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加固工程弊病分析与思考

2024-01-30朱贤华李文杰廖新雪

重庆建筑 2023年12期
关键词:植筋胶粘剂计价

朱贤华,李文杰,廖新雪

(1 重庆重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重庆 400033;2 重庆科技大学,重庆 401331)

0 引言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记录,我国1985—2020 年累计修建完成的建筑面积约540.36 亿m2,加之1985 年之前修建的建筑,中国建筑面积非常大。建筑是有生命周期的,这些建筑中2012 年以前修建的约有300 亿m2,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建筑由于使用功能变化及安全性能降低,慢慢都需要进行结构加固改造。

全国大型商业建筑面积按人均0.5 m2计算,则全国大型商业建筑面积约有7 亿m2,加之小型商业建筑及写字楼等,则全国商业形态的建筑面积不低于10 亿m2。这些商业形态随时发生着变化,有些需要对商业建筑功能进行调整。商业面积按每年10%的商业形态调整,这10%的商业形态调整仅按30%要求进行结构改造加固,则每年对商业地产需要进行结构改造的面积约3 000 万m2。

其他如桥梁、隧道等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及维护,老旧工业建筑、古建筑、学校、档案室、医院等常需要进行加固改造施工。加之近年来连续出现建筑垮塌的情况,国家对建筑安全越来越重视,2022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全面消除自建房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故结构加固改造的工程数量越来越多,但结构加固工程存在诸多不合理情况,本文针对结构加固改造施工中存在的弊病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1 结构加固工程弊病分析

1.1 设计人员经验不足

结构加固设计针对的是既有建筑,部分建筑原始资料不齐全,增加了结构加固设计难度。虽然结构工程师根据图集和规范都可以进行结构加固设计,但要保证良好的加固设计质量,离不开工程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完全只参照图集与规范会造成结构加固设计与现场实际情况偏离甚远,造成现场施工难度大、施工成本巨大。

某18 层商业楼,结构已封顶,发现部分楼层混凝土柱帽混凝土强度不足,原结构加固设计要求采用置换法对柱帽进行加固,不仅施工难度大,仅支撑体系造价就达400 万。

有关结构加固专家提出建议[1],根据文献[2]的规定,结合实践经验,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方式形成约束混凝土,弥补原柱帽混凝土强度不足缺陷,优化后的结构加固设计方案,不仅施工简便,仅支撑体系造价就节约近200 万。

1.2 无资质施工

相比新建工程项目,加固工程精细化要求高,现场繁杂,必须具有特种工程专业承包资质企业才能承接结构加固工程,且须派驻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场开展工作。

然而许多建设(业主)单位不了解加固施工单位资质,同时由于结构加固工程大多附属于主体结构施工或是既有房屋改造中,故建设(业主)单位经常直接将含有结构加固的工程项目整体发包给施工总承包单位或装饰单位。少部分施工总承包单位(装饰单位)会将结构加固项目单独发包给具有专业结构加固资质单位,大部分则自行开展结构加固施工。

由于施工总承包单位(装饰单位)不了解结构加固工艺、工法,仅凭以往常规施工经验进行结构加固施工,其结构加固施工质量堪忧。

某一危旧房屋改造升级中含有梁粘贴钢板加固,总承包单位为装饰公司,自行进行结构加固施工,直接将钢板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在需要加固处理的梁底,钢板与原梁中完全空腔,未含任何胶粘剂。根据文献[2-3]要求,这种梁粘贴钢板的施工工艺不仅达不到梁结构加固的质量要求,反而对原梁增加了负担,进一步增大了结构安全隐患。

另外,粘贴钢板加固,要求混凝土基层打磨清理、钢板粘贴面打磨、结构胶粘贴、采用化学锚栓紧固,钢板空鼓率不高于10%。实际施工情况常见是混凝土基层清理不到位、钢板粘贴面未打磨、采用膨胀螺栓紧固、钢板空鼓率大于10%,更有甚者不使用胶粘剂。

