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4-02-21王春艳冯倩妮

今传媒 2024年2期
关键词:途径新媒体

王春艳 冯倩妮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的繁荣发展给出版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出版行业间的竞争逐渐上升为人才的竞争,迫切需要培养一批以新媒体时代发展为契机,以建设出版强国为最终目标,高质量、高素质的编辑出版人才。本文立足新媒体时代,通过探究培养编辑出版人才的必要性,分析当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提出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旨在为相关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编辑;出版人才;途径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4)02-0059-04

一、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1]这是当下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科学文化发展与人才强国建设的导向引领。

着眼于编辑出版行业,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方面已取得巨大的成就与进步,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科学技术的革新,新媒体时代的深入发展,出版行业仍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出版行业作为引领社会文明和时代文化发展的支柱性、桥梁性产业,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只有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竭力培养编辑出版人才,打造全能型、数字型、融合型人才队伍,才能推动行业稳定持续发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新媒体时代竭力培养编辑出版人才的必要性

(一)竭力培养编辑出版人才,是应对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必要手段

如今,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逐渐衍生出融合出版、数字出版、算法技术、机器人写作等与出版行业相关的新兴智能技术,出版行业的出版流程在当下展现出场景化和智能化的特征。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永刚曾指出:“新时代出版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对复合型、创新型、全能型出版人才的迫切需求。”

但目前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体系未及时更新,出版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也未适时调整,仍是能否策划畅销产品、能否打造高质量产品等这种传统要求,编辑出版人才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已很难有效满足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健全并完善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体系、革新培养理念尤为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出版行业能否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媒体时代浪潮中稳步发展的前提。

(二)重视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是出版行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

由此可见,各行业稳步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对属于文化产业范畴的出版行业来说,虽不是高精尖的经济支柱产业,但它却是传承中华文明、为炎黄子孙启迪开智、引领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智慧行业。因此,整个出版流程中的内容采集、创新、再造环节都离不开优秀的编辑出版人才,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出版行业要打破陈规、涅?重生,就要培养一批适应性强、创新力高的高水准编辑出版人才。

(三)加强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是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保障

从根本上来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有吸引力、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3]。编辑出版人才担负着弘扬中华文明、发展文化事业、引领社会舆论的重要使命,其自身的思想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决定着出版产品最终的品质。因此,加强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的编辑出版人才队伍,引导其深耕力作、改革创新,不断推出精品佳作,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高度期待,也才能稳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强国的建设目标。

三、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出版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

高校的出版专业作为向社会输送编辑出版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直接关乎学生最终的专业能力。但是,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部分设置出版专业的高校在人才选拔的源头———招生环节,缺乏专业宣传、专业知识普及和专业就业前景等全方位、立体化地介绍,长此以往,会导致相关专业发展动力不足,专业招生时也会遇到一定阻碍,不利于高校从源头选拔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编辑出版人才。其次,教师作为教学环节的主导,对学生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但目前我国高校的王牌出版专业设立较少,也就意味着从事出版教学的教师数量较少,并且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传统,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导致所培养的编辑出版人才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时代要求。最后,部分高校对新媒体时代的认识不夠深入,导致出版专业的教学观念、课程设置、教学活动与出版市场的现实情况契合度不高,并且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的能力很难满足就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

(二)出版单位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和管理体系

一方面,部分出版单位对编辑出版人员的培养仍以提升基本功为主,重视提高他们的选题、策划、编辑、校对、发行等能力,同时也将此作为考核编辑出版人员业绩的标准,缺乏对其进行出版新兴技术的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编辑出版人员的自主性、限制了其危机解决能力,不利于编辑出版人员长久稳定地发展。

另一方面,部分出版单位的人才管理制度不够灵活,缺乏时代性和科学性。部分传统出版机构仍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缺乏对人才引进、选拔、任用的科学执行办法,导致编辑出版人员的发展上升渠道不够畅通、职业等级认证路线不够明确、岗位职责定位相对模糊。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编辑出版人才的成长,也会成为出版行业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三)编辑出版人员缺乏转型和创新意识

当前,部分编辑出版人员在创作和研发出版产品的过程中仍沿用老一套的工作方式和思维习惯,缺乏市场敏锐感、危机意识以及主观能动性,转型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

首先,在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人员的构成具有自身的局限性。目前,各出版单位的编辑出版人员主要由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传统纸媒的工作人员构成。就高校毕业生来说,由于部分高校出版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理念更新不及时,导致所培养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市场意识和实践经验。就传统纸媒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虽然拥有深厚的选题策划能力、文字创作能力和丰富的出版经验,但也容易陷入工作瓶颈,对新技能和新技术的运用存在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其工作效率,不利于自身和行业发展。

其次,部分编辑出版人员陷入了“重案头、轻技术”的工作误区,转型意识不足。目前,出版单位大多是自负盈亏,经营主业务仍为出版传统书籍,这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部分编辑出版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比较重视积累策划、编辑、校对等案头工作经验,对智能技术或软件的使用多停留在“了解”层面,未进行深入探索和学习。长此以往,会陷入自身设置的专业屏障中,不懂转型甚至不愿转型,不利于自身编辑出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最后,部分编辑出版人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可以说,传统出版行业能否搭乘新媒体时代这一便车成功转型,一定程度上和出版流程中的核心———编辑出版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分不开。现阶段,部分编辑出版人员由于对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够深,所以很难将出版工作与互联网技术真正融合,进而创新出版流程和出版形态,构建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出版”全体系。长此以往,难以满足市场变化和受众的多样化需求,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出版行业的发展。

