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本科筹建的“双高”专业群产业学院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

2024-03-01李静董雷李婷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安徽建筑 2024年2期
关键词:双高校企学院

李静,董雷,李婷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1 引言

2021 年教育部明确了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的标准,标准第六条人才培养中明确规定学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有两个及以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实质性运行,其中就包括产业学院项目。当下高等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立数量多,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是产业学院实质运行存在诸多差异,与实际职业本科要求的产业学院质量还存在一定差距。

2 双高计划与产业学院的关系

双高计划是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也被称为高职“211”。产业学院指在产业领域内通过专业教育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就业服务支持等方式,为学员提供全方位、差异化的产业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支持的机构。“双高计划”建设与产业学院内在关联密切,互为命运共同体。产业学院是“双高计划”申报及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双高计划”在政策、制度和资金等方面为产业学院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双高计划”与产业学院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推动特色产业学院全面发展是双高计划落地的重要抓手,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向职业本科院校升级,有利于助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

3 高等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建设目标不明,思路不清

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对于产业学院建设思路模糊,建设内容方面存在形式大于实质的情况。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有单一地确立为以培养学生为主体,有的则是确立为产业对接的企业为主体,有的职业院校认为产业学院就是学校的下属企业。建设思路方面,有些学校认为产业学院是综合企业与学校优势资源结合,在校内挂牌,完全由学校控制的下属二级机构;有些学校认为产业学院是独立于院校的一个校企合作机构、研发中心;有些学校设定产业学院是学校联合企业成立的一个新型合作企业,全面实行企业标准化管理;还有些职业院校则以学校、学院、专业群为方向,对接N 个政、行、企。各类高职院校在产业学院建设方面都有自己的探索和实践,但对于教育与人才培养,目前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在教学与企业研发、产业与创新价值的融合发展方面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

3.2 育人模式陈旧,缺乏创新

部分职业院校成立的产业学院依旧采用传统的育人模式,将产业学院当成自身的二级学院来进行管理和应用,这样仅仅是育人模式的复制,未能够通过产业学院的设置创新育人模式,对于学生的培养和实践教学方面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一些高职院校因为自身育人体质不健全,将成立的产业学院当作企业廉价劳动力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学习也仅仅局限于一些机械性的劳动,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提升方面作用不大。还有一些高职产业学院采用与中职院校类似的“2+1”的育人模式,即前两年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第三年全年到产业学院或相关企业实践。尽管方便了学生管理和企业用工安排,但是这种产业学院的实践类似将跟岗与顶岗实习合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融合度不够,容易对部分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造成影响,无法体现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优势。

3.3 产业学院管理机制落后,缺乏活力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采取以学校为主体,政府、行业、企业为参与者的管理机制,依旧是按照学校下属的二级学院进行行政化管理,管理机构人员多以兼职为主。这种管理机制缺点主要在于在产业学院经营管理方面学校缺乏企业管理经验,产业学院无法发挥产业促学、产业育人的作用。对于政府、行业和企业,产业学院主要是参与,但参与积极性不高,各方获益有限,有些或是简单的挂名,达不到各方深度融合参与产业学院建设实现共建、共运、共享和共赢。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发现以上管理机制存在的缺陷后,虽然实施了多元化管理体系,但是组织机构框架不全或者较乱,人员管理、机构设置、产业学院运行机制、权益分配等多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产业学院多头领导,很难形成协同效益。

3.4 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度低,产出成果少

经过问卷调研,约75%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存在产教融合度低的问题,未能做到深度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生培养方面融合度低,一般产业学院校企都设置了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但实际在实习实训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的较少;“双师型”师资力量培养方面,实际上将企业导师纳入了教学课程体系,同时也将学校老师派到企业挂职锻炼,但企业导师参与课程教学方面做不到深度融合,因为企业工作安排及地理位置影响,有些仅仅只是挂名,多数停留在一学期一两次课的水平,类似于讲座、座谈会;项目运作方面,按照产业学院建设要求,需要企业与学校深度融合,结合具体项目的运作,带来相应的产出与利润,但多数学校仅仅停留在项目合作的表面,实质性项目联合开发合作较少,这也给产业学院自我持续运营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没有产出或者产出成果少,也会降低双方或者多方合作的积极性,不利于产业学院的持续发展。

4 职业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基本要求

4.1 联合开发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化教学与课程体系

职业本科注重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职业专科则更注重实践与技术。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密切合作是职业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产学研结合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抓手。校企双方需要根据属地产业需求,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结合企业实践项目,建立联合团队和契合职业本科育人的教学及课程体系。重新设计学校的专业核心课程,并重新构建课程教学与课程内容以符合企业岗位需求和实际项目需要,强化课程与岗位及现场实操的对接。整合集群平台课、技术平台课、专项能力课以及企业实践课,形成突出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职业本科课程群。以项目化课程体系及数字化发展趋势为导向,以职业本科学生为主体,以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形成具有职业本科特色的项目化教学与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践。

