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育向美而行

2024-01-27王丽汤文清

中小学德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美育师生学校

王丽 汤文清

杨培明出生在江苏省江阴一个偏僻的农村。小时候,尽管村小校舍简陋、课桌破旧,但在杨培明眼里,学校依然是美丽的。教室房檐下響起的上课钟声,是他童年里最美的乐曲。村小只有两个班,实行复式教学,教室里经常一半学生在抄写生字,另一半在听讲。

条件的艰苦没有消磨杨培明的意志。他热爱阅读,喜欢待在学校。这种感觉,让他多年后在寻找办学方向时,依然把“让学校成为师生眷恋的地方”作为目标。1986年杨培明考入无锡教育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江阴市西石桥初级中学。条件依然艰苦,但热爱教书的杨培明硬是找到了对付“痛苦”的办法,那就是每周六骑车一个半小时,前往青阳中学找实习时的师傅郁洪千老师,请他帮助解疑答惑。当晚,就在郁老师家的沙发上对付一宿,第二天再骑车回学校。

热爱可抵岁月长,这样坚持了整整三年,杨培明在郁洪千的指导下迅速成长,开始在江阴市的课堂教学“大比武”中崭露头角。1995年,杨培明调往江阴高级中学。此后每年,都被调去更重要的岗位历练。2003年,杨培明调任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副校长,2013年接任校长。

南菁高级中学创办于1882年。这不是一所普通的学校。这里不但承载着百年办学历史,更走出了黄炎培、陆定一、吴文藻、汪曾祺、沈鹏、顾明远等多位杰出校友。

走进南菁校园,一块巨石跃入眼帘,上刻“南方之学,得其菁华”八字,意思是在南方求学,学到了最精粹、最精美的部分。语出南宋理学家朱熹之口,南菁校名即由此而来。对于校名,杨培明有自己的解读:“如果以成就人生命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为教育追求,对‘南菁’的理解就应该上升到回归教育本质、追求教育终极价值之意。”

在南菁高中校史馆,陈列着一帧帧经过翻新的老照片,里面呈现了百年前的办学风貌。原来,当年的办学者,就已经开设了文艺研究会、数理研究会、国乐部等等兴趣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让校园生活多姿多彩。

杨培明意识到,让学校文化遗存“活起来”,既作为学科资源,也作为育人生态场,是时代赋予他的重任。

为此,他在校史馆闭门研读,梳理百年办学积蕴,揣摩优秀校友人生。最终,他寻到了想要的答案:尽管先辈的办学足音已远,但“审美”的种子已经融入南菁文化的沃土——

不管是古朴的老校门,沉思的书味亭,还是井栏遗迹、书院碑廊……先辈遗留的文化艺术资源,无不蕴蓄着美的精魄,散发着美的活力。与此同时,学校的美育课程已成系列化、体系化态势;在此之前,学校还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美育课程基地。到此时,杨培明才恍然有悟,原来以美育智早已成为先行者们的办学追求。

2014年,杨培明在天津参加会议期间,一位的士司机在得知他是教师后,向他“分享”了一点“心得”:如何从走路时的背影辨别哪些孩子是南开中学学生。

受此启发,杨培明回学校后,组织师生展开大讨论:新时代的南菁学子应该具备什么特点?最终,“有思想会表达,有责任敢担当,有爱心能宽容”成为“南菁气质”。

为了成就师生的“南菁气质”,杨培明抬眼时代感召,埋首现实追求,寻找着新时代高中教育的价值走向。当时,美育开始受到党中央的重视,并首次对美育作出重要部署;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让杨培明意识到:美,已成为时代的召唤;学校美育,理当在立德树人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从此,“以美育重构中学生活”“让教育走向美学境界”,成为飘扬在南菁校园上空的旗帜。

杨培明带领师生从全新的角度审视美育:美育是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的统一,它不是单一孤立的教育形态,而涉及全部学科,融入师生们的日常生活,因此,“美育的真正价值不在美育本身,而在整个教育”。

在以美育人主张下,杨培明带领老师们重构课程体系,让学子们的成长环境更具美学意蕴。

基于学校书院文化的美学精神,他们在原有课程基础上,统合创建了新的美育课程体系。这个体系分为“两轴三级五域”。两轴基于学校两条建筑群的轴线,代表历史和未来;三级涵盖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综合课程;五域为人文社科、科技创新、生活健康、艺术创造和公民社会。

在这一新的课程图谱下,“审美课堂”应运而生。“让开放、体验、探究、合作成为课堂常态和师生自觉,这就是审美的课堂。”杨培明解释说,审美课堂既是对传统授课内容的重构,也是对旧有师生关系的重塑。

“审美课堂”着眼于挖掘学科之美,而这恰恰是对教学本质的追寻。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不光在求知,还在激荡生命的光彩。

为了让课堂具有“审美”意义,老师们“颠覆”了既有的认知,让课堂生发出无数“触角”。化学科的张静慧老师为了“让教育给学生留下点什么”,带着学生在化学实验中体验探究发现之美,在演算方程式中感受逻辑推理之美,当教学的要素成为了审美对象,课堂就流溢出美的气息。

在“审美课堂”上,不但课程活动经过了审美化的建构,教学内容的审美价值也被充分挖掘,基于“教学”的课堂开始向“育人”翻转。

传统的“印染工艺”课上,学生们分析印染染料,学习手工扎染等,而今,在整合一新的“中国传统工艺与化学”课上,学生们不但学习丝绸制作与印染,还学习陶瓷鉴赏与制作,涉猎酒文化,研究茶叶与茶道等,在蕴藉着丰富美学内涵的课堂学习中,丰厚自己的知识积累,丰实多彩的学习之旅。