四、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积极发挥源头培养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培养一位优秀的编辑出版人才就要从源头入手,因此,高校要发挥编辑出版人才培养“领头羊”的作用。

第一,高校的课程内容设置应主动适应学生发展、顺应市场变化趋势。一方面,应设置不同领域、不同方向但与编辑出版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媒介经营与管理、各类设计软件操作、网站运营、市场推广等课程),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满足新媒体时代出版行业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设置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找到个人兴趣点并就此深入研究,真正培养出一专多能的编辑出版人才。

第二,高校在学制的设置上也要打破陈规,根据时代需要灵活变化。除现有的本科四年制学制外,还可以设置双学位制,使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辅修与出版行业相关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此外,还要与国外相关高校加强交流,打造联合培养的双学位模式,并选拔专业内的优秀学生,为其提供部分资助补贴,为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打开国际化视野。

第三,高校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转变“唯书本”“唯PPT”教学的理念,采用案例分析法,在讲解专业知识点时引入真实案例,比如,讲解出版行业历史发展时可结合具体出版大事记,并延伸讲解当下出版行业发展的近况,让学生能够真实了解编辑出版行业的发展变化。

第四,高校应加强校企合作,提升编辑出版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加强与相关出版社、期刊社、报社的合作,让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真实感受到新媒体时代给出版行业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对参加实习的学生提出考核要求,在实习结束后提交相关的实习报告。

第五,重视出版专业教育主导角色———教师的培养。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出版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与考核机制,定期举办培训班和专业讲座,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聘请具有行业背景和专业背景的业内精英作为客座讲师或教授,从而为学生提供行业前沿知识,促进高校对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紧跟行业发展步伐。

(二)出版单位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出版单位作为直接产出出版产品的主体,在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出版单位应重视人才的引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模式,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的编辑出版人才引进措施。一方面,出版单位可以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原则,积极配合高校建立实践基地,开展校企合作,提前锁定优秀的符合出版单位今后发展方向的编辑出版人才,从源头确保编辑出版人才的“新鲜血液”供给,让高校成为出版单位编辑出版人才的后备力量,不断为其运营发展增加活力与希望;另一方面,可以进行社会招聘,通过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相关人才加入,并将拥有不同专业技能的编辑出版人员放在更加合适的位置,组建具有经验且专业化的编辑出版团队。

第二,出版单位应转变人才培养定位,给予优秀编辑出版人员更多的工作权限,将他们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具体而言就是,将优秀的编辑出版人员任命为项目负责人,让其统筹规划项目的选题、策划、编辑、校对、发行等出版全流程,不断激发编辑出版人员的潜力。

第三,出版单位应定期开展职业培训,着力提升编辑出版人员的整体专业能力,引导他们创新工作理念。一方面,出版单位可以利用业务培训、专业知识技能讲座、主题出版小组学习会、外出进修交流等方式,让编辑出版人员随时能接触到行业内最新动态,引导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另一方面,出版单位应鼓励编辑出版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了解新媒体时代前沿技术和互联网知识(如大数据应用、无人机采集信息、VR交互式传播等),逐步提升自身技能。同时,定期开展知识考核与技能竞赛,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发编辑出版人员求新、求变、求强的心理。

(三)编辑出版人员积极转变工作理念

第一,编辑出版人员应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正确的出版方向。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成倍增长,让人眼花缭乱,优秀的编辑出版人员更要在这一新时代下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第二,编辑出版人员应主动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新媒体时代给出版行业带来的变化。在日常工作中常反思常总结,正确认识自身能力与行业发展要求的差距,制定合理有效的补救措施,迎难而上;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学习掌握前沿编辑出版理念,及时更新知识库;积极观察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树立“内容之上”“读者至上”的出版理念,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第三,编辑出版人员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主动学习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新技术。比如,在掌握Word、Excel、PPT、CDR、PS、方正排版等基本办公软件的同时,积极学习并掌握出版行业的智能技术(如人工智能阅读、写作、编辑技术以及出版流程的智慧供应链技术等),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競争力。

第四,编辑出版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一方面,编辑出版人员在工作之余应积极考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通过备考夯实基础,深刻认识编辑出版工作的内涵和意义;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出版单位举办的知识讲座和职业技能培训,重视与行业内专家进行工作技术和心得上的交流碰撞,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编辑出版业务能力。

五、结 语

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行业正在向融合出版、数字出版转型,在此过程中只有培养一批政治信仰坚定、思维创新、专业过硬的编辑出版人才,才能为出版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才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添砖加瓦,促进我国出版事业更加辉煌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3-34.

[2] 李善民.【科技强国有我】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EB/OL].http://www.rmlt. com.cn/2023/1117/687884.shtml,2023-11-17.

[3] 袁恒梅.浅谈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J].群文天地,2011(7):21.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

途径新媒体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