4.2 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教学并重,形成双师教学共同体

普通本科教学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一部分学生毕业考研后以从事学术性研究为主,一部分本科学生毕业选择就业.职业专科教学大多以实践操作技术为主,毕业大多从事一线技术工作,对理论要求比较低。职业本科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职业本科院校产业学院需要改变职业专科注重实践和普通本科注重理论的现状,培养面向产业发展需求、职业岗位技能且兼具“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的专业人才。这对于师资配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高校教师也需要进行企业实践,但是其实践能力仍比不上企业的工程师。因此,需要校企共同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形成双师教学共同体。具体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项目工程师的具体工作与专业教师的专业方向进行匹配,以实际项目为主要内容,依托共同开发的项目化教学与课程体系,让专业教师融入项目的同时,也让企业导师融入人才培养之中。

4.3 根据学生及市场需求,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首先,要精准调研职业本科学生的个人发展方向,同时要准确把握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技术技能型岗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其次,要将学生发展方向与企业人才需求进行比对匹配,遴选出符合产业学院岗位需求的学生,通过项目化教学与课程体系结合校企联合实习实训培养机制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学校应支持部分需要升学考研的学生,引导学生考取专业和产业学院相关的专业硕士,可以作为未来产业学院发展的高学历、高技能专业性人才储备,以此来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最后,通过全方位育人体系实现学生与产业学院的共同发展,让学生成为产业学院的主体和未来的人才储备库。

4.4 搭建产业实践平台,构建校企价值共同体

产业学院是学校和企业在产业、教育、创新等方面的价值共同体,如何在产业学院中将各项事务协调运转,建立校企资源共享、师资共培、人才共育、运作高效的实践平台是关键。根据目前企业和学校的发展需要,需搭建的平台主要包括资源共享平台、实训平台、师资培训平台、科技研发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等,形成集资源共享、师资提升、实验实训教学、专业技能训练、创新创业于一体,以校企深度融合带动产业学院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并提升职业院校助企纾困支撑和服务企业及产业发展的能力,最终形成价值共同体。

5 建筑类院校“双高”专业群产业学院构建与运行机制

本文以建筑类“双高”专业群产业学院构建为例,围绕双高院校及职业本科院校建设目标,以创新型职业型本科人才培养为主体,对接双高专业群,促进政府、行业和企业支持办学与建设,全面深度参与办学过程,形成政、校、行、企等多方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模式。通过产业学院加大对毕业生实习实训与岗前培训力度,做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胜任。同时建立紧密对企业发展需求和行业发展紧缺的专业体系,建设特色鲜明、行业引领示范的双高专业群产业学院。以传统专业改造升级试点及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对接区域行业支柱产业、专业相关新兴产业,在产业学院中共建双高专业群产业服务中心,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建筑专业人才,不断完善和推广“产教科创-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筑产教融合新生态,探索产教融合产业学院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建设双高专业群产业学院,为双高专业建设提供产业学院方面的支撑,为职业本科院校的升格打下坚实基础。

双高专业群产业学院对内设置双高专业群产业学院管理委员会,对外设置双高专业群产业学院理事会。产业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施产业学院企业联盟战略,共建“行业领军型”双高专业群产业学院联盟。产业学院下设多个服务中心,涉及建筑类项目从投资立项到运营使用的全过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校内”“校外”联合培养和学校、企业、行业、政府等多主体育人的思路,把学校融入产业学院,把专业设进产业学院,把课堂搬进项目、工地,打破校园的“围墙”和局限,让学校与企业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构建政校行企效益链、价值链和情感链。

图1 双高专业群产业学院矩阵式架构图

双高专业群产业学院是围绕以专业群为基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新型办学模式。根据专业群融合程度可以分为三类运行模式:第一类产业学院为校企双方深度合作,所有学校专业与产业学院内企业行业方向无缝对接,合作企业全力支持产业学院的办学建设、参与产业学院的全过程育人;第二类产业学院为部分专业与企业合作,在产业学院框架内校企双方通过共建订单班或现代学徒制班进行人才培养;第三类产业学院主要面向行业和企业,不仅是专业对接企业的合作,还是打造校企协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的平台,探索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建设机制,在理事会管理制度下,共建运营产业学院,创新产业学院管理模式。

建筑类职业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要以培养职业本科学生为主体,以企业岗位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布局,充分发挥学校、政府、行业和企业多元协同作用,营造适应教育教学规律、建筑企业生产流程的环境。以产业学院为依托,从产业学院团队建设、制度建设、教学与课程建设、校企合作优质教材开发、校企合作典型性生产实践项目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融合校内与企业优质实训资源,构建产业学院的校企协同育人生态体系,创新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新模式。

图2 建筑类院校职业本科产业学院建设思路

6 结语

产业学院是教育部与工信部联合推出的以产教协同联合育人为目标,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重点专业领域,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的新模式。当下“双高”院校需要根据学校实际和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自身专业群来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在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的道路上久久为功,加大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双高校企学院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初等教育学院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院掠影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