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腹泻性疾病的鉴别和治疗分析

2024-03-19杨昌铤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2期
关键词:病死猪白痢轮状病毒

杨昌铤

(云浮市云安区富林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广东云浮 527526)

生猪养殖时,猪只受到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均可诱发腹泻性疾病,如:仔猪红痢、仔猪黄痢、仔猪白痢、轮状病毒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不同病因所致的腹泻,其症状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也必然不同。为保证猪腹泻性疾病的诊治效果,要结合病猪的致病源、病因及症状进行鉴别诊断和治疗,降低误诊的概率,帮助病猪及早恢复健康。

1 仔猪红痢

1.1 流行特点

仔猪红痢,其病原为魏氏梭菌,因此也被称为魏氏梭菌病、梭菌性肠炎。该病多发于1 周龄内的仔猪,尤其是1~3 日龄的仔猪发病率最高。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若栏舍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过大,遭遇冷风侵袭、不良应激,会极大地增加仔猪红痢的发病率[1]。

1.2 临床症状

发病仔猪精神状态差,食欲差,但喜饮水,嗜睡,排水样状粪便,颜色为黄褐色,有酸臭味,高烧至40 ℃以上,鼻镜干燥,皮肤发绀,口腔和鼻腔流出白色的泡沫,呼吸不畅,后肢被稀粪污染,后期排血痢,粪便中夹杂着大量的血液或血丝,最终虚脱昏迷死亡。

1.3 剖检变化

解剖病死猪尸体,可发现肝脏体积增大,质地脆,颜色为黑褐色,脾脏体积是正常的2~4 倍,肾脏水肿,同时伴有出血点,胃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表现,同时积聚一些血样内容物,肠道鼓气,肠壁薄而其透明,肺脏充血严重,气管和支气管内积聚泡沫,颜色为白色,腹股沟淋巴结为鲜红色,脑膜及心内膜充血或出血。

1.4 治疗方法

发病仔猪可口服磺胺脒200 mg/kg·bw,早中晚各1 次,连用3~5 d;或肌注环丙沙星2.5 mg/kg·bw,早晚各1 次,连用3~5 d,都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2 仔猪白痢

2.1 流行特点

仔猪白痢,其病原为大肠杆菌,因此也被称为迟发性大肠杆菌,1~4 周龄的仔猪是该病的高发群体,尤其是2~3 周龄的仔猪发病率最高。该病在夏季和秋季发病率高于其他季节,此时若气温骤变,卫生不良,缺乏营养,极易导致仔猪白痢的发生。

2.2 临床症状

病猪突然腹泻,排糊状粪便,颜色为灰白色或乳白色,有腥臭味,体温、食欲基本正常,但精神状态差,怕冷,吃奶量减少,发育迟缓,行动迟缓,皮毛杂乱无光,症状较轻的猪1 周内康复,症状较重的猪大便失禁,后期死亡。

2.3 病理变化

病死猪尸体解剖后,可发现皮肤颜色苍白,肠道中积聚大量灰白色稀粥状的内容物,肠管内充满气体,胃肠黏膜发炎并出血,胃幽门红肿,肠壁呈透明状,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切面多汁出血。

2.4 治疗方法

仔猪白痢治疗时,首先要抗菌,可内服乙酰甲喹,按照5~10 mg/kg·bw 剂量使用1 次。其次是助消化,可口服胃蛋白酶800~1 600 IU/头。同时,建议不要过早使用止泻药,因为过早使用可能会导致有毒有害物质积累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引发生猪中毒;最后是补液,可口服温水1 000 mL+葡萄糖20 g+氯化钠3.5 g+氯化钾1.5 g+碳酸氢钠2.5 g。

3 仔猪黄痢

3.1 流行特点

仔猪黄痢,也被称为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属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多发于5 日龄内的仔猪,特别是1~3 日龄的仔猪最为常见。该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相比较而言,多雨潮湿季节的发病率更高。初生仔猪若没有吸足初乳,气温突然下降,栏舍防寒保暖不及时,卫生条件差,极易导致仔猪黄痢的暴发。

3.2 临床症状

发病仔猪排稀粪,颜色为黄色,粪便有腥臭味,口渴,大量饮水,精神状态差,消瘦,拒绝吃乳,全身瘫软,后期肛门松弛,粪便从肛门自动流出,最终脱水死亡,3 日龄内的仔猪致死率高达80%。

3.3 病理变化

解剖病死猪尸体,可发现十二指肠异常膨胀,肠壁薄而透明,小肠内积聚大量的黄色内容物,空肠和回肠有明显的胀气现象。

3.4 治疗方法

猪场一旦发生仔猪黄白痢时,首先,若有条件,应先进行药敏试验,以选出最佳治疗药物,防止产生耐药性,立即将患病的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进行隔离治疗,若没有条件做药敏试验,可选用乳酸环丙沙星、磺胺嘧啶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等进行治疗,但要注意,每种药物均不宜使用时间过长,要轮换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其次,卡那霉素,按照10 mg/kg 剂量肌注,早晚各1 次,连用3~5 d;肌注恩诺沙星,按照5~10 mg/kg·bw 剂量肌注,早晚各1 次,连用3~5 d;链霉素,按照50 mg/kg·bw 剂量肌注,1 次/d,连用3~5 d[2]。

