、持续顽固性腹泻,体温升高等。慢性型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表现为僵猪。剖检病死猪发现盲肠有溃疡或弥漫性坏死,肠系膜淋巴结坏死,肝脏出现坏死结节。

2 病毒性腹泻

2.1 猪流行性腹泻

1)流行病学。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病毒(PEDV)引起临床上不同日龄猪均可发生腹泻的一种腹泻类疾病。PEDV 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一种RNA 病毒,是一种传播速度极强的传染病,感染后发病率、死亡率极高。该病开始流行于1970 年,最早在欧洲出现。PEDV 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传播,经口感染。所有日龄猪感染该病后均会出现腹泻症状,多发生于寒冷秋冬季节。

2)临床特征。PEDV 主要的传染源为发病猪和带毒猪,通过接触、空气进行传播。各个日龄段的猪均易感染,其中断奶前后或3~4周龄仔猪最易感。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感染5~7 d 后出现症状,前期主要表现出精神沉郁、厌食,排出黄色、奶酪样稀粪,后期表现出呕吐、腹泻不止。剖检观察发现肠壁变薄、严重时肠壁变透明,胃肠道内充满未消化的食物,肠黏膜充血肿胀,淋巴结肿大等。

2.2 猪传染性胃肠炎

1)流行病学。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体重降低等症状。TGEV 属于冠状病毒科有膜包被的单股RNA 病毒,TGE 多发生于秋冬季节,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母猪通过乳汁感染乳猪。该病最早1946 年出现在美国,60 年代我国出现该病,常常与PED 混合感染发病[2]。

2)临床特征。TGE 多发生于10 日龄小猪,死亡率高达95%以上,保育猪、育肥猪发病后死亡率较低。仔猪感染后经过3 d 左右的潜伏期,开始出现呕吐、腹泻,粪便呈水样黄色或灰白色,带有腥臭味。5 周龄以上猪只感染后出现厌食、腹泻、腹部肿胀,腹泻物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一般1 周左右可以停止腹泻发病结束,并且可以获得免疫。剖检观察病变主要集中在胃和小肠,胃出血溃疡、小肠弥漫性充血、肠道内充满大量气体肠壁变薄。

2.3 猪轮状病毒

1)流行病学。猪轮状病是由猪轮状病毒(RV)引起,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RV 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的双链RNA 病毒,病毒表面有特殊的三十二面体覆盖的蛋白质衣壳,其中bianm-结构蛋白有六种(VP1-VP4、VP6、VP7),VP4 和VP7 是病毒最外面的表层粒子,VP6 是病毒的中间组成部分,VP2 是包裹着RNA 的核衣壳。RV 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行传播,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秋冬寒冷季节发病。各个日龄段均可感染,但感染猪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发病日龄有关,日龄越小猪临床症状死亡率越高,呈负相关。研究表明,在北美国家,RV 的感染发病率高达87%

2)临床特征。RV 多发生于60 日龄以前的保育猪和仔猪,动物与动物之间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机体感染2~3 d 后出现症状,表现出呕吐、腹泻,粪便呈黄色或黑色,迅速脱水消瘦。育肥猪感染后大多呈隐性状态,无临床症状表现。剖检观察发现胃内有未消化的乳凝块,肠壁变薄,肠绒毛变短,肠绒毛脱落,淋巴结肿大等。

2.4 猪德尔塔冠状病

1)流行病学。猪德尔塔冠状病是由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引起,是21 世纪发现导致猪腹泻严重的一种病。PDcoV 是单股正链RNA 病毒。PDcoV 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可以感染各个日龄段猪,哺乳仔猪最易感。

2)临床特征。PdcoV 与PED、RV 等临床症状相似,临床症状表现为呕吐、腹泻。该病的临床症状相比于PED、RV、TGE 比较轻,死亡率低,育肥猪、母猪一般呈隐性感染。剖检观察发现病变主要集中在小肠,肠壁变薄变透明,肠绒毛脱落。

2.5 病毒病诊断与治疗措施

PED、TGE、RV、PDcoV 实验室诊断一般应用RT-PCR 技术进行判断,具有操作简便、快捷,高效敏感等优点。首先可以通过疫苗免疫情况、既往病史、发病日龄以及发病季节进行初步诊断,根据pH 试纸条检测新鲜粪便判定细菌病还是病毒病,酸性反应为病毒性腹泻,碱性反应为细菌性腹泻。病毒病无有效治疗药物,可以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防止继发感染。病毒病一般使用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母猪产前一个月注射疫苗和产前1~2 周再次注射疫苗加强抗体水平,仔猪通过初乳获得对应病毒抗体,达到良好的预防[3]。

提升猪只的抗病能力是预防疾病的最好手段,提前做好疾病预防,在对应疾病的高发期前注射疫苗达到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坚持自繁自养,控制猪场的病原,控制传染源、阻断疾病传播的途径,严格消毒,做到精细化管理。

3 寄生虫性腹泻

常见的寄生虫球虫、蛔虫、线虫、小袋纤毛虫等均可以引起猪腹泻,一般发生在一周龄以后的哺乳仔猪,会出现食欲降低、发育迟缓等症状。球虫主要发生在保育猪,寄居在肠道上皮造成肠道上皮破损,导致腹泻。线虫主要通过母猪的乳汁传播给仔猪,引起空肠的肠壁脱落,导致仔猪腹泻、血痢,一般感染刚出生一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

4 讨论

在临床中,病毒类和寄生虫类引起的腹泻是无法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控制,只能严格的通过疫苗植入进行病毒控制。初期可以通过发病率、粪便的颜色、粪便的酸碱度进行辨别,根据各病的典型症状进行判别。仔猪出生1 d 就出现腹泻并且粪便中含有组织碎片,2~3 d 内急性死亡,是典型的细菌性梭菌引起的肠炎。仔猪出生1 d 内出现黄色稀粪并带有腥臭味,是大肠杆菌感染所导致。在生产中往往对腹泻病认知不清晰,腹泻一般不是一种病所导致,往往存在多种病混合感染,生产管理不清晰,腹泻病一般多发生于卫生差、阴暗潮湿之所[4]。腹泻一般是内分泌紊乱,肠道蠕动加强、分泌液增多,导致肠道的营养元素随粪便排出,导致体内养分大量流失。在消除病因的情况下,进行电解质补充,强心补液。秋冬季节是腹泻病高发季节,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防疫工作,同时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减少人员交叉作业,减少疾病的传播,提高养猪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黄痢肠壁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仔猪黄痢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仔猪黄痢及其防治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仔猪黄痢的防治探讨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