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青年大学习”的思政教育创新
——基于传播学中拉斯韦尔“5W”模式分析

2024-01-17陈美妍

今传媒 2023年4期
关键词:团课传播者思政

陈美妍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 汾阳 032200)

一、引 言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办好思政课,是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

融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在明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同时,也在积极利用抖音、微信、微博等搭建网络育人新平台,努力建构“互联网+思政”的教育模式,使思政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符合大学生的成长规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曾多次对共青团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提出要求,并强调要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要用广大青年乐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工作,在此引领下,“青年大学习”行动应运而生。因此,将“青年大学习”行动的传播过程置于拉斯韦尔“5W”模式中进行分析,不仅有利于高校在新媒体时代占领思政教育新阵地,搭建多维度、立体化的传播矩阵,还有利于为高校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二、实施“青年大学习”行动的背景及意义

2018年3月5日,共青团中央印发了《关于在全团实施“青年大学习”行动的方案》,该方案作为实施“青年大学习”行动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在全团实施“青年大学习”行动,旨在把组织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引向深处[2]。

青年大学生成长于强国时代,要肩负起强国使命,就要勤于学习、乐于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争取在思想精神上强、在能力素质上强、在干事创业上强。“青年大学习”行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是高校大学生学习先进思想道路上的“精神伴侣”。共青团中央巧用新媒体思维、新媒体内容以及新媒体技术积极孵化网络育人新阵地,无论是传播内容还是传播形式,都很好地契合了当下大学生的信息接收方式和媒介使用习惯,并将科学理论讲清、讲透、讲活,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青年大学习”行动真正做到了理论政策走到青年身边、走进青年内心,每期的网上主题团课既有利于大学生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也有利于共青团发挥为党育人的积极作用。

三、拉斯韦尔“5W”模式概述

1948年,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在一篇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Who(传播者)、Says What(讯息)、In Which Channel(媒介)、To Whom(受众)、With What Effect(效果)[3]。拉斯韦尔“5W”模式简洁明了、普遍性强,可以将不同的传播活动科学、清晰地分析解构出来且易于理解,在传播学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四、以“5W”模式分析“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的传播过程

(一)Who(传播者)

传播者作为传播过程的第一要素,是传播内容的“把关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权威的传播者不仅有利于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正确性,也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巩固。

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传播者及“把关人”。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政治性极强的课程,教师不仅要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讲透、讲活,还要融入相关的时事政治,以引导大学生明大理、识大势、知大任、养大德;另一方面,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比如,部分教师的新媒体素养还有待提高,不能与时俱进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这就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给人一种严肃、刻板、厚重的感觉,以至于课堂上“低头族”很多,进而导致大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共青团中央作为“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的“把关人”,严格把关信息内容、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善于运用年轻化的方式解读理论政策,团课内容生动形象、活泼有趣、易于理解,深受广大青年的欢迎。同时,“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可以挑选一些善于演讲且学业有成的同龄人作为领学人,不仅可以快速“圈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而且将大学生和领学人置于相对平等的关系中,有利于在讲学过程中充分融入青年群体的偏好,从而实现主流话语的柔性表达,进而营造出更为轻松的学习氛围[4]。例如,顶流UP主老番茄、“初恋女友”王冰冰等领学人,他们作为向上向善的好青年,本身就自带流量。作为传播者,他们的加入不仅拉近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发挥了优秀青年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看齐意识。

(二)SaysWhat(讯息)

讯息是传播过程的核心,是传播者向受众传播的内容。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传播内容的优劣会直接影响讯息的传播效果。

目前,教师主要通过课本、研讨会以及互联网平台等方式获取授课内容。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有精准地选择和传递信息,才能保证思政课内容导向的正确性和育人成效的显著性。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较强、内容枯燥,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教育成效往往不太理想。而在课堂之外,网络媒体也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补充来源。融媒体时代,信息的大量“涌现”也伴随着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网络环境是否清朗、传播导向是否正确、传播内容是否健康均难以保证。虽然大学生已经步入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但是依然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媒介素养水平也参差不齐,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片面、盲目地进行信息选择。

从传播内容来看,以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为例,“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主要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嘱托和期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题展开。在此基础上,共青团中央还会紧密结合当下时政热点作为选题,适时推送相关的主题团课,既保证了内容性,又保证了时效性。除此之外,共青团中央还准确捕捉到了作为“Z世代”群体——“00后”大学生更喜欢动漫和趣味的文本内容,并在传播方面大胆创新:首先,针对年轻人喜欢沉浸式的体验感这一喜好,“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以“短视频+互动答题”的形式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活化”,用视频、动画、音乐等临场感较强的视听元素将传播内容可视化,给受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5]。例如,2022年第5期“青年大学习”以“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主题,由领学人陈永长带领大学生前往江苏海洋大学、连云港等地进行学习,并在传播过程中结合时政热点、理论知识,将“平面的”图文资料转变为“立体化的”感官载体,这种学习方法更形象直观,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其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般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起来。“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在内容表达上因时制宜,不断注入新的“梗”,内容表达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趣味化的趋势,使青年群体印象深刻,更易于青年群体接受。

