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宇宙时代的新型组织:网络组织的“连续统一体”理论

2024-01-15李亚光

中国信息化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三分法网络化层级

文 |李亚光

2023年9月8日,由工信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的《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到,元宇宙是“数字与物理世界融通作用的沉浸式互联空间”,这就需要在现实的物理世界发展出与数字世界一一映射的网络组织。网络组织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此之前企业和市场长期被认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组织,它们各行其是地进行资源配置,前者通过不同层级的权力运用进行资源配置,后者则通过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然而网络组织的出现打破了企业和市场间的明确界限,这种混合式的制度安排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元宇宙时代的到来,为网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和需求基础,使网络组织“连续统一体”理论得以创立和发展。

一、网络组织在分析框架中的位置

从分析框架上看,网络组织的出现使组织理论从原来的“市场-企业”二分法向“市场-网络组织-企业”三分法转变。网络组织中既有企业协调也有市场交易,但它不是企业或市场,而是介于市场与层级制企业间的一种组织形式(Thorelli,1986)。Dennis Maillat等学者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市场多个角度对网络组织进行分析后,认为网络组织是一种超越了传统的市场与企业两分法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组织形态。

Larsson(1993)在研究了组织间关系理论之后,建议用市场、企业网络等组织间协调和科层企业的三种制度分析框架替代传统的市场与科层两种制度分析框架,并遵循亚当·斯密和钱德勒把市场和企业科层分别称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隐喻,形象地把组织间协调称作是“握手”。他把威廉姆森影响组织结构的三要素(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与资源依赖的观点结合起来,并用特定资源依赖替代资产专用性,提出了如下命题:(1)在内在化成本和主体间信任度均较低的情况下,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特定资源依赖程度越高,这些资源依赖越可能由企业“看得见的手”协调;(2)在外在化成本较低的情况下,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特定资源依赖程度越低,这些资源越可能采用市场“看不见的手”协调;(3)在较低的召集成本和较高的内在化成本或主体间信任度高的情况下,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特定资源依赖程度越高,资源依赖的协调越可能由作为企业间契约网络(握手)来协调。王询(1998)指出:“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一片模糊的中间地带。在这一中间地带,各行为者之间既存在市场交易关系,也存在各种非市场联系,且至少有某些经济联系不是通过经济交易、而是通过非经济关系来实现。”目前我国多数学者认同网络组织作为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一种制度安排(林润辉、李维安,2000;孙国强,2001;张文松等,2005),网络组织既有传统企业的目标,又有市场的灵活性,强调优势要素协作、创新和多赢(林润辉、李维安,2000)。

在三分法形成的过程中,也有人提出过不同意见,如Jarillo Jose C(1988)曾提出四分法,他将复杂的经济活动按组织形式和竞争关系,分为市场组织、官僚层级制组织、家族式组织和战略网络四种组织类型。但最终还是三分法成为了主流。

虽然主流思想已认同“市场-网络组织-企业”的三分法框架,然而已有研究仍存在局限,即尚未对网络组织与企业、市场等其他组织的边界给予清晰的界定。这并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边界出现了能力边界与实体边界的分离,边界管理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社会资本逐步成为影响企业边界的关键因素(徐礼伯,沈坤荣,2014)。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带来的边际成本降低,乃至趋近于零,建立在科斯交易成本理论基础上的企业边界越发模糊,未来甚至会出现无边界企业(李海舰等,2005)。它与网络组织的关系是什么?企业、网络组织、市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那么未来它们的边界会不会消失,即它们之间的两者,乃至三者会不会完全融合,分析框架会不会因此由“三分法“变成“一统法”呢?

本文结合Alstyne,M .V(1997)、Powell,Walter W(1990)与罗仲伟等(2001)的研究,根据前文提出的网络组织的基本要素,对层级企业、网络组织和市场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二、网络组织连续统一体理论的相关理论

在正式提出网络组织“连续统一体”理论前,先来介绍Williamson的“混合制”组织理论和哈佛商学院Michael E.Porter教授的“价值链”等相关理论。

(一)网络组织连续统一体理论的前身

网络组织的连续统一体理论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Williamson根据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将经济组织分为企业、市场和混合制,他认为混合制是一个连续的中间状态。虽然Williamson没有明确提出“网络组织”的概念,但这里的混合制与网络组织异曲同工。

(二)价值链相关理论

“价值链”的概念最早由Michael E.Porter教授提出(见图2),该理论可为网络组织连续统一体理论的建立提供借鉴。价值创造贯穿于一个商业组织生产经营的始终。波特教授将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包括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等各种活动。支持性活动是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辅助基本活动。

