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视阈下广播电视艺术硕士课程体系构建
——以X校艺术硕士为例

2024-01-17丛红艳

今传媒 2023年4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文科广播电视

丛红艳

(1.西安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2.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物联网、新材料、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人们生活场域中多维度、多层面的渗透,使得科学、人文、艺术等学科的边界日益模糊。它们之间不断呈现出交叉创新、融合共生的发展态势,各学科正以新的视角,动态吸纳与整合着社会文化、科学技术、日常生活,展现出了全方位开放的胸襟与姿态[1]。这一变化已经引发了国内高等教育学科生态体系的深刻变革,“交叉学科”所带动的多学科集成创新正驱动高等教育不断进行自身改革。国内大多数艺术硕士学位点纷纷展开了关于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创新研究与教育实践,研究成果呈现出典型的新文科“交叉融合”特性,涌现出多个文、理、工、艺交叉的“新媒体”“网络媒体”“智媒艺术”“数字影像”“虚拟主播”“数字孪生”等特色专业方向,它们均为该领域的新文化、新业态、新思想提供了丰富且宝贵的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

一、研究背景

(一)新文科视阈下学科专业的研究

(二)新文科视阈下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的探究

自2005年以来,全国200多所高校增设了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点。2018年,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艺教指委”)对国内所有艺术硕士学位点进行了指标性量化合格评估。2020年,艺术硕士艺教指委发布了《关于下发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20年修订版)等文件通知》,进一步规范了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学习方式、学习年限、培养模式、课程安排、毕业内容、考试考核、学位授予、学业文件,完善了艺术硕士培养评价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在艺教指委文件的统一指导下,高校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大致相同,主要差异体现在每个学位点人才培养特色的方向设置等方面。

面对“新文科”战略背景下学科大融合已呼之欲出的现状,艺术(广播电视)专业成为了本轮变革中的先行学科专业之一。在艺教指委和国家学位文件的引导下,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势在必行。高校专家和学者们深入研讨了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的发展与建设、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涵与教材建设等多个方面,成果颇丰。

二、问题提出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依据2018年艺教指委对全国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的合格评估意见,本文提出国内高校该学位点建设存在四个需要深度解决的问题:第一,教育部在推出“新文科”战略之后,大多数高校的广播电视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实施细则未能适时调整,导致研究生就业时难以满足新时代产业的需求。第二,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广播电视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新性改革较少,大多沿袭着传统广播电视课程体系,不能从根本上体现各学位点的专业特色。第三,仅注重广播电视相关学科的理论学习,专业实践环节未落到实处,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脱轨,尤其是开放性实践课程中未体现出明确的教学内容,也未制定出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科学的考核办法以及评价体系,导致专业硕士的综合素养难以满足新媒体行业的实战需求。第四,大部分广播电视专业学位在申报初期,专业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多是从其它相关专业转型而来,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教师的教育背景非广播电视领域的问题。2018年,在全国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合格评估中,X校被评审专家指出同样存在教师的教育背景不符合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建设的问题。

三、核心概念

(一)新文科

2017年,美国希拉姆学院提出了“新文科”概念,是指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即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2]。这里的新文科主要是指专业重组,打破专业与课程界限,使学生可以进行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践中,有学者认为新文科的本质内涵是当代人对新科技、新媒介所引发的社会新现象、新问题和新变化的一次认知重启,是为了进一步理解当下社会并把握人类发展趋势所进行的跨界思考与专业生态重构[3]。这里的新文科强调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要形成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新文化。笔者也认为,新文科建设的逻辑起点不是要将学科专业边界硬“拆合”,而是要摒弃学科的先赋观念,进行社会文化在网络信息空间中的价值重估,探寻与构建它们之间契合的新理念、新思想、新理论,实现各学科专业边界的“消解”与“融合”。

(二)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

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是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下设的一个专业硕士领域,旨在培养具有优良的广播电视职业道德,具备全面的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较高水平的专业创作技能以及良好的综合文化素养,适应文化艺术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

(三)跨学科与交叉学科

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指专门学科的综合科学含量,每一门科学都有它的跨学科性和跨学科发展需求。跨学科与交叉科学(Interdiscipline)是在同等意义上使用的,因此,在大多数早期文献中,学者把跨学科也称为交叉科学。在近5年的学科相关文献中也存在类似的观点,比如,跨学科与交叉学科具有相似的含义,但二者在中国学科发展过程中还是有很大的区别[4]。简单地说,交叉学科是已经存在并被普遍承认的学科,因无法凭借自己的学科单独解决问题,所以要引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因此,交叉学科意味着某种新学科的诞生。而跨学科是指学科间的配合与合作,它只是增加了一门学科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新学科的诞生。本文认为,跨学科与交叉科学在学科的认识论上是有区别的。

