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石油行业的信息化安全监管体系研究

2024-01-15梁光山

中国信息化 2023年12期
关键词:石油海洋事故

文|梁光山

国家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海洋石油行业作为重要的能源生产来源之一,保证石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至关重要。随着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活动的日益频繁,海上生产环境也面临着日益复杂与多样化的安全威胁。通过做好信息化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有助于应对这一挑战。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海洋石油行业生产特点,并从切入方向与监管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展开探讨,期望能够为海洋石油行业信息化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海洋石油行业生产特点

(一)海上作业环境恶劣

海洋石油生产活动通常在海上进行,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威胁,具有极高的生产危险性,海洋中的风浪、暴雨等天气均会对石油生产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在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如何保证海洋石油生产工作安全,保证海上平台、FPSO、FSO等生产设备不受环境影响,是当前阶段的重要问题。

(二)事故救援困难

海洋石油生产作业通常远离陆地,具有特殊性,一旦发生开采事故,由于救援设备或人员无法快速到达海上生产设施,将导致事故救援工作不及时、救援工作难度大等问题发生,致使海上作业人员生命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证。除此之外,海上生产事故发生时,海上设施的通信设备也将有一定概率受到影响而无法使用,致使事故信息无法及时传递给消防救援部门,延误事故救援时间。因此,海洋石油行业中,如何提升事故预防与应急响应能力至关重要。

(三)油气生产风险高

油气生产属于高风险作业,特别是其中的钻井、井控、海上设施油水处置等都是海洋石油行业中具有极高危险性的生产环节。海上油气生产作业通常面临台风、爆炸、火灾、溢油、气体中毒、电击事故等作业风险,严重危害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同时,也有导致海上环境污染与企业财产损失的风险,需要加强安全监管与安全检查工作,以降低事故风险的发生概率。

二、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海洋石油行业信息化安全监管体系

(一)切入方向

海洋石油安全监管工作中,主要执行方为海洋石油作业公司,为保证监管体系建设完善,需要找好切入方向,具体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建立基于《安全生产法》的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提升对海洋石油作业公司安全监管能力的要求,确保其具备海上作业所必备的安全监管与信息化监管能力。具体而言,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应主要包括对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生产作业方案等几个方面的审批与管理,通过应用信息化的审批方式,保证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能够落实到位。

2.作业者负责制度

建立作业者负责制度,要求海洋石油作业公司对其生产作业工作全过程负责,同时明确作业者责任,包括安全监管、环境保护、设备维护与管理等几个方面。在此制度下,作业者应定期检查作业平台风险,并运用信息化技术及时上报检查结果,做好信息收集与记录,保证作业平台安全。

3.安全评价制度

建立安全评价制度,对海洋石油作业公司的作业设备、生产工艺、安全管理制度等进行定期评估,识别潜在安全隐患,并针对重点防范区域严格落实安全防范制度,保证石油开采、勘探等工作的安全进行。在生产作业环节,可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强监督,构建安全评价健全体系,保证安全评价的公正、客观。

4.事故报告与应急预案制度

建立事故报告与应急预案制度,要求海洋石油作业公司及时上报事故信息,并做好每一次的事故调查与信息记录工作。同时,海洋石油作业公司应利用信息化技术,做好数据分析与整理,准确识别海上作业危险源与各个作业环节风险发生概率,以此为基础建立应急预案制度,提升海上作业监管能力。

(二)监管体系

在充分借鉴国外海洋石油作业信息化安全监管体系后,结合国内海洋石油生产工作实际,规划建设集作业者负责、第三方监管与政府监管于一体的安全监管体系(如图1),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沟通、协调与监管,提升海洋石油作业数据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

图1 信息化安全监管体系

1.作业者负责制度

作业者负责制度要求海洋石油作业公司应能够做好对其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与管理工作,使作业人员能够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与安全意识。在此制度下,海洋石油作业公司应对其作业人员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负主要责任,需要保证作业人员在作业周期内不受到事故损害。因此,作业者首先应做好海洋石油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工作,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作业平台的动态化、实时化监管,当作业平台事故发生时,应能够第一时间将事故信号发送至消防安全作业部门报警,从而有效缩短事故报警与救援时间。其次,作业者可通过信息化技术构建线上安全培训平台,提升针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效能。一方面,作业者可利用平台记录人员学习数据时间,保证作业人员完成必要的安全技能培训;另一方面,作业者可利用信息化平台模拟多种不同事故发生场景,提升作业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最后,作业者可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针对作业平台与设备的后台管理,记录各项设备的运行数据信息,识别设备潜在运行风险,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第三方把关制度

除作业者负责制,海洋石油开采平台还应加强与第三方监管机构的合作,共同建立第三方把关体系,发挥第三方专业作用,做好对海洋石油生产安全性的把关。第三方机构主要包括具有政府认证的具备安全监管资质或能力的独立机构,能够通过监督管理海洋石油作业平台安全管理体系、作业规程、作业设备以及作业技术等几个方面提升海上作业的安全性。除此之外,第三方把关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政府行使监督管理权利,并能够运用信息化技术,与政府相关部门间保持高效协同,共同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海上智慧油田监管模式,促进管理效能与管理质量的综合性提升。具体而言,首先,第三方机构应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工作,评估海上作业环境,确保各项安全规程落实到位,并针对作业环境中存在的风险部分提出改进与优化建议。其次,第三方机构可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或咨询服务,使海上作业平台能够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安全管理,如使用远程控制技术监管平台作业或设备情况,使用大数据技术找出潜在安全隐患等。最后,第三方机构可通过与政府部门的紧密合作实时获取信息与资源,承担起连接政府与作业者的重要责任,架起沟通桥梁,向作业者及时传达政府讯息,使作业者能够主动遵守相关规定。

3.政府监管制度

政府监管是海洋石油行业信息化安全监管体系中的核心,在监管作业中行使最高职能,通过加强政府监管制度建设,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海洋石油作业安全监管力度。政府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政府可制定针对海洋石油行业信息化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度,为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明确指导与参考依据。同时,政府应加强对相关海洋石油公司安全监管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督促作业者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落实安全工作。其次,政府应加强对海洋石油作业公司在生产许可、检查结果方面的监督与检查,并做好检查结果信息的备案工作,形成档案材料,便于参考与查阅。最后,政府应建立集审批、发证、手续办理、沟通协同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办公平台,并保证办公平台能够与安全监管体系契合,共同助力智能油田监管体系的建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海洋石油行业信息化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有利于保证海上石油生产作业环境安全,保证作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找准切入点,从生产许可、责任制度、评价制度、事故报告以及应急预案制度等几方面入手,建立集作业者责任制度、第三方把关制度、政府监管制度于一体的信息化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系统化、全面化的监管网络,使信息化技术能够真正应用于海洋石油行业安全监管工作中,助力智慧油田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

猜你喜欢

石油海洋事故
石油石化展会
学中文
奇妙的石油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爱的海洋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