(三)In Which Channel(媒介)

媒介是指传播者向受众传播相关内容的“桥梁”,通俗来讲,就是传播手段、传播工具。传播者选用合适、恰当的媒介进行传播,有利于带给受众沉浸式的体验,在提升用户黏性的同时,能够提升传播效果。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思政课教师及专职辅导员开展思政课、理论宣讲等线下课堂,授课方式也是以“平面的”讲授知识为主。尽管很多教师在课堂中尝试引入新鲜元素,比如,在课堂中穿插图片、音乐、视频等超链接,试图创新传播形式、丰富传播内容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但是在一对多的情况下,理论教学的魅力仍有所欠缺。

身处“Z世代”的大学生几乎与网络时代无缝对接,在此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信息接收风格和语言表达偏好。当下,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口语传播和文字表达,这与当今大学生的信息接收方式相脱节[4]。“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由技术赋能助力思想政治教育,依托微信APP,通过“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每周推送一期优质内容,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把先进思想传送到大学生心中,实现了快速传播、精准传播。一方面,“青年大学习”作为“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下设的一个子菜单,根植于微信APP这一大学生熟悉且离不开的平台,方便快捷,避免了重新下载、安装、注册APP的繁琐,促使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营造了“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大学习”氛围,在各高校之间掀起了理论学习的新热潮[6];另一方面,“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敢于大胆创新,能够紧贴年轻人的喜好,积极构建“技术+理论”的传播矩阵,综合运用动漫IP、H5等新技术以竖屏方式呈现内容,结合听觉和视觉的浸染,使教育说理更具感染力和亲切感,实现了网络思政育人的立体化圈层传播。

(四)To Whom(受众)

受众是传播内容的接收对象,也就是传播内容通过媒介所达到的“目的地”。

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受众群体,是“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的信息接收者,他们更加乐于享受碎片化学习带来的“即时满足感”。以往的思政课堂多以面授课为主,大多采用“填鸭式”教育进行单向灌输。课堂上,由于教师面对的受众过多,学习成效检验不便开展,部分学生难免会有“躺平”的心态。而“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依托微信APP平台进行,每个设备终端对应一名学生,教师在理论讲授中穿插了“知识卡片”答题环节,在强化互动的同时便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理论学习上的“即时满足感”。此外,在网络传播“去中心化”的背景下,“青年大学习”行动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新式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还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师生角色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逐渐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7],学生在知识获取渠道上也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和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

(五)With What Effect(效果)

传播效果是指在传播过程中传播内容对受众的影响,也是衡量整个传播活动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这种传播效果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及影响。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青年大学习”行动开展以来,单期团课净学习人数超过1000万人,各级团组织参与率超过90%。从数据来看,整体的参与度逐步提高并趋于稳定,这表明青年团员对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提升,也从侧面反映出“青年大学习”行动的开展成效显著[8]。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单向的,学习者往往是被动地接收学习内容。传统的思政课堂大多通过签到、点名、课堂提问、测试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效,而“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中嵌入的“知识卡片”“点我试试”可以实现互动教学,使每位学生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都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而且便于学生理解和牢固掌握本期学习的重难点,夯实学习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在传播效果方面也存在以下两点问题:首先,“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没有建立内部特有的反馈渠道。反馈渠道的缺失,使得学生对“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的意见、建议等反馈信息只能移步至微博、知乎、贴吧等平台进行发表,这不仅不利于共青团中央收集反馈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解决、优化“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其次,部分基层团组织对“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的学习成效检查仅仅是流于表面,多以收取截图的方式进行。虽然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大学生整体的参与度在不断提升,但是具体到学生个人,学习成效如何还有待查证。

五、结 语

“青年大学习”行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和“精神伴侣”,尽管拥有权威化的传播者、年轻化的内容、视听化的表达、互动化的教学和沉浸式的体验,但是,因囿于反馈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学习成效检查制度的不完善,不利于“青年大学习”行动在部分高校的扎实推进。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共青团中央应在巩固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健全反馈机制、完善检查制度,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运用拉斯韦尔“5W”模式对“青年大学习”行动的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未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年轻化、立体化、沉浸式的。因此,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应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先进技术、补齐短板、剔除不利因素,积极构建“互联网+思政”的传播矩阵,做到既要贴合自己、贴近学生,又要拥抱新媒体,以提升思政育人的魅力效果。

猜你喜欢

团课传播者思政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上海市卢湾中学:以“大团课”“微团课”为载体进行团前教育实践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江西:“微团课”引领团组织生活“新时尚”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浅析高校团课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