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赋能、服务至上”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

2024-01-15卢明星魏敏

中国信息化 2023年12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智能化校园

文|卢明星 魏敏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数字化逐步向智能化、智慧化方面转变,智慧校园建设正在成为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大势所趋。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科研、日常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发展进程,为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教育及管理革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基于“数据赋能、服务至上”的理念、视角,就高职院校的智慧校园建设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一、智慧校园的概念及内涵特征

智慧校园是“智慧城市”下的一个子概念,属于“智慧地球”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一种拓展。智慧校园即智慧化的校园,也指按智慧化标准进行的校园建设,国家标准GB/T 36342《智慧校园总体框架》中对智慧校园的标准定义是: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有机衔接,使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获取资源和服务。

就智慧校园的内涵特征来说,诸多专家、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阐释。黄荣怀认为智慧校园的内涵特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性服务。蒋东兴、付小龙等认为高校智慧校园的特征主要为:互联网络高速泛在、智能终端广泛应用、团队协作便利充分、集体知识共生共荣、业务应用智能融合和外部智慧融会贯通。徐青山认为智慧校园是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教、学、研、用、管等业务需求为向导,以多元化主体的智慧化服务为核心,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理念创建的便于学习、教学、工作和生活的信息化、智慧化新环境新空间。从上述对智慧校园内涵特征的定义不难看出,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为:坚实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校园环境的智能感知系统建设、海量数据智能挖掘分析系统建设、业务和服务智能化应用体系建设等。

二、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关键环节

(一)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框架

依据智慧校园的内涵特征和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构建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框架。

从图1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框架主要分为智慧网络、大数据中心和智慧应用三个部分,分别对应智慧校园建设的三个层级。这其中,智慧网络包括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感知系统建设,共同构成了智慧校园的底层;大数据中心是智慧校园的中间层,包括了校园大数据集成、存储、分析等模块;智慧应用则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即服务层,包括了智慧教育、智慧科研、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

图1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框架

(二)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环节

1.校园环境智能感知

校园环境的智能感知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智慧网络构建的核心所在,是校园物联网、大数据中心构建的重要基础。校园环境智能感知系统建设属于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即在校园各类基础设施中嵌入各种传感装置,实现对其各种物理特性、运行状态的实时、自动、智能监测。但校园环境智能感知系统又不仅仅局限于对校园基础设施的智能感知,还包括对校园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应用系统的监测和智能感知,也就是说,校园环境智能感知系统的感知对象包括了校园内的所有基础设施、人员、设备以及各类信息系统等,是对校园环境的全方位、全面感知。由此不难看出,校园环境智能感知的全面性、感知的准确性以及感知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对智慧校园建设的智慧化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校园环境智能感知系统终端传感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在校园中全面部署的复杂性,使得其成为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环节,巨量的资金投入和较高的部署技术要求,对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来说是一种巨大挑战,其建设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整体水平。

2.大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

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所在,某种程度而言,正是大数据赋予了智慧校园以“灵魂”。智慧网络建设从根本上来说,应属于大数据中心建设的组成部分,承担的是大数据信息感知、获取和传输的基础功能。大数据中心完成对数据的集成、存储以及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这其中,大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是其核心价值。多源、海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校园大数据,需要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才能从“死数据”变成“活资源”,才能为智慧应用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和参考依据。收集和拥有大数据资源只是完成大数据中心建设的基本功能,只有掌握大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技术,才能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的价值,以数据赋能智慧校园的上层应用和服务,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终极目标。

3.智慧应用

智慧应用是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上层建筑”,是智慧校园建设服务于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具体表现。智慧应用的开发与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进展程度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是,智慧应用的开发还需要与高职院校的战略发展目标紧密结合,才能充分体现出智慧校园建设成果的价值。就目前来说,很多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在智慧应用的开发上只片面重视其技术属性,而没有将学校战略发展目标融入智慧应用的开发和运营服务中,这使得智慧应用的功能局限于对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事务等在效率方面的提升,而没有形成与智慧应用相匹配的业务流程改进和管理模式创新。因此,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需要将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融入智慧应用的开发中,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智慧应用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科研及其他业务管理的智慧服务功能,助力高职院校实现创新发展、跨越式发展。

三、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典型应用

(一)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应用之一,是教育信息化进入高级发展阶段的重要体现。智慧教育主要由智慧学习环境、智慧教学法、智慧学习平台和智慧学习评价等模块构成,是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的智能化、智慧化的教育生态系统。

智慧学习环境支持学习者开展协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并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偏好和学习行为等数据进行自动采集,不断优化学习环境对学习者的支持,为学习者的智慧学习提供良好的空间支持;智慧教学法以班级差异化教学、小组研究性学习、个人兴趣拓展学习、在线互动学习等,促进教师的智慧教学和学生的智慧学习;智慧学习平台则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提供微课、电子教材、移动课件、MOOCs等开放学习资源,支持云学习、泛在学习、无缝学习等学习方式;智慧学习评价则通过智慧学习效果评价、智慧学习因素评价和智慧学习环境评价,为智慧教育的自我完善、升级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最终实现智慧教育生态系统的闭环。

(二)智慧科研

智慧校园建设为高职院校的科研活动提供了智能化服务,智慧科技典型的应用功能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即智能项目申报、智能科学研究和智能科研成果管理。智能化的科研项目申报在功能上能够实现了科研新趋势的自动跟踪,并根据科研项目的需求、特点进行合作成员的智能化推荐,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可以对校内团队成员的基础信息进行自动添加。在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智慧科研系统可以对项目科研动态进行自动跟踪、智能化信息分析,可以为科研团队提供智能化的知识管理、高效的科研合作协同支持服务以及其他科研事务智能化管理服务,全方位提高科研团队的工作效率;在科研成果管理方面,智慧科研系统可以满足科研成果的智能汇集、统计、跟踪等管理需求,实现科研成果的智能化管理。

(三)智慧服务

智慧服务是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应用,一卡通服务、微服务是高职院校智慧服务的主要形式。

一卡通服务是智慧校园智慧服务集成化、智能化的集中体现,将校园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各类卡、证如学生证、借书证、门禁卡、就餐卡、电卡、水卡等集成在一张卡上,在功能上涵盖了认证、服务、管理、消费等多种用途,不但实现了“一卡在手、畅通校园”,同时通过数据信息的集中、系统的集成有效解决了“信息孤岛”、系统重复建设等问题,实现了学校各项事务的高效、智能管理,为学校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

微服务是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智能终端为载体的一种智慧服务形式。在移动互联时代,以PC端为入口的应用模式正在逐步被移动APP和微信应用小程序等所取代,移动校园也因此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移动APP和微信应用小程序等校园开放应用平台的微服务,将智慧校园基础应用(校园地图、通知公告等)、核心业务应用(移动OA、学工、教务、教学、财务、科研等)和第三方应用(服务于师生用户的生活、学习、社交、娱乐等)的服务功能集成于统一的微服务平台,能够为校园师生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新趋向。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智能化校园
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 建设平安清朗校园环境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