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整合·具化:基于“1+N”场地设置的劳动教育校本实践

2024-01-27郭晓峰

中小学德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连廊亲子基地

郭晓峰

摘 要 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劳动意识不强、劳动能力欠缺等问题。据此创新劳动场地的使用,通过唤醒劳动主体意识,重塑劳动价值;组块场地,整合劳动空间;具化成果,涵育劳动精神,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劳动素养。

关 键 词 劳动教育;唤醒;整合;具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4)01-0049-02

劳动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当前学校实践基地普遍匮乏,极大影响了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开展。基于此,杭州滨和小学在建校之初,就因地制宜开辟了一块名为“暖园”的实践基地,以之作为劳动教育的中心场地,谓之“1”;同时,又在每个班级门口打造一米连廊,作为劳动教育的辅助场地,谓之“N”,此即所谓1+N劳动实践基地。通过这种劳动空间的创造性设置,引导各班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校办学理念和班级文化的引领下灵活开展劳动实践,助力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劳动素养。

劳动教育不受重视的一个主因,是主体意识的普遍贫乏。因此只有唤醒学生心中“劳动光荣”的意识,重塑劳动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发挥劳育功能。

(一)课程养育,补强劳动观念

调查发现,当前小学生的劳动观念停留在浅层阶段,对劳动的主观意愿不够强烈;且对于低龄儿童,家长包办现象较多,不舍得或不愿意让孩子过多参与家庭劳动或其他形式的劳动,这就导致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劳动意识不强,劳动观念缺乏,劳动技能不足的情况。为此,学校通过开设各种劳动课程,補强学生劳动观念。

遵循教育部对学校课程的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一课时。为此,学校在设置课程时,除了规定的一周一课时劳动课以外,还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原野游学课程,其中包括传统节日的系列课程、二十四节气课程、班级系列班会课、年级文化系列课程等,目的就是在这些课程中“套接”开展劳动教育。

如在传统节日系列课程开展过程中,通过植树节种树,清明节制作青团,端午节缝制香囊,中秋节学做月饼,元宵节抟包汤圆等,以节日习俗为切入点,让学生参与劳动,体会劳动的价值。通过这些丰富的课程活动,学生劳动观念明显增强。

(二)活动催化,厚植劳动理念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劳动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手脑并用和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力求在“做中学,学中做”,[1]倡导丰富多彩的实践方式。基于此,学校依托暖园基地和班级连廊,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

学校设立劳动周,组织各个学段的学生开展适阶活动。其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将教室作为劳动教育场地,开展整理书包和叠衣服的行规养成;三四年级学生将教室连廊作为劳动教育场地,开展“我为班级添风采”活动,学生通过种植符合班级理念的花卉、农作物等打造教室连廊;五六年级学生将学校的暖园基地作为劳动教育场地,根据暖园基地包含的五大类型,即蔬菜类基地、粮食类基地、花卉类基地、水果类基地和经济作物类基地,开展种植和采摘活动。学生通过种棉花水稻、割麦子、炒瓜子、包扎花束、采摘水果等,进一步提升劳动技能,厚植劳动理念。

序列课程资源的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对劳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建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了对劳动本质的理解。

充裕的场地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基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2]。为此,学校基于现有条件,创造性地将场地组块安排,整合劳动教育的理想空间。

(一)“1”:立足学校暖园基地,培养实践能力

学校创建之初,就专门开辟了一块种植基地,作为学生劳动教育场所,根据办学理念和校训内容,取名“暖园”。暖园处于三幢教学楼的中间位置,便于学生观察和实践。暖园基地的划分以学校校徽为模型,分为蔬菜类、粮食类、花卉类、水果类和经济作物类等功能地块。生动灵活的地块划分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劳动内容。同时基地采取轮换制和抽签制,每个学段的学生均可按年级轮流进入基地,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和采摘。这一制度确保了学生的劳动是落地的、真实的。学生在丰富的劳动内容和真实的劳动情境中,培养了基本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N”:辐射班级连廊基地,提升劳动能力

为了拓展劳动教育空间,各班级门外均增设一块连廊基地,学校对基地不做统一要求,各班可根据班级文化理念进行自主设计、运用实践。因此,多块连廊基地也成为了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场地支架,凭借出门即是连廊的便利条件,班级学科教师和学生对其自主管理和灵活操作。学生凭借在暖园基地获取的劳动经验,反哺、丰富连廊基地的劳动内容,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3]。小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优势,具体的物化成果对他们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为此,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具化劳动教育成果,激发学生劳动成就感,引领他们体味劳动之美和亲情之爱,涵育了参与、热爱和享受劳动的高尚精神。

(一)拓宽内容面,激发成就感

学校利用劳动周、劳动节、丰收节等活动,对暖园和学校连廊的劳动成果进行展示,邀请家长来校欣赏、品尝,大大激发了学生劳动成就感。同时,学校鼓励学生把部分劳动成果带回家,在家长的指导下亲自下厨,为家人烹煮菜肴,分享劳动的喜悦。从春天播下种子到每日观察,从每天浇水到捉虫施肥,从充满期盼到迎来收获,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得到家人的认可,学生心里自然会生出满满的成就感。暖园和班级连廊打造的特殊的“劳动舞台”,在学生们种植、耕织、烹饪中拓宽了劳动教育的内容面,引领学生感受劳动的价值,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劳动。

(二)延长时间轴,体认劳动美

教室外的连廊中花卉类种植较多,综合学校开设的暖园园艺课,各班自行成立园艺小队,根据自己的班级特色,选取不同的花种进行栽培实操。由于花卉类作物种植需要较长的时间,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对种植作物进行养护,延长了实践时间。同时结合学校节日课程,拉长劳动教育的时间轴,而节日课程的连续性也为劳动成果的展示提供了保障。让劳动教育长期浸润在生活的细节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老师、家人的情感,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美,对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大有裨益。

(三)强化灵活性,增进亲子情

《关于全国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在实施劳动课程时要始终以开放的姿态,积极与家庭和社区紧密合作,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劳动教育环境”。[4]为此,学校根据地域特点和学校实际,结合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在学校暖园和连廊栽培的基础上,灵活设计了合适的亲子种植养护任务。如低段学生设计亲子水培风信子,水培虎皮兰,家庭小型绿植养护等;高段学生设计亲子农耕,亲子种植凤仙花等盆栽,家庭大型绿植养护等;从亲子一起选种、播种、照顾、探究、收获……每一个环节学生都会在家长的帮助下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提升劳动技能的同时,大大增进了亲子感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

[2][3][4]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https://(2023-11-26)[2020-3-23]www.gov.cn/ 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连廊亲子基地
医院大跨度钢结构连廊设计及施工技术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高层建筑大跨度钢结构连廊设计分析
多塔连廊人行荷载TMD 舒适度减振控制
我的基地我的连
非对称己型连体建筑连廊风载动力特性分析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