(四)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指各种课程类型及具体科目的组织、搭配所形成的合理关系与恰当比例,是由各类课程构成的、有机的、完整的统一体,它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5]。

四、建设思路

X校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点自2015年开始招生,2021年扩大了招生。在此期间,该校征询了13位艺教指委专家的建议和意见,逐步构建并践行了一套已被艺教指委认定为合格的广播电视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细则。

在教育部提出的“新文科”战略背景下,X校将“如何重构广播电视领域学位点课程体系”作为学位点建设的重要方向。经过近7年建设,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点秉持建立新思想、新视野、新格局的理念,加强“新媒体+”“设计+”和文学、考古学、新闻与传播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了一套符合教育部“新文科”战略部署,服务陕西经济需求和西安国际化城市发展,体现“新媒体+”“设计+”科艺结合的广播电视领域专业硕士课程体系。

1.1.2 主要试剂:①十四种食源性致病菌DNA提取试剂盒 ②十四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试剂盒(北京卓诚惠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③PCR水(invitrogen公司)

五、X校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课程体系

(一)明确培养目标

X校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点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扎实广播电视理论知识和良好艺术素养,熟练掌握广播电视制作技术的人才为战略,以学生能力提升为导向,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传播行业专业知识、高水平广播电视创作技能以及良好综合文化素养,适应国家文化艺术事业、数字内容生产行业发展战略、新媒体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

(二)明确培养特色

X校在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了广播电视职业、新媒体艺术行业和国内外传播的特点,以培养研究生具有职业能力为目标,依托学校的学科特色与所在学院的专业基础,明确了四个特色培养方向,即广播电视艺术编导方向、播音主持艺术方向、影视动画艺术方向和影视美术设计方向。通过将专业理论的课堂讲授、专业技能训练与培养基地项目实践相结合,校内导师与校外行业导师协同实现了学位点人才培养目标。

(三)明确课程设置

1.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第一,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其中,公共课是艺教指委指导文件中提出或指定的课程,以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拓展审美视野、掌握专业研究方法为核心。专业必修课是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的专业性课程,强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第二,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一般选修课。选修课程以广播电视专业拓展性知识为主,强调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方向性、实务性知识,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专业方向拓展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内容

X校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课程内容是依据我国艺教指委的《广播电视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设置的,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广播电视职业素养和基本职业能力,掌握专业知识,接受实践训练。

3.明确课程学分

X校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点研究生培养实行的是我国专业学位点常用的学分制度管理,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50学分,实践类课程学分应不少于总学分的60%。实践类课程由教学实践课程和开放性实践课程构成,其中,开放性实践课程占总学分的20-30%。开放性实践课程包括创作实践、项目实践、教学实践、行业实践、活动策划、校院以上的重大活动等,课程的管理、考核、计算采用独立的学分认定办法。

4.明确开放性实践模块课程

开放性实践模块课程是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实践课程群,它由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和课堂教学以外的实践性活动共同组成,具体包括国内外相关考察、课题调研、专题研讨、专题创作、项目实践、教学实践、专业实践、专家讲座,以及校级以上大型活动策划、国内外作品创作展演等实践类活动。该课程通过考核学生在参加的实践项目中承担的工作内容,或根据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数量、等级、行业影响力等,采用导师、专家和行业认同的方式进行成绩与学分的认定。

5.专业实践作品

专业实践作品是学生作为主导或主创人员,创作的综艺、栏目、艺术、影视等方向的视频作品。专业实践作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包括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作力、创新力、协助力、执行力等专业综合能力,以及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艺术的审美能力。X校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的专业实践作品依据四个特色方向设有具体要求,即广播电视艺术方向要求学生编创完成1个栏目或节目的视频、音频,时长不少于30分钟;播音主持艺术方向要求学生独立策划、制作、主持完成一部主播视频作品,时长不少于30分钟;戏剧影视美术方向要求学生独立创作一部视觉美术风格化突出的影像作品,时长不少于30分钟;影视动画创作方向要求学生独立创作完成一部微影像动画作品,时长不少于10分钟。在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前,学位点所在学院需聘请行业专家对学生的专业实践作品进行综合评价。

六、结 语

X校在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点的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交叉学科与专业融合为特色方向,以特色课程模块的设置为依据,并将它作为学校“十四五规划”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和核心内容,构建了面向我国数字化产业的多学科领域交叉互融、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此外,根据艺教指委对学位点建设的要求,积极展开研究生培养质量综合改革与教学实践,探索了新文科视阈下艺术(广播电视)专业学位课程体系的教育实践新路径。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文科广播电视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