图1 Williamson混合制理论示意图

图2 Michael E.Porter的价值链理论

Lampel和Mintzberg(1996)在研究大规模定制时将价值链分为设计、制造、装配和分销四个环节,他们认为在完全定制与完全标准化之间存在一个连续集,将大规模定制按照往价值链上游渗透的程度分为了完全标准化、细分标准化、定制标准化、剪裁定制化和完全定制化五个层级。

基于迈克尔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并参考Lampel和Mintzberg(1996)在研究大规模定制时对价值链的划分,本文将价值链划分为设计、制造和分销三个主要环节,后续将以此为基础研究组织的网络化程度。

三、网络组织连续统一体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为了使表述更加形象,本文把Williamson的混合制理论重新绘制如图3所示。

图3 混合制理论示意图

结合Williamson的混合制、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等理论,本研究提出了网络组织的“连续统一体”理论,如图4所示。

图4 网络组织的“连续统一体”理论

1、网络组织的“连续统一体”理论主张按照组织沿价值链向上渗透的网络化程度,将网络组织看作是一个连续变化的统一体,以完全层级化、高度集权为其左端,以完全市场化、高度分权为其右端,如图4所示,从左至右分为层级企业、销售网络化、产销网络化、企业网络化、市场等五种具有代表性的组织类型。在实际中综合权衡各方面因素,采取最适合的组织结构。

2、现实中有各种各样的组织形态,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下,组织创新层出不穷。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甚多,不能简单地说孰优孰劣,只能说在不同情况下哪种组织结构更适合。

3、组织的网络化程度与资产的通用性、共享性、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性、物流网络的畅通性等因素有关。在连续体的最左端,表示的组织类型是集权的层级组织;在连续体的最右端表示的是各结点处于平等地位的市场组织。企业与市场仅是两个极端的情况,这两者中间还存在着许多种网络组织形态。

4、网络组织的进化并不一定是逐级发展的,也可以跳跃式发展。

5、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网络组织不一定仍符合上述五种类型,而是可能有更多、更细分的新类型出现,但这并不改变网络组织是一个连续统一体的本质。

四、网络组织连续统一体理论示例

图5形象用方框(代表层级结构)和椭圆(代表网络结构)等组成的流程图,展示了组织的网络化演变进程,从图5-a到图5-e分别对应这图4中,层级企业、销售网络化、产销网络化、企业网络化、市场等网络化程度不同的五种代表性状态。

图5 组织网络化演变的连续统一体示例

图5-a代表完全层级化的组织,即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图5-b代表分销环节已形成网络结构的组织。组织的网络化进程往往始于价值链下游活动,即最接近消费者的部分。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连锁店,由于消费者的分布比较分散,所以在分销阶段采取网络化经营,增加结点数量和分布范围可以将产品和服务的辐射范围大大扩展。

图5-c代表制造和分销环节均已网络化,典型的例子是外包,比如NIKE、苹果公司在制造环节都没有加工厂,全部将制造业务外包给代工企业;在分销环节均采取连锁经营,门店遍布全球。

图5-d代表组织从研发设计到分销的各环节均已网络化,即企业沿价值链的各功能单元均已网络化。

图5-e代表不仅组织内部网络化运行,而且组织间也形成了网络。组织间的边界仅仅是虚边界,而非严格的界限,组织间可以方便畅通地进行资源配置,此时组织内部进行资源配置的交易成本与组织间进行资源配置的交易成本无明显差别。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制造环节一般包括生产、装配等环节。分销环节一般包括销售、售后等环节,也可能包括装配等其他环节,如家具的装配大多是由分销商负责的。总之,不同环节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组合。

五、总结

本文基于Williamson的混合制、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等理论开拓创新,创造性的提出了网络组织的“连续统一体”理论,认为网络组织作为连续的“谱系”存在于市场与企业之间,市场和企业可以看作网络组织的两种极端情况。即层级企业可视为网络化程度为0%的网络组织;市场可视为网络化程度为100%的网络组织;两者之间是网络化程度从0%到100%的连续统一体。

因此,所有组织均可纳入网络组织“连续统一体”的理论范畴。本文为组织理论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使组织理论从二分法、三分法向一统法演变。以网络组织“连续统一体”理论为组织理论大一统奠定基础,有利于早日走出“组织理论丛林”,也有利于加快建立“数字与物理世界融通作用的沉浸式互联空间”,促进元宇宙产业加速落地。

猜你喜欢

三分法网络化层级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三分法”教学浅析
社会结构三分法及其音乐观: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例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试析高职物流教学中“三分法”教学模式的应用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