在这种趣味横生的课堂上,化学原理只是传统工艺的外壳,文化的意义蕴含,情智的畅然流动,让学生“超越自我的牢笼,得到自由和解放,回到万物一体的精神家园”。审美课堂丰富的情感、倡导包容的特质,成就着学生更为豁达和有价值的人生。

为了创造“无边界”的课堂,让孩子们感受不一样的学习之美,特级教师叶先进和学科组同事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大发现”研学旅行。他们在橘子洲头放声读诵,感受伟人风采;在桃花源中体验“误入”的真实情感,在湘西边城体味自然的神秘静默,在梵净山感受历史的沧桑巨变。

“以美育人”课程教学结出了丰硕成果,基礎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十数项省级以上重要课题,见证着美育对学校生活的重塑。

杨培明从小爱学习,爱阅读,喜欢在学校里呆着。成为校长后,他本能地将这种情愫迁移过来,努力让学校“成为师生愿意去的地方”。重构校园生活,让教师醉心教育,让学生喜欢学习,因此成为杨培明孜孜以求的心愿。

教育学家古德莱得说,学校教育的改进,要将注意力集中于整个学校。受此启发,杨培明带领师生将美育视角落在“整个学校”上,通过美育实践来改变教师教研,改变学生学习,改变学校发展,重塑学校生态。

作为语文名师,杨培明深知教研生活对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因而不但要求教师们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研究学生,还支持教师们著书立传,记录自己的专业成长,反思日常教学得失。

在杨培明的带动下,教师们齐学共进,在教科研中迅速成长。近年来,杨培明撰写了百余篇文章和专著多部。而老师们也不甘落后,在他担任校长10年间,南菁高中正高级教师人数从“0”跃升至“17”。

浓厚的研究氛围,成就了南菁高中独树一帜的教师教育生活。如同百川归海,如今江阴名校南菁高中名师荟萃。在这个优秀的集体里,老师们仿佛置身成长的熔炉,沉浸在一种“有专业尊严的生活”里。

在南菁高中校园,学生们亲切地给杨培明起了个“杨三点”的绰号,原因是发言时杨培明习惯性地“说三点”。戏谑而亲切的绰号流露出师生们对校长的敬意。因为杨培明不管讲多长时间,总是坚持脱稿。在校长的带动下,教师们也改掉了拿着稿本满堂念的习惯,而学生们在国旗下讲话和社团发言中,也都慢慢学会了脱“稿”而出。

以身为范,这是杨培明以美育重构校园生活的生动体现。杨培明说:“学校美育的实践话语,须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点滴改造上。”由此出发,“美”的元素,浸润了南菁学子的学习生活。

首先,注重环境熏陶,坚持“以美育美”。作为百年名校,南菁高中的环境建设有着非同一般的美学意义。在其间,既有碑刻长廊、书院古井、讲堂旧址、善本藏书、铜像碑文,还有多位名家大儒的手书或题名等,丰富的历史遗存,浩瀚的学子星空,彰显着时代与历史交融的审美追求。

其次,注重价值引领,坚持“求善引美”。南菁高中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对学校的深厚情感,使他们将反哺母校当做日常之举,成为宝贵的办学财富。多年来,多位杰出校友慷慨馈赠,将大量珍贵文物、名家书画及个人作品捐献学校,并设立了明远书屋、沈鹏艺术馆、邢秀华书法艺术馆等,为建设文化南菁添火助力。他们的善举正吸引后学,成为师生心中的丰碑。在这样一所现代与历史并存的阔大校园里,超越平凡,重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成为师生生活的应有之义。

再次,注重活动锤炼,坚持“求真向美”。在南菁高中校园文化的舞台上,常规活动阵地已不足以容纳学生们蓬勃的求知欲,别具特色的课本剧、南菁大讲堂、微型马拉松、定向越野等,让学生们的青春更恣意地放飞。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锤炼了学生的品格性情,让他们在求真向美的道路上,走出了南菁范式。

在美育“重构校园生活”中,孩子们涵育气质,卓著品行,不但在“全国最美中学生标兵”“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评选中折桂,还在国际赛事舞台上摘金夺银。他们去国际先锋学术项目中修习成长,也跟着社团赴西部地区公益助学。在学校各种节日策划、组织、实施、评价中,他们学会了找校长寻求帮助,或对学校管理提出疑义,彰显了作为学校小主人的主体价值。

如今,在建设新南菁书院过程中,杨培明开始畅想未来:他愿和师生一道,在人工智能等新兴科学的启发下,将传统教育学置于时代语境,为教育之美、成长之美赋予更具现代感的探索内涵。

南菁高中的美育探索已散发辐射效应,引起同行广泛关注。他们纷纷来南菁挂职研修,或借鉴研习美育教材,将个案探索铺开到区域层面。“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考察基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名校长名教师挂职研修基地”“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全国课改实验区名师名校长研修基地”等的挂牌,见证了南菁高中在以美育人道路上的卓越探索。

“南菁高中的老师们用爱、兴趣与美,充盈孩子一生。”山东单县教育局考察团在参观学校后如此感叹。谈起自己的母校,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也不吝夸赞:“通过实施大美育,今天的南菁高中既保有百年书院的学府气质,更彰显出与时俱进的时代风采。”

20年来,杨培明厚植书院文化,把住百年文脉,从学科教学中天然的审美性发端,以美育重构校园生活,对课堂教学进行审美改造,展现了一所百年老校教育生活的审美化,让学校教育走向了美学新境界。

责任编辑 余志权

杨培明,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培养对象。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劳动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中考改革专家组成员,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先后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第四届明远教育奖”“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

猜你喜欢

美育师生学校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