其他诸如植筋钻孔清理不干净、梁柱增大截面新旧接触面未凿毛、柱包钢未注浆等情况都是对施工工艺不解或是为节约成本故意为之。

1.3 计价不合理

根据文献[2]可知,结构加固方式主要有原混凝土结构托换工程、原混凝土结构改变截面、粘贴钢板、粘贴碳纤布等加固工艺。目前结构加固工程报价主要采用定额计价与清单计价两种方式,定额计价采用文献[4]规定,对结构加固报价具有参考价值,但指导性不强。

结构加固工程的施工特点是工程量较小,工程零星,施工操作要求精细且运输不便,但在定额计价中无法体现结构加固工程的上述特点,计价原则大多参照规模化土建施工方式进行测算,造成定额计价结果和市场报价严重脱离,如粘贴钢板定额计价计算结果比市场报价低近50%,但粘贴碳维布定额计价又比市场报价高近50%。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分析监测计划,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集预包装酱油,包括餐桌酱油和烹调酱油,采样时间为2017年第二、三、四季度。要求采集的样品应尽可能覆盖市售所有品牌,每省每一季度不可重复采集同一品牌同一种类的样品,样品采集覆盖城市和农村的超市、农贸市场、零售店等。采样接近原有贮藏温度的条件下尽快运输至实验室进行检验。

定额计价与市场报价脱节造成的后果是:

1)不同加固施工单位对同一加固项目所报价格五花八门,无可比性;

2)预算部门无法获得结构加固工程真实造价;

3)建设(业主)单位无法合理比较加固施工单位,选择优质合作企业。

1.4 加固材料良莠不齐

结构加固施工常用材料除混凝土、钢材外,还有结构胶粘剂、纤维材料及特种砂浆系列。

结构胶粘剂种类繁多,如植筋胶、碳纤维胶、粘钢胶、封口胶、灌注胶等,这些胶粘剂主要成分是环氧树脂再配比一定的固化剂进行调制。目前市面上有些生产结构胶粘剂的厂家为家庭式作坊,生产过程产品控制措施不严,产品质量不稳定,给结构加固施工质量留下安全隐患。

也有部分施工操作人员对结构胶粘剂的分类不了解,误用或乱用结构加固材料。如新增混凝土构件植筋至少要求是环氧型植筋胶,其特点是强度高,不易老化,部分结构加固操作人员将不饱和树脂胶粘剂用于结构植筋,造成了强度达不到植筋抗拔值要求,另外不饱和树脂胶粘剂容易脆化,不能满足耐久性要求。

其他诸如施工过程中材料不合格,材料以次充好,中途更换材料等情况,也造成结构加固施工质量低下。

2 思考及建议

发达国家对结构工程加固的研究开展于上世纪60 年代,但我国在上世纪80 年代才开始。前期主要以理论研究和规范标准编制为主,直到进入21 世纪,结构加固施工技术及材料才得到重视和发展,加固施工市场也在逐渐形成和壮大,特别是汶川地震之后,加固市场迅猛发展,但由于加固工程经常游离在监督之外,缺乏规范和引导,整个市场呈现出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现象。

我国结构加固工程存在的弊病,既有起步较晚、缺乏积淀的原因,也有市场及体制因素,改变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然而结构加固作为既有建筑安全保证的重中之重,必须正视其存在的弊端,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由建委、加固协会、设计单位等部门定期对从事结构加固设计人员开展培训;

2)加强既有建筑安全性和抗震性检测、鉴定,为结构加固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3)严禁无加固资质单位开展加固施工;

4)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固协会、造价编制人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对结构加固的计价方式进行重新梳理,制定出符合结构加固实际情况的计价原则;

5)加强加固材料抽检,确保加固质量。

猜你喜欢

植筋胶粘剂计价
混凝土结构四筋植筋粘结锚固性能试验研究
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和造价控制分析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植筋技术在旧桥加固中的应用
植筋梁中植筋端头加设箍筋对梁受力性能的影响
聚乙烯醇胶粘剂在育秧纸钵中的应用
无醛胶粘剂人造板产业化应用状况
木材胶粘剂中的生物聚合物
浅析医用灭菌包装胶粘剂的发展
关注新“新清单计价规范”的几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