最后,在饮水中添加0.1%高锰酸钾,再添加少量食盐,另外,要注意补充电解多维,以防止脱水。

4 轮状病毒病

4.1 流行特点

猪轮状病毒病,属急性胃肠炎传染病,其病原为轮状病毒。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猪,尤其是2 月龄内的仔猪发病率最高,症状最重。日龄越小,致死率越高。轮状病毒在气温较低时活跃,因此秋季、冬季、春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此时若仔猪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足,抵抗力弱,极易导致轮状病毒病的发生。

4.2 临床症状

发病猪出现明显的腹泻症状,排水样状、糊状粪便,颜色一般为黄白色或暗黑色,有的粪便中带血及黏液,粪便有恶臭味。同时,患病猪精神状态差,食欲差,长时间腹泻导致病猪脱水,体重下降,后期因脱水衰竭死亡,死亡率在10%~50%左右。

4.3 病理变化

解剖病死猪尸体,可发现消化道出现明显病变,集聚大量黄白色凝乳块、乳汁,肠壁呈半透明状,十二指肠臌气,肠系膜及淋巴结水肿,有的肠道穿孔,导致腹腔感染,心肌发软,肝脏肿大,表面呈淡黄色,肾脏变软,表面呈米色。

4.4 治疗方法

目前,猪轮状病毒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一旦发现猪患病,要及时将病猪隔离,并进行对症治疗。其主要应用补液盐补充体液,应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建议不要过早使用止泻药,避免给猪的身体造成危害。可给病猪使用有抗病毒功效和提升机体免疫力的中草药。

5 传染性胃肠炎

5.1 流行特点

猪传染性胃肠炎,属急性肠道传染病,其病原为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病毒可感染任何年龄段及品种的猪,尤其是哺乳仔猪最易于感染,死亡率极高,架子猪、成年猪亦可患病,但死亡率极低。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每年的10 月份至翌年3 月份寒冷季节进入该病高发期。此时若有仔猪出生,抵抗力差,御寒不及时,极易暴发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5.2 临床症状

发病猪食欲差,有的拒绝进食,高烧至40 ℃左右,先呕吐后腹泻,腹泻呈水样状,颜色为黄绿色、灰白色,粪便中夹杂着一些凝乳块,散发腥臭味,后期病猪消瘦,口渴,症状较轻的1 周内逐渐恢复,症状较重的逐渐脱水、昏迷致死。

5.3 病理变化

解剖病死猪尸体,可发现其小肠、胃出现明显的病变,胃中积聚大量凝乳块,胃底黏膜充血,小肠内积聚大量泡沫状液体,呈黄绿色或灰白色,小肠壁薄,弹性差,肠管扩张,淋巴结肿大。

5.4 治疗方法

猪传染性胃肠炎治疗时,需禁食2~3 d,但保持正常饮水,最好口服补液盐,用氯化钾1.5 g+碳酸氢钠2.5 g+氯化钠3.5 g+葡萄糖20 g+温水1 000 mL,让病猪自由饮用。同时,肌注5%乙酰甲喹注射液,按照0.1 mL/kg·bw 剂量使用,早晚各1 次,连用2~3 d。

6 流行性腹泻

6.1 流行特点

猪流行性腹泻,属急性肠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流行性腹泻病毒。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猪,尤其是哺乳仔猪发病率最高,年龄越小,则症状越重,致死率越高。该病多发于每年的12 月份至翌年2 月份,夏季偶有发生。此时若栏舍潮湿、温度低,粪污多,卫生条件差,会极大地增加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率[3]。

6.2 临床症状

发病猪出现水样状腹泻,颜色为灰色或灰黄色,同时伴有呕吐症状,尤其在哺乳或吃食后呕吐加重,体温升高,精神状态差,不愿进食,持续腹泻极易导致病猪脱水而死,1 周龄内的病猪死亡率高达50%。成年猪患病后症状轻微,可见轻微呕吐、厌食、腹泻等症状,一般1 周内可自行缓解。

6.3 病理变化

解剖病死猪尸体,可发现小肠出现明显的病变,肠管扩张,内部积聚大量液体,呈黄色,肠壁薄而透明,小肠绒毛缩短,肠系膜淋巴结有明显的水肿,空肠段上皮细胞形成空泡,表皮脱落。

6.4 治疗方法

目前,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尚无特效药,临床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①病猪要大量补水、补盐,避免脱水,可一次口服补液盐100~200 mL;②加强营养补充,确保患病仔猪体内酸碱度大致保持平衡,防止患病仔猪出现酸中毒的现象;③对于脱水较为严重的仔猪,可以为其腹腔注射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必要时可以在注射液中加入适量止泻药物(例如,恩诺沙星),以此来帮助患病仔猪止泻;④做好温度控制,在仔猪患病及恢复期间,必须做好保温工作,避免受冷加重仔猪病情或影响仔猪病情恢复[4]。

7 结语

综上所述,猪腹泻性疾病高发背景下,广大养殖场户要充分意识到腹泻性疾病的巨大危害性,密切留意猪只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腹泻等症状,要及早隔离,结合临床典型症状表现及病理变化做出正确诊断,结合致病源制定针对性、有效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猪的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确保养猪业健康发展,助力畜牧经济稳步增长。■

猜你喜欢

病死猪白痢轮状病毒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南安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现状与建议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病死猪堆肥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堆肥效果研究
鸡白痢的防控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一起仔猪黄白痢的治疗与预防
仔猪黄白痢防治初探
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